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自控应当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30 自控应当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00:00
07:43

  【自控应当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规矩29:从小事、小习惯开始坚持

  爸爸的一位同事,在一个周末专门带了孩子来,目的就是让孩子看看璐璐是怎么自觉学习的。当孩子们在一块儿聊天时,她羡慕地说:“你看你家璐璐多自觉,我女儿就属青蛙的,你指一下,她跳一下,甚至指了她还不跳。”她坦率地说,今天带孩子来,一是让她学习,另外,我也是向你取经来了。说完,她开始拿出纸笔准备记录,而她的孩子非常尴尬。

  她郑重其事的样子,倒让我有些尴尬,我说:“其实,我们也没太刻意管孩子。尤其在学习上,我做的一点就是激发她的学习兴趣,然后保护好她的学习热情,其他事情,包括她报不报课外班,我都尊重她的意愿。”

  家长间有意无意地比较,会伤了孩子的“面子”,让孩子产生自卑与敌意,会怀疑爸爸妈妈是否真的爱自己。家长应当告诉孩子:“虽然有些缺点,但爸爸妈妈依然爱你。现在,让我们一起努力找方法改掉你的缺点好吗?

  她说,也就是你家璐璐,换了我家孩子,你不管她,她还不不天天玩到疯。站在她身边的孩子立刻大声反驳:“我哪有天天玩到疯?难道我没上学?没做作业吗?”说完,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我告诉她,如果想让孩子学习好,想让孩子能自觉学习,就不能强制孩子去学。

  当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不够客观时,孩子会感到自己被误解,父母不了解自己。所以,父母尽可能对孩子不做主观评价。

  她说:“我磨破了嘴皮子,她却越来越不耐烦。”如果教育只需要磨嘴皮子就可以见效的话,那就太简单了。但这位母亲显然没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一到周末,夫妻就呼朋引伴地邀请“麻友”们上家里来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关着门复习功课;她“拿着书就想睡觉”,却买回一堆参考试题,布置一大堆作业给孩子。

  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学习靠自觉。”我坦白地说,如果他们不改掉他们的生活习惯,孩子很难养成自觉的习惯。不能自觉学习,自律性就更无从谈起。

  回忆璐璐小时候,我很少直接要求璐璐做什么,而是让孩子自己领悟。为了让璐璐养成爱整洁的习惯,我每周坚持跟她比赛收拾自己的书桌与房间。甚至在璐璐忙的时候,还主动帮她收拾房间,让她的房间保持整洁。许多家长会认为我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房间整洁,孩子才会主动保持整洁,另外,在整洁的环境里待习惯了,一旦她的房间凌乱了,孩子自己都会动手整理。果然,坚持了一学期后,璐璐再不需要我替她整理房间。

  刚上小学时一段时间,璐璐上学很拖沓。每天早晨,都是我跟老公最心急火燎的时候,怕她上学迟到。如果我们催得太紧,璐璐会特别反感,甚至把这种情绪带到学校。后来,我强忍住自己的焦急,在提醒过璐璐一次以后,就强装淡定地做自己的事情。璐璐因为自己的拖沓,迟到了几次,被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后,自尊心很强的她就再没有迟到过,为了怕第二天迟到,她会头天晚上自己收拾好书包。

  其实,成年人对孩子的能力明显地估计不足,总认为孩子小,不懂怎么做,事事都需要家长的监督及提醒。孩子从父母那里听到的都是“不行,不会”,继而父母代劳。如果事事都由父母动手,那么孩子的自控力又怎么去培养?

  在我与璐璐的交流中,我极少用命令式的口吻,大多是建议式的,而且,我会分析这样做对她的益处,当立场统一后,孩子才会接受我的想法。

  我从来没有很严格地要让璐璐在书桌前学习多长时间,也从来没有严厉地制止她看电视,孩子自控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需要配合孩子让孩子成功一两次,而这个成功,会让孩子尝到战胜自己的喜悦,也会增强孩子的信心。

  就拿让璐璐收拾房间来说,我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让她的房间要整个保持整洁,而是要求每天书桌整洁就行。书桌很容易清洁,每天用5分钟清理,璐璐很容易就坚持了下来。我立刻给予了鼓励:“虽然是小事,但璐璐还是坚持得不错,我相信璐璐是有恒心能坚持到底的孩子。”我经常这样说,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孩子的意识。这种正面的暗示,比反复警告、提醒孩子有效得多。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天性,只要孩子的自信心没有被破坏,孩子也会主动追求做得更好。但这些进步,需要家长及时、客观的肯定。

  等到璐璐整理书桌成习惯时,我再要求她坚持整理房间,璐璐完成得不错。刚开始,她是在我的引导下完成,而当坚持一段时间形成习惯后,璐璐就自觉地整理房间,并且养成了爱整洁的好习惯。

  如果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从一开始的要求就不能太高,比如要求孩子不能看电视、每天学习几个小时以上……如果目标太难达到,很容易让孩子失去信心,以后,连尝试一下都不会。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家长就可以要求孩子每个星期画几幅画,画完后,自己收拾画具。因为孩子喜欢,所以家长在他喜欢的事情上提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他们还是很乐意配合的。如果他养成了画画完后收拾、每周检查完成画画任务的习惯,那么,家长可以慢慢引导:“你把画画的工具收拾得那么好,所以我相信你是可以收拾好自己书包的。”这样逐渐地渗透,循序渐进,孩子也不易反感,家长也比较轻松,也不会因为家长的强制而影响亲子关系,继而为家庭教育再设置一道障碍。

  璐璐喜欢读课外书,我就专门给她买了一个很漂亮精致的实木书柜,专门供她使用,然后我把这个书柜放到了客厅里最显眼的位置。客人与璐璐的伙伴们一眼就能看到书柜里是否整齐,无形中成了监督者,而且比我亲自去唠叨有效得多。

  别小看只有那一两次的成功经历,那是孩子改变的契机。只有孩子充分地感受到其实自己能管好自己、能自律,并且通过努力,确实有收益,那么从他的内心深处,才有想要学会自律的愿望。只有他内心真正想要改变了,才有改变的动力,家长所做的努力,才有效果。这就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兰心静读

    学校的

    文通有声 回复 @兰心静读: 自控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优势

  • 无聊的ti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