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南怀瑾谈养生之道

【养生】南怀瑾谈养生之道

00:00
14:51

在南怀瑾的饭桌上,我经常会听到来客们问他如何养生,也有人知道南老师精通医道,常常会问一些医学方面的问题。其实,在南老师的著作和讲话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养生之道。现在我来给大家归纳一下,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观点。


南老师曾经引用《黄帝内经》里的一段话:““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他说:你们要懂阴阳、四时、六气的法则,自己养生,调养、保养这个身体。如果违反了这个法则就会生病。阴阳两个字是代号,就是正面、反面。什么事都有正反两面,是相对的。每天的气候,每件事情也都是相对的。整个宇宙大气层跟着太阳月亮的行度,十二个月当中有六种变化,所以说是六气。哪六气呢?风、寒、暑、湿、燥、火。比方说,现在梅雨季节快要过了,马上到三伏天了,就是《黄帝内经》讲的燥、热、火这个季节,身上特别难受。如果学医的就要知道,夏天身体里面反而是寒的,我们的胃是寒的。可是大家喜欢夏天吃冰凉的东西。以养生之道来讲,夏天反而要喝热的,吃热的。我们夏天觉得热,因为受大气的影响,身体体能的温度向外发散,表皮上感觉很热流汗,内部就寒了。所以高明的医师,夏天的病,不是给你吃凉药,反而是吃大热药。


其次,他认为:“治未病”是中医的精华。《黄帝内经》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是中国上古的文化,医道跟政治是一样的。所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没有病的时候,身体有一点不对就先吃药,先把它治好。如果等到已经生病再治已经晚了。“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病已经成形了,而后再用药来治,就像是社会已经动乱了,再用严法和兵力来管理,都不是圣人之道。这种做法,就像嘴巴干了才去挖井,要打仗了,才去制造武器,不是太迟了吗?我们生命衰老死去,都是平常觉得没有病。其实,没有一个人没有病的,绝对有病,随时都有病。我自己养生的道理,是决不让身体内有一点不舒服停留在那里。只要身体有一点不舒服,立刻吃药,非把它排除干净不可。


那么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南老师引用《列子》里的一段话:一位医生姓矫的医生告诉季梁,“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他解释说:这是医学的道理哦。“汝寒温不节”,是指气候的变化,暑湿寒热,有冷有热的天气,有寒温不调和现象。譬如说到了夏天,大家喜欢用冷气。很多的病都因为冷气吹风来的,进到身体内都不知道,等到将来一旦爆发,不可收拾,西医也叫做冷气病。这就是寒温不节,自己不晓得调节。“虚实失度”,譬如说,你饿过头了,就是虚,胃的消化力量减弱了;吃得太多就是实,这是容易了解的。再譬如说,有些人生病是因为身体虚了。虚了就吃补药,完了!补药不能乱吃啊!什么人可以吃补药?身体特别好的人可以吃补药,因为他有吸收的能力。你身体衰弱,是个穷家,忽然送了一千万美金给你,都没处放,又怕小偷,又怕土匪,虚不受补啊!假使你感冒了,高丽参等补药吃进去,本来三天好的,三个月都好不了,把病封死在体内了,就像把土匪、小偷封死在家里一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性行为的关系。很多人生病是“色欲”引起的,自己还不知道,医生也不好意思问,问也不会老实讲。“精虑烦散”,人因为有痛苦和烦恼而生病。人有七情六欲,思虑与感觉随时随地可以使人生病。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如果医生真能够医好病的话,人就不会死啦!可见真有病要死的话,西医中医都没有办法,所以医尽管医,死还是照样的死,人要不死是做不到的。


很多人修道打坐,都以为一修道百病皆除。我告诉你,一修道是百病皆生,都生完了以后才百病皆除。本来没有病,你体内潜伏的病都要发出来,爆发完了以后才可以。古人到这个情形,他不在乎的,只管修道不管别的。现在的人把这个身体看得比什么都贵重。医学发达了,半吊子的医学知识大家都会一点,也不是真医生,多少都看了报纸,那个报纸宣传的医学知识,他就把它真当医学理论。三天没有大便,哎呀!也许是大便中毒了。其实,在这个阶段,有各种各样的现象。或者是大便秘结了,或者是肚子泻了,百病丛生。过了这个阶段,剥极则复,生机就恢复了,阳气勃然而兴了。


前面提到《列子》里的话“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病都是自己造成的,但还有希望,可以用药攻,就是把体内的病打出去。不管中医西医,只有三条路,汗、吐、泻。不是发汗就是呕吐,把它吐出来,再不然就说从大小便里把病气排泄掉,这是攻的道理。病刚好的时候,或大病之后,不管中医西医,一定要休息七天,这七天最严重。伤寒说不定要拖到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够好,才能把病菌完全杀死。就是普通的感冒,你觉得不要紧,其实,感冒的细菌在体内至少潜伏十八天。吃药不吃药都差不多,吃药是把痛苦减轻一点,真正感冒一进来,要把它排除干净了。如果病没有好,又感冒了,你的生命便会退化下去。


南老师还说:卫生是西方的文化观念,中国人讲养生,要想懂得养生,首先要知道“持盈保泰”。所谓“持盈”,如一杯水刚刚满了,就保持这个刚满的水平线,不加亦不减,加一滴则溢出来了,减一滴则不足。所谓“保泰”,当最舒泰的时候要保和了。譬如用钱,决定保存一百元,如用去十元,便立即补上,仍保存一百元,这就是保泰。把心身两方面放平静,永远是祥和,摆正常,像天平一样,不要一边高一边低。中国道家讲究两个东西:“性”与“命”,性就是精神,命就是肉体。思想用得太过了,妨碍了性;身体太过劳动,就妨碍了命。这两方面要中和。具体来说,特别要注意饮食和睡眠。道家有句话说:“如要长生,腹内常空;若要不死,肠中无屎。”就是肠子里边没有大便,要常常清理它。道家有所谓“休粮辟谷”,所以才有“要想长生,腹内常空”的话。一个人要随时保持腹内的空灵,不要吃得消化不良,搞坏了肠胃。老实说,除了特殊的天灾外,现在很少人是饿死的,多半是吃死的。


一个人太多思虑的话就会上火,心属火,心火不能沉下来,肾水就不能上升,造成心肾不交的状况,就是心与肾的活动能力都在衰竭,不能互通联系,发生中断现象。年纪大了,多忧虑,体力差,就容易出现心肾不交的状态,心肾不交就会失眠。讲养生之道,就要把心神凝定,自然就睡着了。道家有个办法,不管老年、中年或是少年,失眠时把身体蜷起来睡,变成婴儿状态,两个脚缩拢来,两手也抱起来,容易睡着,这是勉强使心肾的气相交。南老师一再提到“活子时“这个名词。子时就是每天夜里11点到一点钟,还有白天的午时,即中午11点到一点钟,都是阴阳交媾的时辰。子时和午时特别需要休息,必须睡眠,睡眠休息会恢复精神。


好了,这堂课就讲到这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止一斋

    如要长生,腹内长空;若要不死,肠中无屎!

  • pipixia2020

  • 一起走向卓越

    魏老师

  • 王浩森爱宋依蕊

    魏老师我想问一下,念诵准提咒是每念一遍就发一次愿还是?

  • 随性而存知命无忧

    感恩

  • 为啥不好

    期待老师的下一个主题

  • 1391720yhpj

    魏老师,我打坐时左腿痛,右肩痛,左腿经脉连着右肩吗?

  • 听友28638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