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三):和王安石一样变法,为啥就他留下奸臣骂名?

贾似道(三):和王安石一样变法,为啥就他留下奸臣骂名?

00:00
21:08

以人为镜,以史为鉴。是忠是奸,由你来辩。

你好,我是刘仪伟。听《奸臣传》,不一样的奸臣故事。

 

看同样的历史,说不一样的忠奸。咱们继续奸臣传,继续蟋蟀宰相贾似道。上一集说到贾似道以貌似巨大的军功入朝受封,成为了一时无两的政治明星,一步迈入权力中心,便开始作威作福,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三天上一次朝,平时就在西湖的豪宅里斗蛐蛐。狂妄自大,懒政不作为。这对于一个奸臣来说,这点过错,远远不够的,宋史里还记载了贾似道更加过分的行为。

 

说忽必烈回到蒙古终于夺下了汗位,再次挥兵南下,围攻襄阳。宋史上说,襄阳城被围攻了五年,皇帝居然完全不知道。贾似道把前线的消息彻底封锁起来,有个官员上奏章向宋度宗告急,奏章落在贾似道手里,那个官员马上就被革职了。

 

有一天,贾似道上朝的时候,宋度宗慌慌张张地问他:“贾爱卿,听说襄阳城已经被蒙古兵围了几年,怎么办?”贾似道故作惊讶的说:“蒙古兵?皇上,蒙古兵早就被我们打退了呀,陛下从哪儿听来这种消息?”“朕刚才听一个宫女说起。”“皇上,您是相信我呢还是相信那个死丫头呢?”皇上见贾似道说的言之凿凿,一百个放心,心花怒放,什么好玩玩什么去了。散朝以后,贾似道立刻查明了那个透露消息的宫女,杀死。打那以后,宋度宗再也听不到蒙军进攻的消息了。

 

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这段历史,蒙古兵围困襄阳危及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而且一围就是5年,作为一国之君毫不知情,可能吗?别说不可能,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不可能的事情。纸包不住火,天下没哟不透风的墙,这些谚语总结的都是普遍现象,越往高处走普遍性就越弱,特殊性就彰显出来了。忽必烈围困襄阳,这事发生在通讯极不发达的750年前,把皇帝蒙在鼓里,真的再容易不过了,就算放到750年后的今天,互联网、智能手机、WiFi、5G,如此发达的现在,这样的操作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亲眼见过一个朋友从一个小演员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突然之间从孑然一身变成了众星捧月,各位您说哪个明星没有点负面新闻呢?他身边的人啊就能够做到让他彻底看不到一点点哪怕只是质疑的声音,方法简单至极。一、只给他看好消息,二、删除他可能看到的不好的消息,三、钱是个好东西,既可以把他屁大点事情买上热搜,又可以将所有的坏消息从网络上销声匿迹。于是,呈现在这位大明星眼前的只剩下一片耀眼的光明。当有一天,工作渐渐变少了,等他意识到自己过气的时候,大势已去。“我这么德艺双馨,众望所归,怎么就无人问津了呢?”你问谁呢?问身边那些曾经簇拥你的人吗?对不起,他们现在已经簇拥在别的小鲜肉身边了。我觉得网络越发达、越智能,其实屏蔽消息越容易。君不见现在新闻都采用了人工智能推送,你喜欢什么就给你推送什么,已经没有所谓的客观。因为我妈妈没事,就在手机上搜索一下刘仪伟,于是我妈妈所得到的所有的资讯里面,我的消息远远多于刘德华的消息,用不了多少时间,三个月、半年,我妈妈就坚定不移的认为,我儿子刘仪伟现在比刘德华有名。为什么?因为我的手机天天都是关于刘仪伟的消息,根本看不到刘德华。屏蔽,从来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当然这需要两方面的因素了。首先,当事人你有主动被屏蔽的需求,所谓掩耳盗铃,您自己乐意,然后别人可以从屏蔽你的过程当中获得他渴望的利益。名气越大、财富越多、位置越高的人,建议各位时不时检查一下自己的周遭,如果你的身边光明的如一块净土,麻烦你,不妨留个心眼,说不定你真的就中了您自己和身边人共谋为您设下的一个圈套。

 

说回贾似道,前方战事危急,贾似道的葛岭别墅里也是硝烟四起,喊杀阵阵,只不过战场上厮杀的不是宋军,也不是蒙军,而是蛐蛐,不同品种的蛐蛐打成一团不可开交。某日有个亲信官员去找他,他正趴在地上跟几个侍女斗蛐蛐,那位官员拍拍贾似道的肩膀说,“这难道也是国家大事吗?”贾似道玩的兴起,根本没当一回事。岳飞填过一首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是啊,惊回千里梦,襄阳终于失守了。


南宋王朝大为震动,贾似道知道自己瞒不住了,立刻甩锅,把责任推给襄阳守将,守将革职,天下太平。光看这段记载,贾似道欺上瞒下、为所欲为,军情如此紧急,居然还瞒了皇帝,误国误到这种程度,真的是罪该万死。但历史有时候很神奇,同样是宋史,度宗本纪里,却有这么一段清清楚楚的写着,从宋度宗咸淳5年到9年,襄阳陷落期间,中央朝廷一直都在正常的处理和运作着襄阳地区的防务,不断的调配人事,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有功人员进行赏赐。此外,朝廷还调集了中央直接控制的三牙殿前司的部队以及两淮的部队对襄阳进行了援助。度宗皇帝还曾亲自下诏书表彰中央各个部门对往返襄阳携带机密文件的使者,所以襄阳之为皇帝应该是知道的。同一本宋史,贾似道传里边的内容,居然和度宗本纪里边的内容冲突,自相矛盾,仔细想想,也能理解。贾似道传,既然是写奸臣,稍微落井下石,写坏一点也无妨。度宗本纪写皇帝,稍微趋于逢迎粉饰一点也可以。问题是史官大人,你们写的毕竟是历史,我们该相信哪一段呢?当初你们写历史的时候,就没想过把前后稍微统一一下吗?历史究竟是如何写成的?究竟该不该信历史?这是困扰着每一代人的最严肃却又最无解的答案。我不得不从其他的史料里面去探寻,有的史料就明确记载,在襄阳被围困期间,贾似道前后组织了14次大规模的军事救援,但如何组织的?效果如何?又语言不详,真不知道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我是一个电影编剧,编故事是我的工作,上面有明确规定,不允许歪曲历史,不允许戏说历史。可是如果历史本身就不那么端正,本身就有那么一点点戏说的意味,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好吧,历史也是有瑕疵的。宋度宗到底知不知道蒙古围困襄阳这件事,就留给您去思考和判断。希望在留言区听到您的看法。

 

有一些事我们难以判断贾似道是不是真的做过?我们来讲一讲千真万确就是贾似道干过的事,贾似道当宰相的时候是南朝最后的时光,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可以说已经病入膏肓,朝廷内部结党营私、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政令不畅,贵族和官僚把持的大量土地,导致国家税收严重不足,军队出现大量的吃空饷的状况,战斗力自然低下。贾似道作为一个已经在地方政务军务历练了十几年的官员,跟孟拱又学过打仗,跟蒙古元帅忽必烈也交过手,他开始主政,看到这么一个局面,我觉得他可能是想干点事。他把持朝政以后,干的第1件事情,就是把之前专权的外戚和宦官全部赶出朝廷,并且规定所有的外戚和宦官均不能够在重要的岗位上任职。这帮本来为所欲为的家伙一时间惶惶如丧家之犬,我觉得这是好事。自古以来,国家被外戚和宦官祸害的例子举不胜举。凡是收拾外戚和宦官的,都是大快人心。然而宋史的意见跟我不一样,说这是贾似道窃国弄权的开始。

 

接下来在宋理宗当皇帝期间,贾似道开始了他的变法改革,推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公田法和打算法。什么是公田法?豪强地主霸占的农田太多,农民反而没田可以耕种。公田法,就是把豪强地主手里的土地买回来收归国有,称为公田。然后再把收回来的公田租给农民,政府收取租金,这就是公田法。公田法这项改革看起来很公道,却触犯了大多数地主的利益。理宗皇帝首先就觉得不妥。孟子曾经说过,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不可得罪。巨室是谁呢?本质上就是大地主。宋理宗都有点胆儿颤,但是贾似道说:“皇上,您不让我这么干,我就辞官回家。”看来辞职这一招,贾似道老用,轻车熟路。理宗皇帝没有办法,只好就同意了,贾似道也不含糊,带头把自己在浙西的万亩良田给捐了出来。作为公田,此后14年间,公田法一共为南宋政府买回了三百五十余万亩田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国库空虚的难题。

 

但是公田法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地主官僚阶级的认可,各种诋毁改革、诋毁贾似道的奇言怪论层出不穷。话说有一天,东方出现了彗星,士大夫们就纷纷跑到皇帝那儿请命,“皇上,昨天晚上看到慧心了,您看到了吗?”“看到了,好美。”“不皇上,那可是不祥之兆。”“啊!真的吗?众家爱卿,我们该怎么办呢?”大臣们假装眉头紧锁,思考良久,“皇上办法只有一个,只有废除公田法了。”这哪跟哪,挨不上啊。

 

还有一些是大夫胆小,不敢直接反对,就当键盘侠,对公田法进行舆论攻击:“自从买公田,丰年亦凶年,此何人哉,悠悠苍天!”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后来襄阳失守,贾似道兵败,满朝文武基本上都对他落井下石,欲除之而后快,与他当时的改革得罪了整个官僚系统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说到襄阳失守,有一个很大的推动力,就是宋朝大将刘整叛变投敌,刘整叛变之后告诉忽必烈,要灭南宋先取襄阳。另外刘整还专门帮助忽必烈训练出了一支非常强大的水军,弥补了蒙古军队的短板,使草原民族在江南作战也占据了优势。

 

刘整之所以叛变,跟贾似道的改革也有关系,这就是贾似道的另一个变法——打算法。南宋和蒙古之间进行了20多年的战争,国家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用作了军费,财政接近于崩溃。打算法的初衷就是为了整治军队中的贪腐现象,提出削减不合法的开支,严厉惩治腐败军官,打算法刚刚推出不久,大将刘整就毫无征兆的投敌了。早不投敌、晚不投敌,偏偏这个时候投敌,为什么?各位可想而知。从某种意义上讲,贾似道的改革,有些地方和王安石的变法颇为相似,两个人变法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不同的是,王安石名垂千古,贾似道遗臭万年,我觉得各种原因不难理解。王安石先生虽然脾气臭、手段硬,但他的确是一个正人君子,两袖清风到了极点,吃喝玩乐一样不沾,最后还能够和政治对手苏东坡惺惺相惜,尽释前嫌,留下一段佳话。后世有很多人都对他有无数的非议、指责,但没有一个人能从他的私德下手。王安石变法得罪了不少人,但没有人敢把它判定为奸臣。反观他提拔起来的变法重臣,像章敦,曾布,吕惠卿等等,统统被列入大奸臣之列。

 

就是历史,贾似道呢?没有人能够接受整天捧着个蛐蛐罐搞改革的人,哪怕你的变法使国家受益良多,就像我们无法接受一个私生活不检点的明星,你歌唱得再好,你戏演的再好,可是你作风有问题,我们就不喜欢你。何况在贾似道的政治生涯里面,还存在着排除异己、生活腐化、贪赃妄法等等的污点。奸臣的名号,贾似道想躲都躲不掉。

 

公元1274年,宋度宗驾崩,贾似道拥立宋度宗四岁的儿子继位,就是宋恭宗。此时元军已经攻下了鄂州,贾似道亲自率兵出征对抗。我还是想说一句,贾似道非常了解忽必烈是怎样的一个对手,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军队是如何的一个水平。对于这一场必败的战斗,贾似道硬着头皮上了,既没有临阵脱逃,也没有献官投降,还算有些骨气。

 

公元1275年,安徽芜湖,贾似道兵败,朝野上下响彻着同一个声音:“不杀贾似道,何以谢天下?”皇帝年幼,太后说:“似道勤劳三朝,安忍以一朝之罪,失待大臣之礼也。”贾似道已经三朝元老了,怎么能够因为在我们这儿犯下的罪行,就失去了对待大臣的礼貌。这是一句公道话,但民意汹汹,他老人家也只好免去贾似道所有职务,将他流放广东。

 

流放途中,贾似道被押送他的人杀死在厕所里,下场很惨。贾似道死了以后第2年,忽必烈打进了临安城,他召集投降元朝的南宋将领们,问道:“你们为什么投降的这么快呢?”降将们说:“还不是因为贾似道擅权,重文轻武,臣等心中不平。”忽必烈当时便回道:就算如此,也是贾似道一个人之过,你们的皇帝没有亏待你们啊?你们这么说话,难怪会被贾似道看不起。

 

贾似道的故事讲完了,但是对贾似道的思考永远不会完结。历史已经盖棺定论,今天我们站在各自的立场,重新眺望历史,仔细品鉴,才发现研读历史并不完全因为它的真实性,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不确定性。于是历史不会仅仅在历史书籍里跃然纸上,历史更应该在我们各自的心中栩栩如生。读历史、有趣。有意思、有价值,就在于此。

 

贾似道死后4年,崖山之战,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南宋王朝,也就画上了句号。好了,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贾似道的故事讲完了。下一期,我们讲另一个奸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bgptl

    贾似道算是南宋最后一个能臣了。他最大的错误在于想方设法帮南宋续了十几年寿命。如果当时就完襄阳后就退出历史舞台,那他的评价可以堪比韩世忠。

    楚王_公子文 回复 @bgptl: 不错

  • _观心_

    明君身旁有良臣,昏君身侧当然有奸臣。所以,奸臣首先是给领导背锅的,以平民愤。其次,奸臣都越矩,以相权挑战了皇权,犯了众怒。再者,平日执政中难免树敌,一朝失势,墙倒众人推。

    皆喜闽南 回复 @_观心_: 说得好👍

  • 楚王_公子文

    宋史是元朝宰相脱脱写的

  • LLLl__l

    更新好慢

    海峡喜马拉雅 回复 @LLLl__l: 亲,我们周更二集哦~

  • 哀的绯闻女友

    这是我唯一反复听过三次的音频。希望刘老师继续出新音频👏

  • 13913025fgl

    很喜欢刘老师的风格,娓娓道来,而且夹叙夹议的特别让我有启发

  • 1884920dtay

    父母是老赖的明星不是都有好多人接受吗?

  • 仔叔8255

    讲的不错,继续听

  • 壹贰叁06

    有意思了 雍正也被骂的很惨 难道是因为改革

  • 爱琳王林

    我觉得刘仪伟老师讲得真有意思,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