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在修每天的烦恼】2

【修行,就是在修每天的烦恼】2

00:00
09:25
·寺庙是个十方道场,十方人聚集一处,一个人一个样子,我们要自己去应付这个环境,不可能环境来配合我们的意思。在家里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顺己意,何况十方人?处处要能忍、能随顺,心才会安。

·人家在讲我们的是非,修就是修这些。

·凡事都要忍辱。忍辱不简单,每个人皆从无始以来,就带来无明,修忍辱才可断“无明根”。

·出家就是要在恶劣的环境中修。那些好的、快乐的顺境,已经不必学了。修就是要修这些“坏的、恶的、不能适应的”,这些逆境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出家和在家法是大大地相反的,所以初出家的,难免会想不通。在家法是随着无始以来的习气,跟着业的洪流一直流下去,而出家是要逆水而上去找本来的源头(本来面目)。所以什么事情都不是在讲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在家人认为吃,越享受越好,出家人讲粗衣淡饭。在家人欢喜受别人看得起、恭敬,出家人讲这是障道因缘。在家人找工作,看有没有更轻松、钱越多越好,而出家人讲越苦越好。在家人无论有多好的境界,头脑还是不清,每天拼命追求的,都是为这个臭皮囊作奴才。在家人外表看起来,是自由自在、走东往西随心意,其实这个心都被物质、名利、荣辱束缚着,走到哪里也不会安,这个心向外,一直追求、追求。而出家人是向内的,所以走的是静的,水静下来,才会清,才会看得见底。(本地风光)

·只有那些不开化、不明理的人,才会把不实在、没有的事情拿来起妄想烦恼,这也是一种妄念愚痴。

·在修行过程中,生了烦恼就不好,要没有烦恼才好。

·出家至少要没有烦恼,处处能自在。(最低限度)

·打妄想或烦恼时,要赶快停止,继续念佛。如妄想继续打,就不要去管它,还是要念佛,才不会退失道心。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以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幻成种种境界来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体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击磨难,这些磨难会刺激你,使你体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离。你必须跳越过这些障碍,越过人身的种种劫难,才能得到清净安乐,成就净业。

·烦恼还很多在里面,须改进尚多。(烦恼在后面等)

·师父不在时,自然有人会领导大众修苦行,智慧自然会开出来。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能忍辱则智慧生,智慧生则无明尽。别人说我们,不论自己是对是错,还是被冤枉,都唯唯诺诺,以不辩应之,心中不起烦恼则智慧生。若是执理与人辩白,则无明起矣!

·每天不起恶念烦恼,从日常生活中慢慢去修。

·有愿力克服每一环境的障碍,心便能安定下来,这样在每一个道场,都能安心办道。

·为什么要出家?就是要断七情五欲、爱情爱别离苦、生老病死苦。这些都是由心出来的,这些让我们修、让我们观照都观照不完了,你还要去看别人?还去看别人的不好,自己心里就不高兴,就执着,则业障马上到,想不开,变愚痴,到处说是非。到最后就这家道场也不好、那间也不好,换来换去,没有一间适合的。爱住那种没人管、较自由的,随心所欲,则坏念头越多,七情五欲更多,就常常照镜子,装漂亮一些让人欣赏。又怨憎会苦,怨这个身体,怨父母为何没把我生漂亮一些,变成身出家,心不出家,妄想乱乱打。

·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固执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才可以依自己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方法。

·修行要一心,不怕吃苦,不要有自己的意思(固执己见)。无所求、无所执着,就没有烦恼,也没有妄想。什么事都随缘,这样慢慢就会无我,慢慢就能放下,慢慢心就会空,就自在,念佛就能一心。若有所求,执着很多,这样“条件还很多哩!”出家是出家,条件求太多,身心就不自在。

·烦恼恰如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无可捉摸。心里有事就会出毛病;心中无事,一切不会出问题。

·出家就是要舍身,人家怎么骂、怎么侮辱,都无所谓。去掉“我相”才好修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