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54期:100-1=0,这就是人性(深度好文)

2020-854期:100-1=0,这就是人性(深度好文)

00:00
12:08




我家小区有个张姐,前段时间碰到一个郁闷的事。


那天周末,她的邻居小齐和爱人都要加班,孩子没人看,就托她帮忙照顾一天。


其实,去年有好几次,也是因为他们两口子加班,把孩子送到张姐家。


晚上,小齐两口子去接孩子的时候,张姐说:

“不好意思,我一时没注意,孩子磕了一下,膝盖擦破点皮。”

小齐一看孩子磕着了,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对于张姐的道歉,她也只是“嗯”了一声,就带着孩子离开了。


张姐看到小齐的脸色难看,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家后,爱人对小齐说:

“张姐好心帮我们看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你刚才的脸色太难看了!”


小齐说:

“自己的孩子受伤了,我哪有好脸色给他看!”

这件事,我觉得小齐做得不地道。


看到孩子磕着了当妈的心疼可以理解,但也不能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更不应该把之前张姐照顾孩子的辛苦都忘记了。


看到过一个“100-1=0”的说法,这在数学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在人性上却是成立的。


生活中不乏小齐这样的人,你对他100次好,他不记得,一次不让他满意,他就会翻脸不认人,抹杀之前你对他所有的好。


孟非说:

“有人请你帮忙,原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


很多人间恩怨,皆出于此。”


人心险恶,世道艰难,并非事事都值得你一再伸手相助,也不是人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知乎上有个问题: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有个网友的回答是:

“人性最大的恶,不是不知感恩,而是恩将仇报。”


现实生活中,恩将仇报者不乏其人,他们以自己的行为不断刷新人们对人性的认知。




香港著名导演王晶有一朋友李家祥,在金融风暴中失业,希望王晶帮自己找份工作。


当时,王晶正在执导拍摄一部警匪片,剧组缺一名后勤,王晶就邀请李家祥担任此职。


此后,王晶接连执导的几部影片,李家祥都是剧组后勤。


一次,一部新电影要开机,李家祥找到王晶,要求给他一份演员的工作。


考虑到李家祥根本没有表演经历,王晶当时就劝他:

“表演你可能不行,如果你觉得后勤不适合你,我可以给你重新安排。”


谁知,当着剧组全体演员的面,李家祥大发雷霆:

“做后勤薪水太低,你是打发要饭的啊?不帮忙就算了,别装好人!”


说完,扬长而去。


不仅如此,他还到处散布王晶的谣言,说王晶是个只认钱财不认朋友的势利小人。


仅仅一次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翻脸不认人;


不但完全忘记了朋友之前对他的好,还恩将仇报、大肆造谣,李家祥表现出的人性之恶令人不齿。


人性神奇的地方就在于:


当坏的东西出现时,先前所有好的部分都会被自动过滤,然后那个坏被无限放大,甚至到最后那个人也被完全否定。


就像中国古话说的“升米恩,斗米仇”,你给别人的帮助太多,他们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进而无度地向你索取,你不给,他反而会责怪你。


现实中不乏李家祥这样的人:


你帮他百次不记恩,你的一次拒绝、一次缺席、一次冷淡,他们就记恨,从心里对你进行“扣分”处理。


所以,千万不要低估人性的恶,忘恩负义的小人一定要及时远离。



别惯坏不懂感恩的心


文友霍辉在一篇文章中说:


“为什么现在不懂感恩的人这么多?


就是被好人惯的。


有些人不配你的善良,对于这样的人善良,就是对‘恶’的推波助澜,纵容他人的结果,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是啊,过了本分的帮助,只会惯坏别人;越了底线的善良,终会伤害自己。


作家马德在《好脾气惯坏别人》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刘女士跟相处了二十多年的闺蜜闹崩了,哭哭啼啼的伤心了很久。


她哭的原因,不是不愿失去闺蜜,而是内心的委屈无处诉说。


她说,她们是大学同学,本来不是一个系,因为闺蜜长得像她的姐姐,所以走到了一起。


闺蜜人很聪明,灵透,就是有点小自私。


刘女士愤慨道:

“这么多年,我总是想,我多吃点亏,怎么也能感化她。


二十多年了,石头也焐热了,可是她一点变化也没有,总是我吃亏,总是让着她才行。”


这次闹崩,也只是因为刘女士想跟闺蜜摊开了说说,结果对方说她是在羞辱自己。


闺蜜还说她变了,开始变得计较。


刘女士哀叹:

“是的,过去二十年,我没有跟她说过一个‘不’字。


都怨我把她给惯坏了。”


电影《教父》中一句台词说的: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
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人性是经不起纵容的,不是你真心付出,别人就会铭记于心;不是你出手大方,别人就知道感恩。


你的真诚可能换来的是背叛,宽容或许得到的是反目。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做:贝勃定律。


意思是说,当人第一次经历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而言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其实人际交往也是这个道理,长期单方面的付出会让对方习以为常,然后把你的好都当作理所当然,进而变本加厉的消耗你。


你想改变这个状况,对方就反过来指责你。


所以,我们既要保持善良,又要懂得适度拒绝。


别惯坏不领情的人,别喂饱不感恩的心。



你的好心要给对的人


曾看到这么一句话:

“掏心掏肺对一个人,要么得到一个知已,要么得到一生教训。”


善良很珍贵,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


对于知恩图报的人,帮他是情分;忘恩负义的人,不帮是本分。


帮忙一定要分事情分人,而不是盲目地付出,你的好心要给对的人。




前些年,倪萍曾资助四名贫困大学生读书。


在四年里,只有一名叫崔勇的学生会经常发短信或电子邮件给倪萍,向她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每到节日,也会真诚地打电话给倪萍,向她祝福。每年,他都会从老家带些特产和农产品给倪萍。


有人说:

“人家帮你又不是图回报,而且你这些东西人家根本就不缺。”

但崔勇说:

“人家不图回报,是人家高尚,我却不能不知道感恩。


那些贵重的礼物我也买不起,这些老家产的东西代表我父母和我对她的感谢。”


倪萍听到这番话后,感动地说:

“这些东西就是最贵重的,还有什么比你们的心意更贵重呢?”

2011年,当倪萍因为“共和国脊梁奖”而身陷舆论的漩涡中,她接到的第一个安慰的电话是崔勇打来的。


这让倪萍感到很欣慰,在崔勇毕业前夕,她四处帮他联系工作。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

“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你不可能从一般人身上得到,忘记或不会感谢乃是人的天性。”


懂得感恩的人,明白“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的道理,不会把别人的善良和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而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这样的人,才值得你深交;把你的善良给予这样的人,才真正值得。



交际学认为,人际关系要达到和谐,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


人与人的感情,是建立在双方人格对等,交付对等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才是和谐健康的。


只有单方面一直的付出,不会有好的效果,这样的关系也注定不会长久。


黄执中说:


“越善良越需要聪明,不是头一热就能当好人的。”


善良要有底线,要有尺度,还要适当带点锋芒。


我们在与人为善的同时,至少要把握好三条尺度:


一是不要在行善的同时,为了迎合他人而一味地降低自尊;


二是对他人的帮助要适度,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三是要懂得拒绝,对一味的“索取”“消耗”,要敢于说“不”。


善良很珍贵,千万别浪费。


往后余生,愿你呵护自己的良善之心,也愿你遇到值得珍惜的人,你的付出都能被温柔以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weiyudx

    “越善良越需要聪明,不是头一热就能当好人的。”

  • weiyudx

    一是不要在行善的同时,为了迎合他人而一味地降低自尊; 二是对他人的帮助要适度,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三是要懂得拒绝,对一味的“索取”“消耗”,要敢于说“不”。 很现实

  • 拾一S3

    我们既要保持善良,又要懂得适度拒绝。 别惯坏不领情的人,别喂饱不感恩的心。 懂得感恩的人,明白“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的道理,不会把别人的善良和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而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 从容面对_as

    二维码在哪里

  • 1510365lczx

    文末没有看到二维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