以人为镜,以史为鉴。是忠是奸,由你来辩。
你好,我是刘仪伟。听《奸臣传》,不一样的奸臣故事。
看同样的历史,说不一样的忠奸,今天我们继续讲奸臣传。忠臣的事迹,有可能比较接近,甚至雷同,奸臣的故事,因为各怀鬼胎,所以各有不同。前几集我们讲述的奸臣秦桧、张邦昌、贾似道都处于乱世,国家危亡、征战不休。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奸臣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荣、最昌盛、最富足的朝代——唐朝。如果前面说的奸臣都是乱臣贼子,这位可能就算得上是盛世奸雄了,他就是李林甫。他当宰相的时候,正值唐玄宗的开元年间,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我们学的历史课本里边是这样描写的,开元年间,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阶段,史称开元盛世。也就是说用历史的眼光看,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空前绝后的顶峰,之前和之后均无出其右者。用世界的眼光看,当时与大唐帝国并立的还有一个超级大国——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版图最大的国家,但是总人口却只有大唐帝国的40%左右。有经济学家用现代经济学推算,当时阿拉伯帝国的GDP远不及大唐的40%,唐首都长安人口接近百万,是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都市。当时欧洲的中心拜占庭只有30万人口,罗马也只有5万人,而且当时和长安相提并论的大都市,还有洛阳、扬州、成都盛极一时。
唐朝的社会十分开放,在首都长安经商的外国商贾比比皆是,在朝廷上当官的外国人也为数众多,甚至有些小国家的国王因为贪恋大唐的荣华,竟长期客居长安,依靠书信遥控管理自己的国家。杜甫在忆昔中这样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这就是传说中的盛唐。开元之治,为什么能够成就盛世呢?大家可以去查查资料,绝大多数的史料都是这么说的,因为有一位圣明的皇帝唐明皇李隆基,因为唐明皇启用了一批著名的宰相,先是姚崇宋璟,然后张家珍、张越、李元红、杜罗、韩修、张九龄等,他们各有所长,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唐玄宗在这个时候也能够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唐玄宗在位期间所用宰相一共26人,上述这些宰相虽然能力超群,美名远扬,但是任期都不是很长,一般在三年左右就卸任了。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奸臣李林甫却足足当了19年宰相。最后病死在自己的任上。由此可见,想要成为史书上铁板钉钉的奸臣,似乎需要具备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你至少得身居要职10年以上,你要是干个3年5年就露了马脚,被检举被调查被法办了,最多算是个贪官,是个罪臣,成不了载入史册的奸臣。所以当奸臣也是需要时间的,时间是考验一个人忠与奸的重要元素,令人费解的是奸臣应该霍乱曹纲祸国殃民,但李林甫用了19年时间,居然没把开元盛世给搅黄了。那么他在宰相位置上都干了些什么呢?为什么干那么久呢?
作为一个奸臣,李林甫的名头好像没有秦桧那么大,故事也似乎没有和珅那么多,但跟他相关的成语可不少,所以我们在讲他故事之前,先讲一讲和他相关的成语。第一个成语,口蜜腹剑,这是资治通鉴里形容李林甫的专用词语。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诌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这就是口蜜腹剑,点明了李林甫,忌贤妒能,和人交往的时候,表面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全是歌颂什么好听说什么,背地里却完全是另一套,他对谁歌颂越多,事后被他害的就越惨。有一次他一脸诚恳的对同僚李世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世之信以为真,您为何没跟皇上提及此事?李林甫说,此等关乎国家命脉的大事,我人微言轻,只有阁下您这样德高望重的皇亲国戚去跟皇上商议才合适。李世之的确是皇亲国戚,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被李林甫一顿马屁拍得飘飘然,连忙跑去找唐玄宗,建议开采金矿。玄宗也很高兴,有钱谁不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量,李林甫站在皇帝面前一本正经的回答:这件事儿,臣早就知道了,唐玄宗不悦,早知道你不说,李林甫不紧不慢,我不能说。为何不能说?皇上,华山乃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如果有人劝您开采,恐怕是心怀叵测,挣钱的方法多的是,为什么非要铤而走险?如果威胁到皇上的风水,影响了皇家的福气,我100个不答应,说罢,脖子一梗,做垂腹。誓死捍卫,奋不顾身的样子。玄宗被他这番行为打动,坚定不移地相信李林甫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李世之很不满意。叫来训斥一番之后,对他说,以后有什么事情不必都来找朕,你先跟林甫商量商量。李世之傻了,换谁也傻。谁会料到跟自己同为宰相的这么大的人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信口雌黄,居然泰然自若。现在知道上当了,晚了。唐太宗从此渐渐疏远李世之,直到最后被贬身亡。成语中的口蜜腹剑讲的是李林甫,但口蜜腹剑这种事情绝不是李林甫发明创造的,他没有资格拥有这个专利。我相信口蜜腹剑一定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衍生品,一个寄生物,我们明明知道这不是一种好的作风,却挥之不去,如影随形。从某种意义上讲,口蜜腹剑也算得上是人类文化遗产之一,不是从李林甫开始的,也不会随着李林甫的离去而消逝,一直会永远伴在我们左右。谁不愿意听好话呢?谁不愿意带高帽子呢?但自知者明,总得需要时不时的提醒一下自己。总之我有一个原则,凡是不遗余力歌颂我的人,我都敬而远之。凡是不计回报给我好处的人,我都退避三舍。他人口中蜜,只能给予我们毫无实际收货的一时的欢愉,他人腹中剑一旦中招,说不定就会让你一蹶不振,遗憾终生。
关于李林甫的第二个成语,一雕双兔。成语现在不常用,意思是说三个人并列,一个人宛如一只大雕,盛气凌人。另外两个就像是受了气的两只小兔子,无可奈何。话说公元735年开元23年,李林甫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与事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一同担任宰相。史书记载,三个人就职的时候,张裴二人都谦恭地弯腰即行,唯独李林甫倨傲的站在他们两个人中间,大摇大摆接受任命书,眉宇间得意洋洋,不可一世。旁观者惊叹,这哪是三个丞相上任?这分明是一只雕挟持了两只兔子。成语一雕双兔,就是讲的这个事。要说张九龄和裴耀卿两个人,一个有道德文章,一个有管理才能,是职场中难得的最佳搭档。可惜没想到这是一个很短暂的领导班子。公元736年,两个人竟一同被罢免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雕双兔中的雕——李林甫。张九龄出生名门,是汉留侯张良、张子房的第14世孙,学问很大。在他的文集当中,代皇帝起草的赤文就多达114篇,只是为人迂腐不知变通,这一性格就成了李林甫暗中打击他的武器。当时太子李瑛的母亲失宠了,正得宠的武惠妃鼓动唐明皇想废掉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张九龄极力劝阻,甚至表示不敢奉诏执行,明摆着跟皇帝抬杠,您可以宣布废太子,但是作为宰相我不知情,看你怎么办?同样是宰相,李林甫你得表个态。李林甫一言不发,置身事外。退朝后,他却专门跑去跟唐玄宗身边的宦官聊天,“这是天子家事,何和外人商量?”他为什么非要去跟太监唠嗑?就是为了把这话传到唐玄宗耳朵里面。唐玄宗从现在开始,对张九龄就心怀芥蒂。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唐玄宗认为朔方节度使牛仙客有政治才能要加封他为尚书。张九龄再次劝阻,理由是牛仙客学问不够,玄宗不高兴了。李林甫私下里说道,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这话看起来轻描淡写,但却是一箭双雕。前半句直接针对张九龄,有学问了不起,有学问不一定能够治国,吟诗作对跟运筹帷幄是两回事儿,这话听起来没毛病。后半句绝对是皇帝爱听的,天子想用谁就用谁,什么事都得经过你张九龄同意,天子还是天子吗?这个时候李林甫的嘴巴里面一点蜜都没有了,全是小刀子,一刀一刀刺在毫不知情的张九龄身上。唐玄宗对张九龄就更加不满意了,再好的忠臣良将都经不住李林甫这样三天两头地搬弄是非,最终张九龄被唐玄宗找了一个理由,贬出了朝廷,裴耀卿和张九龄交好受到牵连,一同被贬。李林甫排除异己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第三个成语,杖杜弄獐,这是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主要是说明李林甫文学功底比较差,没怎么读过诗经。首先杕杜是诗经里面的名篇,鉴于小雅,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诗很长,我就不在这给大家朗诵了,解释一下什么意思?木字旁。一个大字指的是树木孤独而立。这个字现在很少见,杜是一种果树,指的是赤海棠,一棵赤海棠孤单单的长在路边,树上结满了果实却无人问津。国家天天在打仗,无休无止,我当兵的时间又被延长了,一时半会儿回不了家。诗经里面有很多作品都是具有批判性的,说明那个时代老百姓还是可以抱怨,可以发牢骚,可以畅所欲言的,这是题外话。李林甫也愿意附庸风雅,学习读书人的经典,读到杕杜。很好奇,就问身边人杖杜是什么意思?他不认识杕,他不知道木字旁一个大念什么,直接念成了杖,拐杖的杖,从此流为笑谈。李林甫心理素质非常好,闹了笑话也不介意,估计他心里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他也不吸取教训,没过多久,又因为不认字出丑了,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个传统说法,生了男孩叫弄璋之喜,生了女孩叫弄瓦之喜,这也是来自于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生了公子,让他睡在檀木雕的大床上,让他穿漂亮的衣裳,让他玩精美的玉器。生了千金就让她睡在宫殿屋角边,给她穿小小的襁褓,让她玩陶制的纺锤,这里有明显的重男轻女的成分,但这毕竟有历史局限性,我们在这就不必追究了。总之弄璋之喜很文雅,人家生了儿子,就叫弄璋之喜。李林甫也希望自己很文雅,恰逢他的小舅子喜得贵子。李林甫说,我得表现一下,亲自写下弄獐之庆,关键是他楞把人家美誉之章的斜玉旁写成了獐头鼠目的烦躁旁,成了野兽之獐。客人们看了都捂嘴偷笑,于是李林甫杖杜宰相、弄獐宰相之名不胫而走。后来这个成语就专门用来讽刺那些没有文化的权贵,这个成语也成了很多史学家批评李林甫不学无术的有力证据。我倒是觉得以上事例只能够证明李林甫文学功底差,文学书读的少,但不能够就认定他不学无术,说不定人家在别的领域有所建树。
各位,杕杜、弄璋之喜,您拿去询问您的老板,询问您的领导,问那些身价千亿的成功人士,他们也不一定能够认识,不一定能够说出个所以然来,而能够流利背诵杕杜斯干的人,很大可能也当不好老板,当不好领导,这真的是两回事。李林甫没有参加过科举,学问上肯定不太灵光,这和当时的历史特性有关。唐朝虽然开了科举,但是并没有完全中断贵族阶层直接出仕当官的路径。据不完全统计,唐朝宰相大约只有50%是通过科举上来的,另外50%就像李林甫那样,靠家族关系,靠自己经营,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这和后面的大宋朝完全不同。北宋南宋的宰相50%以上都是科举出身,像秦桧、贾似道这样的大奸臣,文化水平都很高,学问很好。那么这位没什么学问的弄獐宰相却在开元盛世之下当了19年宰相,他到底有什么本事呢?到底靠什么上位的呢?我们下期再讲。
连那个安禄山都怕他
唐玄宗的白手套和被嫁祸者
请问咱们这个专辑里的配乐是什么呀,好好听,麻烦请告知,谢谢
宰相多是因为唐明皇能力太强,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形式做不同的人。而后期玄宗确实是年龄大了,工作累了,再加上李林甫确实能力强,只能说是人就克服不了人性的弱点。
支持刘仪伟老师
唐太宗?
安史之乱就李林甫、杨国忠两人背着了。 晚年的李隆基自己开始想要享受了,下面的人只是奉迎罢了。
是知(同志音)也
好像是读稿子的,不是自己说出来的
白色石灰 回复 @南湖小礼文化交流: 要听自己说出来幽默又风趣的就去听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崔老师讲的就挺好
长安12时辰右相的原型就是他吧
海峡喜马拉雅 回复 @巫风: 按照史料对比来看,《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右相原型确实就是李林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