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有益的尝试都支持

37 有益的尝试都支持

00:00
07:24

  【有益的尝试都支持】

  规矩36:不断去尝试

  璐璐从小到大,对她所提出想尝试一下的事情,只要对她身心有益,我都尽量积极支持。

  她小学时候竞争班长,结果失败了。我们在安慰她的同时,帮她一起分析原因,让她跟竞选上的同学找差距。璐璐说:“那位竞选上的同学承诺假期可以邀请全班去他家的果园玩,我们家又没果园,我怎么让大家来玩?”我说:“这真是个问题。这位同学很聪明啊,不过,妈妈不太赞同他的这种做法,也希望别效仿。”璐璐本来就输得有点儿不甘心,听我这样说,立刻点头:“是啊,妈妈。可我失败了是事实。”

  当孩子把失败归咎于“我没有……,而别人有……”时,家长不要急着反驳孩子,而应当承认孩子所说的客观条件,然后再分析孩子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及从失败里汲取到的经验。

  我认真地纠正她:“不能这样说,你看,通过竞选你学会了写演讲稿,知道了竞选的程序,还拉近了你与同学们的关系,你也知道了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怎么能说是失败呢?另外,你只是比班长少两票而已,机会大着呢,只要璐璐肯加油,下学期咱们还去竞选。”

  璐璐有点儿犹豫:“下学期还去?”我说:“去,怎么不去?妈妈给你做‘高参’。”听我这样说,璐璐放下了一桩心事。第二学年,班长改选,璐璐竞选时,我这个“高参”忙得四脚朝天,直到她竞选成功,当上了班长我才知道。我有点儿不好意思地问璐璐竞选的经过,并向她道歉。璐璐反而安慰我:“妈妈,我看到你为学生忙、为家教中心努力,我就觉得我不能松懈自己的学习,要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怎么会怪你呢。我听爸爸讲过,你的家教中心被关了两次,但你没有放弃,坚持开了起来。”

  我很感动也很震惊,感动的是孩子对我的理解与体贴,震惊是璐璐用完全正面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我的忙碌,没有觉得冷落了她。后来我想,璐璐有那么多要去尝试的事情,那么多要去探索的东西,她的世界很充实很丰富,所以妈妈一时的忙碌,并没有让她没感到失落。

  我对璐璐如何取胜还是有点儿好奇,璐璐说:“我建议成立一个班干部之外的‘常务委员会’,其实就是让正式班干部之外的同学轮流做班干部。这样一来,大家不仅能理解做班干部的辛苦,还能让调皮的同学主动管好自己。”

  我说:“真是好办法。让我们对你的管理方法拭目以待吧。”后来证明,璐璐的这套管理办法还是太理想化了一点儿,但我觉得璐璐尝试过了,她所获得的是书本上难以学到的阅历与知识。

  小学五年级的暑假,璐璐跟几个同学商量要骑车去郊区玩一天。尽管我还是很不放心,但考虑到她马上就要进入六年级,“小升初”的压力就要压在她小小的肩头,我爽快地答应了。

  可我还是很担心:出车祸怎么办?这几年,小学生离开家长出事的事件时时都有报道?摔了怎么办?郊区同学家安全吗?

  在孩子出发前的前一晚,我忧心忡忡,反复叮嘱,璐璐看出了我的担忧,她说:“妈妈,放心吧,你平时告诉我的保护自己的方法我都知道,我自己也会上网看新闻的。你答应过我,明年夏天我可以参加夏令营,现在就当我是一次练习。放心,就一天而已。”

  听完璐璐的话,我故意用轻松的口吻说:“是妈妈多虑了。好吧,早点睡,明天才有精神玩。”

  第二天,我一整天心神不宁,但我一直控制自己不打电话询问她,而是耐心地等她的电话。到了中午,她的电话来了:“妈妈,这里公用电话好难找。我们早就到了,这会儿已经吃过午饭,这里的稻田好漂亮,妈妈,我真的看到了麦浪。”

  璐璐的快乐感染了我,我在电话这边微笑了,一颗心暂时落了回去。可过了吃晚饭的时间,璐璐还没有回来,我开始着急,脑海里设想过孩子遇到的各种危险,渐渐地开始懊恼、后悔,老公的安慰最终导致了我们的争吵。

  就在我准备出门去等她回来时,璐璐回来了,满脸的污渍,手上还有血迹,自行车也一片狼藉。不等我问,璐璐就说:“走的时候想反正快回家了,就没给家里打电话。没想到天色那么快就暗了下来,想到家里的爸爸妈妈着急,就想快点儿回家,结果一分神一心慌,车就骑到了路边的稻田里。还好,稻田的主人没有责怪我们,还帮我自行车搬上来。”

  事情这样,孩子也很沮丧。我只提醒她给郊区住的同学打电话,别让人着急。两个孩子在电话里聊得很开心,显然摔倒稻田里的阴影正散去,我从卧室经过时,听到璐璐有点儿犹豫的声音:“我的自行车摔坏了,是妈妈新买的,我不知道下次还会不会答应。”

  等到璐璐出来,我就说:“下次还打算去什么地方?”璐璐犹豫了一下说:“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很出名的古镇,历史书上曾经提到过。大概得骑两小时的自行车。”

  我说:“只要你计划好时间,骑车注意安全就没问题。妈妈还希望你看到的古镇,跟书上介绍的不一样。”

  璐璐很雀跃,重重亲了我一下:“好的,妈妈。”

  我勉强笑了笑,催璐璐去洗澡休息。我的笑很勉强是因为,我知道孩子的下一次离家,又是我新一次的心灵煎熬。但为了孩子的成长,这是做父母应该要承受的考验。孩子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尝试里,独立性得到了增长,能力得到了锻炼,试着远离父母的“掌控”与呵护,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如果被父母生硬地剥夺,不让孩子去尝试,去经历人生必须要承受的部分——失败,孩子怎么去成长并慢慢走向成熟?任何人都无法在父母的羽翼下度过一生,在德国的一些学校还会让孩子提前体会失去亲人的经历,以锻炼孩子的“抗打击”能力。

  当然,也许,我们不必做得那么极端,但在考虑了安全因素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做事,独立地承担,这是孩子自立的前提。而在让孩子不停尝试的同时,孩子也学会了与他人与世界的相处方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旋璇0909

    请问这位主播还有作品在那儿听

    文通有声 回复 @王旋璇0909: 喜欢可以关注主播哦,主播的声音会实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