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第36集:区分孩子的个性(上) 为什么不能按成绩的

《自卑与超越》第36集:区分孩子的个性(上) 为什么不能按成绩的

00:00
07:54

第五节:区分孩子的个性


即使是在人数很多的班级里,我们也能观察出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如果我们了解他们的性格,这一定比对他们一无所知更容易教导他们。然而,班上的人太多总是不利的。人太多的话会导致有些孩子的问题被忽视了,因材施教也是很困难的事。


老师应该熟知所有的学生,否则他就无法培养出学生的兴趣,没办法和学生合作。假如在几年时间里,学生们都能跟随同一个老师,这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某些学校里,教师每六个月便换一次,因此,老师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机会,也无法看出学生的问题或追踪他们的发展。如果一位老师能够和同一群学生相处三四年,他可能更容易发现某个孩子成长中的错误,并设法加以补救。这也更容易把一个班级发展成一个合作的集体。


让孩子跳班升级经常是弊大于利的。通常孩子会因此肩负许多他无法达成的期望,觉得压力沉重。假如某个孩子年龄比他的同班同学大,或者他发育得比班上其他孩子快,也许该考虑让他升上较高的班级。可是,如果这个班级是团结一致的,其中一个人的成功,对其他人都是很有利的。班上只要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学生,整个班级的进步就会加速进行,剥夺掉其他学生受这种激励的机会并非明智之举。因此,天资聪颖的学生除了班上的功课之外,再多参加其他的活动,培养其他的兴趣——例如,绘画等等。他在这些活动中的成功,也会增加其他儿童对这方面的兴趣,并鼓励他们一起往前迈进。


假如儿童们留级重读,情况就更为不妙。通常,留级的学生不管在家庭里或是在学校都是个问题。当然,也不是全部如此,也有少数留级生能留在原班上而不造成任何问题的。但是,大多数的留级生都依然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班上又落后,又惹麻烦。同学对他们都没有好印象,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也抱着悲观的看法。


不能轻易废除留级制度,这是当今学校制度的一大难题。有些教师利用假期来训练落后的儿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成长中所犯的错误,从而不必再留级重读了。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这些孩子从第二学期起就能顺利跟上课程了。事实上,这是我们帮助落后学生的唯一方法,只有让他看清自己在自我定位时所犯的错误,我们才有信心让他凭自己的努力去前进。


在观察把学生依成绩优劣编入不同班级的制度时,阿德勒注意到一件特别的事实。这个经验主要是在欧洲得到的,不知道在美国是否也存在同样的情形。在程度较差的班级里,阿德勒看到心智低下的儿童和出身贫寒的儿童混在一起。在程度优良的班级中,大部分的儿童都有富裕的父母。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太合理的。贫穷的家庭对儿童教育的准备本来就不够充足,因为这些父母们面临了太多的困难:他们不能花太多时间来教养儿童,甚至他们本身的教育程度都不足以帮助儿童。


阿德勒认为,把对上学准备不足的儿童放入程度较差的班级里是不对的。训练有素的老师应该知道如何弥补孩子对教育准备不足的情况。假如让孩子和准备良好的孩子去相处,他们必然会获益良多。如果把他们放入程度较差的班级里,通常他们很快就会知道这件事实。优秀班级的儿童也会知道,并且瞧不起他们。于是,在程度较差的班级,孩子们更容易丧失勇气,放弃追求个人优越的地位。


在原则上,男女同校是应该加以支持的。这是让男孩子和女孩子深入了解,并且和异性互助合作的最佳方式。可是,相信男女同校便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人,在认识上也犯了很大的错误。男女同校本身也有特殊的问题存在,除非能认清这个问题,并能妥善处理,否则两性之间的差异反倒会因为男女同校而加大。


比方说,问题之一便是:16岁之前,女孩子发育得都比男孩子快。假如男孩子不了解这点,便会伤自尊。他们眼看着自己被女孩子超过,从而自惭形秽。在以后的生活,他们可能会因为牢记这种挫败而不敢和异性竞争。赞成男女同校并了解这个问题的老师,能够利用这种制度做成许多事情,但是假如教师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或是对它不感兴趣,这种状况下的老师注定要遭受失败。


另外一个问题是:假如对孩子们教育不当,或监督不够,那么必然会发生性的问题。在学校中,性教育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教室并不是进行性教育的适当场所,假如老师对整个班级讲述这些知识,他根本不了解是否每个学生对于性的认识都正确无误。


老师可能因此而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但是却不知道孩子们是否能够接受这些知识,或者如何将它们纳入自己的生活中。当然,假如孩子希望多了解一些,私下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老师应该给出真实而坦率的回答,这样,他便有机会判断孩子真正想知道的是什么,并引导他如何去正当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在班上不断地讨论性的问题,这肯定是有害的。有些孩子一定会因此产生误解。把性当作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这并没有好处。


任何受过儿童相关知识训练的人,都能很容易地区分出不同儿童的生活样式和类型。要想看出一个孩子的合作程度,可以观察他身体的姿势,他观看和聆听事情的方式,他和其他孩子保持的距离,他是否容易与人交往,以及他专心注意的能力。


假如他老是忘记做功课,或丢掉书本,我们可以猜想:他对他的学业不感兴趣。我们必须找出他对学业丧失兴趣的原因。假如他不参加其他孩子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孤独感和他对自我的关注。假如他总是希望别人帮他做事,我们可以看出他缺乏独立性,和他想得到别人支持的欲望。


有些孩子只有在受到嘉奖或赞赏时才肯学习。有许多被宠坏的孩子,只有在老师对他们额外注意时,他们在学校功课上的表现才会特别优越。假如他们失去了这种特别的关怀,麻烦就来了。除非他们有观众,否则他们便无法取得进展;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们,他们的兴趣也就随之停止了。


对这些孩子来说,数学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大困难。当要他们背出数学公式或定理时,他们会毫无困难地说出来,但是当要他们自己解答一道难题时,他们便一筹莫展。这似乎是一种小毛病,但是如果孩子终日只要求别人注意和支持,与别人共同生活或合作就会产生危险。如果这种态度保留不变,在成年之后的生活里,他也会要求别人的支持。当他面临问题时,他的反应是做出强迫别人代他解决问题的行动。终其一生,他对人类幸福都毫无贡献,只是挖空心思要成为别人的永久负担。


另外还有一种孩子,他们决心要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假如不能如愿,他们便会搞恶作剧,扰乱班上的秩序,带坏其他孩子。责备和惩罚都改变不了他,他宁可遭受痛打,也不愿被忽视。他的行为所带来的痛苦,只不过是他为自己的欢乐所付出的代价而已。对许多孩子而言,惩罚只是对他继续维持这种生活方式的挑战,他们把它看作是一场比赛或游戏,看看谁撑得下去。结果他们总是赢的,因为主动权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所以,有些喜欢和老师或父母作对的孩子,在受到惩罚时,不但不哭,反倒会笑。


懒惰的孩子,除非他的懒惰是对父母或老师的直接攻击,否则他们几乎都野心勃勃而又怕遭到失败打击。每个人对 “成功一词的理解是不相同的,有时候,当我们发现一个孩子把什么都当作失败时,会惊讶万分。有些孩子会认为,如果不能超过其他所有人,自己就是被击败了。即使他们非常成功,如果有人比他更好,他也会寝食难安。


懒惰的孩子从未尝过被击败的滋味,因为他从来没有面临过真正的考验。他对眼前的问题总是尽量逃避,也不肯轻易和人一较高下。别人多少都会这样想,假如他不这么懒的话,他一定能克服面临的困难。他自己也在这种想法里找到了庇护所。只要我肯做,哪件事我做不了?当他失败时,他也会以此自嘲,维护他的自尊。他会对自己说:我只是懒,不是无能。


有时候,老师也会对懒学生说:假如你更努力一点,你就会变成班上最好的学生。假如他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获此殊荣,那他又为什么要努力工作,冒险失去别人的重视呢?很可能如果他不再懒惰时,人家便不会认为他怀才不露了。别人会以他现有的成就来评断他,而不再重视他可能达成的成就。


懒孩子得到的另外一点好处就是,当他做了一点点工作时,别人就会夸奖他。别人看到他好像有洗心革面的意思,便急着想刺激他痛改前非。同一件工作,假如是勤快的孩子所做,便不会受到这么多的重视。懒孩子便以这种方式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他也是个被宠坏的孩子,从婴孩时代起,他便学会不管什么事都是期待别人帮他完成。


另外还有一类很普遍,而且很容易辨认的儿童,就是喜欢在同伴中起带头作用的儿童。人类是需要领袖的,但是大家需要的只是能顾全大众利益的领袖。遗憾的是,这一类的领袖并不多见。大部分扮演领袖角色的儿童所感兴趣的,只是让他们能驾驭别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肯参加同伴的活动。因此,这种类型的儿童将来必定不会一直一帆风顺。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注定会碰上种种困难。


当两个这样的领袖在婚姻、事业或社交场合中碰面时,不是会产生悲剧,就是会闹出笑话。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压过对方,建立自己优越地位的机会。有时候,家中的长辈会以围观被宠坏的孩子肆意指使别人为乐。家长们开怀大笑,并鼓励孩子再接再厉。然而,老师们很快就会发现,这样并不能让孩子发展出有利于社会生活的性格。


孩子们之间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我们无意主张他们应该被塑造成哪种固定的类型,我们只是希望防止将他们向失败和困难的人格发展,人格的发展在儿童时代是比较容易纠正或预防的。如果它们没有被纠正,这些人格发展会对成年期的生活造成严重和有害的后果。

儿童时期的错误和成年后的失败是有联系的。没有学会合作的儿童,以后会变成神经病、酗酒者、罪犯或自杀者。焦虑性神经病患者在儿童时期多半会害怕黑暗、陌生人或新情境。忧郁症患者小时候大都是爱哭的娃娃。


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没办法去接触每一位父母,帮助他们避免犯错误。并且,很多父母往往不会听从我们的劝告。然而,我们却可以接触所有的老师,通过他们来接近全部的学生,矫正学生们已经犯的错误,并训练他们过一种独立、合作而充满勇气的生活。人类未来幸福的最大保证便存在于这种教育工作之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电工程师王姨

    我们之所以需要更多女作者女科学家女研究员,是因为男作者只会稳稳站在男性角度,多为男孩考虑。比如这期刚说男女同校这个问题,我马上就知道作者要说女孩发现快,会对男孩造成压力,果不其然。但是从未有男人提出,男孩在男权社会被偏袒,对女孩攻击性太强,就算竞争不过,也会用很多别的手段打压女孩,而且不光是男孩,家庭学校媒体社会都会参与进来,并鼓励男的这么做。女孩是一路受诅咒成长的,不管她多优秀。男孩是一路被祝福的,不管他做了什么,是好是差。男性掌权者几乎不会正视这些问题,因为他们打心底里觉得,女性生存处境就算不好,也不妨碍他们过得好。

  • 1860484pvfs

    怎么越听越觉得自己有点神经病

  • 他不要的信誓旦旦

    有果必有因,很多成人目前的困境是少儿时遭遇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下到这个问题。算不上浑浑噩噩,而是从未试着了解自己。

  • 橙子真的不苦

    那个段子“全村的希望”捧杀了多少人才,那么小的孩子(他怕他失败后的失望),然后自闭(……),伤仲永这个课文,我们都学过,但是我们父母当年不懂,九年义务教育很重要的,就像这次疫情,科技可以停滞,经济可以停滞,但是(九年义务教育?不!那是国之根本!)教育不能停滞!我初中都没读完,

  • 乘着风儿去破浪

    不愿尝试,总是主动需求他人帮助的孩子,是缺乏独立性的孩子,他们希望成为他人的焦点,可是缺乏奉献精神,也会导致他们对于合作的主观能动性会降低。至于用遗传去解释一个人能力的高低,是为教师的无能寻找借口。自信,勇敢,和独立是克服焦虑的良药

  • 张百万168

    听着越来越有感觉了

    夏雨嫣 回复 @张百万168: 嘿嘿

  • 橙子真的不苦

    比伤仲永更可怕,我是个例子,感觉自己有些反人类,我想纠正却不知道怎么做,谢谢你让我听到,或许我还没明白明天该怎么做,或许不知道明天我该怎么改,但是我一定要谢谢你,你让我知道,我一定要做出改变

  • 自由的兔子eee

    想问下预计多少集啊

  • 1391103vqbh

    加油

  • 开心大尾巴

    只有在家里,我觉得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有很多时候,很多人去学校反而不利于他今后人生的成长,那么去人去学校的意义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