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年的味道系列之三《汤团和崇明糕》

寻找年的味道系列之三《汤团和崇明糕》

00:00
11:45



中国最大的民俗就一个字儿:吃!

食物,是把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家族观念、生活态度与故土难离给融合在一起的一个载体,人们收获、保存、烹饪、生产美食,并在其过程中留存和传承食物所承载的味觉记忆、饮食习俗、文化样态与家常情感。

今天的节目,来说说汤团和年糕。

 


       汤团,又称为汤圆,我中国代表性食物,历史十分悠久。用糯米粉制成面团,中间裹入馅料,团成圆形,吃时用水煮熟。中国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有吃汤圆的习俗,代表着合家团圆的意思。汤圆的馅料丰富多彩,咸甜荤素变化多端。汤团软糯美味、营养丰富、制作简单、流派纷呈,是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明代刘若愚《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自初九日之后,即有耎灯市买灯,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麪,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团者。”

 


            糯米食物是南方人春节最喜欢的,比如八宝饭(见滚图)、酒酿圆子以及各类年糕。说起年糕,最最有名的就是崇明糕。

      崇明糕是崇明特色糕点,沿用几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制作而成,主要由精选的糯米和粳米按一定比例糅合,并加糖、赤豆、枣子、蜜饯、核桃仁、松子、瓜子、红绿果脯丝、糖腌生猪板油等辅料蒸煮而成。崇明糕选料考究、配比合理、甜度适中、果肉适量,制作精细,蒸煮工艺独特,所以崇明糕清香松软,糯而不黏,蜚声岛外,是崇明春节期间必备的食物,有年年“高”的好口彩。崇明糕传统制作技艺也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钱没钱,蒸糕过年”,这是崇明旧时乡间的一句民谚。



下面小编贴心地附上崇明糕的制作方法:

1.      新碾的糯米粉混合当年的新米浸泡好;

2.      最费时费力的“牵粉”就是把米磨成粉,粉要磨得细,崇明糕才软糯好吃;

3.      崇明糕的馅料很简单,大红枣、核桃仁是不可或缺的,把剁碎的馅料放入面粉,再加上秘制糖桂花,加白砂糖再加少许水拌匀;

4.      土灶上垫棉絮上蒸锅,烧柴也大有讲究,一般选用豆箕,着火快又发火,都是平时预作留存、晒干,贮藏了供蒸糕专用;

5.      往蒸笼里一层层地撒刚才拌好的混合米粉,蒸笼里的米粉渐渐长高;

6.      出笼,将糕倒扣在铺好棉布的桌面上,一般会将糕像切奶酪一样一分为四。

  

    出笼后10分钟是品尝崇明糕的黄金时段,这时候糕的温度、口感、软糯程度都是最佳状态。按照崇明习俗,年糕要吃到农历二月初二,俗称“撑腰糕”,《崇明县志风俗卷》:“二月二日,祀土地神,吃撑腰糕。”祖上传下来的老话:“吃了撑腰糕,腰板硬朗身体好,一年到头毛病少。” 崇明糕不仅是一种年节美食,而且寓有希望与祝愿,蒸糕,吃糕,早已成了崇明人流传既久的过年吉祥食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