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孟子丨孟子生平及思想学说

10-1 孟子丨孟子生平及思想学说

00:00
13:35




正文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要花十集左右的时间和课程,来一起了解和学习一下孟子的思想。孟子在整个中国文化里面,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如果放在儒家思想系统里边,一般的认为孔子就是大成至圣先师,被称为圣人,而亚圣,或者说仅次于孔子的,那就是孟子。孟子的思想,从思想脉络上看,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而且是集大成者,某种程度也有创新。韩愈曾经把他当做中国道统的标志性人物,朱熹之后,孟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后来《孟子》,包括《大学》《中庸》,还有《论语》就称为四书。而且四书,也成为后来整个国家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重要文本依据,那个是两宋之后的事情。


孟子,出生在公元前372年,去世是公元前289年,他的年龄大致的是八十四岁。这一点和孔子的七十三岁就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一个所谓的民间说法。孟子名轲,他出生在山东邹县,当时是邹国,现在是山东邹县,邹城。他是孔子的孙子孔伋,他的再传弟子。孟子离孔子的时间是一百多年,当时孟子自己也说,他说我是不幸,我离孔子有那么一百多年,如果穿越到孔子那个时代,孟子讲我特别愿意,或者说是心悦诚服的愿意做孔子的学生。所以我们说孔孟之间有其必然的连接。


孟子小的时候,也是家境比较苦,三岁左右的时候爸爸去世,主要是他的妈妈带他。这个妈妈了不起,孟母有很多故事流传下来,给我们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比如说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应该说耳熟能详,因为孟子的爸爸去世以后,妈妈带他,其实也是孤儿寡母,生活非常不容易。在开始的时候就住在墓地旁边,那个地方可能房子会比较便宜。当时孟子就深受环境的影响,于是回到家里边,经常和小朋友一起模仿丧葬的礼节,比如说怎么退步,怎么磕头,怎么哭嚎,就模仿这些。孟子的母亲看到以后心里非常忧虑,说孩子如果这样的话,将来怎么办。后来她就从墓地迁到一个比较热闹的地方,是哪里呢?实际上是个市场,这个市场是个屠宰市场。住在这里以后,孟子又出现一个小问题,什么问题呢?他经常跟小朋友在一起做买卖的游戏,什么买菜,卖肉,讲价还价,而且孟子还表现得非常成熟、非常机智。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又是非常担心,她说如果孩子从小追求蝇头小利,这样的话,孟子长大以后怎么办?后来又把他迁移,迁移哪里去呢?迁移到齐国首都旁边有一个学宫,这个学宫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叫稷下学宫。在学宫旁边住了下来。学宫今天的话就是学校,或者叫大学,或者类似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这样的一个机构。生活一段时间以后孟子的妈妈发现,孟子发生一个变化,什么变化呢?他回到家里边就会津津有味的去描述那些大知识分子讨论的问题,而且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还会模仿某些知识分子的观点,表达的逻辑等等。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非常高兴,她说学宫集中代表了齐国乃至整个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里面的精英。孟子生活在这里经常去看、经常去听,耳喧目染之间,就为孟子的成长,或者说成为一个大思想家,打下了基础。


通过孟母三迁,我们就非常清楚的看到了孩子教育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内在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绝不要轻视外部的影响,不要忽视外部的环境对他的熏染。所以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除了关注孩子自己的成长,一定关注他的交友。这一点,我请父母们注意,就是往往是家长对孩子苦口婆心的一点教育和价值观的倡导,可能是和几个小朋友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很快就会被拉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重视孩子成长的朋友圈,这对孩子成长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通过这些事我们也有一个体会,就是说我们看电视剧或者是看故事的时候,仿佛这个孩子多么懂事、多么听话,从小都是一个好材料等等。就这种故事听了很多,实际上从客观来讲,这是一个文学化的结果,是人修饰以后、剪裁之后的结果。那种孩子有没有?可能千万个孩子也有那么一两个。但是正常的孩子淘气、打架斗殴、逃课等等,就类似于这种行为,应该说是千万个孩子中间的常态。但是这恰恰证明教育的重要性、引导的重要性。你看孟子小的时候,也不是说天生就是个圣人的状态,又那么听话、那么懂事、学习那么专注、制心一处,不是这样的,他也是经过妈妈的长期熏陶教养之后而成长出来的。看问题不是从理想的角度看,而是从现实的角度。孩子的淘气、不听话,甚至不专注,这是孩子的一个常态,这需要教育,需要不断去引导。


后来的孟子在妈妈的细心教导下,加上他自己主动的学习去成长,很快就成为当时整个齐国和战国时期,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


那么孟子走的路和孔子有相似地方,到许多地方,也开始宣扬自己的主张,也希望诸侯王能够吸纳自己的主张,对当时的治国有些帮助。但实际上孟子的苦口婆心,并没有得到当时的回应。这里面我要告诉大家,思想家看到的东西往往是超前的,就是一个思想家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他对中国社会的那个透视,深刻不深刻,在于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不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所以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往往能看几百年、几千年的事,或者说他把人性之中永恒的事情都能看清楚,而且开出的药方往往不是当下几十年有用,往往是几百年、几千年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就是伟大思想家的一个特点。但是当时的很多诸侯王,他没有这么高的深度,可能只看重眼前的怎么去杀人,怎么占领领土,实际上当时的诸侯王,很多人是处在这样一个层次上。那么真正有雄心壮志、有大抱负,一代接着一代,对中华民族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当然就是秦国,秦国的这个统一,实际上也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步一步实现。但是秦国之外很多的诸侯王没有那么大的远见。所以孟子,到处周游宣扬自己主张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认同。最后的结果是到了晚年的时候,也跟夫子一样,也开始整理自己的文献。所以《孟子》这一本书,就是他后期整理的一个结果。


孟子的思想,我们常说孔孟孔孟,那么他和孔(子)实际上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你读孔子的思想,他思想的核心特点是关注仁义道德的仁,他关注的是人性永恒的一个问题。怎么样让人具备仁义道德的仁的这种品质、德行和修为,这是孔子一生着力的一个特点。那么到了孟子这里,思想稍微有一些变化。孟子不仅关注到人性的现实,而且他基于对人性的观察,孟子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叫仁政。如果说孔子关注的是个个体的哲学,而孟子已经开始在个体关注的基础上,开始对社会政治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历史记载,曾经有人就问孟子说,当时的社会怎么办?大家知道在战国时期,到处都是战乱和血腥,诸侯国之间争夺、杀伐、抢掠等等,就这些问题应该说是在当时的战国时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孟子的回答是什么呢?他说是定于一。如果今天来看的话,其实就是要想解决诸侯国之间征战和杀伐的问题,那就是实现大一统。当这些诸侯国没有了,变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个时候诸侯国之间很多征战,老百姓的生灵涂炭就能够消失。


所以孟子的思想,开始从个体的人生的哲学,关注到政治问题。政治问题孟子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就是仁政。什么是仁政呢?其中在《孟子》的第一篇,在《梁惠王》里面孟子曾经讲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说,他最向往的社会是个什么社会?比如说每个人家庭里边都住着有五亩左右的一个宅子,而且旁边都种了桑树,这个时候养蚕就有衣服穿。而且家里面养鸡、养猪等等,如果说养的好,家里就适当的可以有肉吃。如果家里边有百亩左右的田地,根据春夏秋冬的农时,该种什么种什么,八口之家都可以没有饥荒,都有饭吃。而且无论是乡里边还是国家的层面,都应该办好教育,把孩子培养的彬彬有礼,懂得孝悌,懂得仁义,这个时候使得那些长者就不必要到了年老的时候,还要去谋生。因为什么?因为你通过学到教育以后,尊老爱幼,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就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孟子讲的仁政,如果简单的讲就是人人都得到照顾,人尽其才;领导人特别爱护老百姓;每一个老百姓生活的都很殷实,都很快乐;社会的管理或者各个机构、各个阶层井然有序,仁政是讲的这么一种理想。


孟子的思想应该说是从孔子思想开始,到了他这个地方,也就有了他的特色或者发展。后来孟子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一个极大的影响,几千年以来,从孟子之后,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就把仁政当做最高的理想。一句话,在儒家知识份子看来,中国传统社会最好的社会状态就是仁政,也就是领导人就像圣贤一样,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父母,当做自己的家人,老百姓都是彬彬有礼、互相谦让、尊老爱幼,老人都得到照顾,孩子都得到教育,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本分各司其职、各安其本,在其位谋其政,整个社会井然有序,这个就成为整个传统社会的一大理想,这都是受到孟子思想的影响。


我们在看孟子思想的时候,无论他对人性的看法,无论他对社会理想的看法,无论他自己的修为,他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很多人生的体悟,包括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等等,直到今天为止,孟子的思想或者智慧,都是闪耀着光芒,这就是我们以后课程讲的内容。



已购课程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靜心寂寂

    有智慧父母才有智慧宝宝。三岁之前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是培其根的重要阶段;小学之前是开其蒙的时期;到了小学时代以上就是养其性的长期教育,所以遇到有师德的老师是孩子的福气,因此家校同步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 孟子更好的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并拓展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思想体系,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活泼泼的圣人。他的性善论,他的浩然正气,他的仁者无敌,都让我们为之动容。他更加鲜活的论证了他的仁政理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有他的四端之心等等都是他的重要思想。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弘正学堂 回复 @靜心寂寂: 恭喜您喜获上周听课笔记优秀学员,麻烦您看到信息后联系微信:hzxt06,回复您的详细地址,以便尽快给您赠送郭继承教授的最新书籍《中华文化要义读本》(中华书局),祝福吉祥如意

  • 清荷_3d4

    感恩老师!祝老师健康!快乐!

  • 听友201156663

    感恩郭老师细心讲解!让我们对孟子有一些了解。通过孟子三迁这则故事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内在因素重要,但也不要忽视外在环境的影响和熏染。要重视孩子成长的朋友圈。懂得看问题不是从理想的角度看,而是从现。实角度看。家庭特别是妈妈和学校老师共同教育才有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在各行各业做到内圣外王。谢谢老师!

  • 犇亿

    虽然说我们不能用“善”或“恶”来简单地給人性下个定义,因为人性是复杂的,天性里即有“善”的成份、也有“恶”的成份,但是人在成长的初期,受到的“善”与“恶”的影响之大,绝对是其他成长阶段无法比的。一个人幼年时期接受的道德教育越多,内心里“仁爱”和“善念”就越多。因此孟子的成就绝对与他的母亲在孟子幼年时期给予的教育影响是分不开的。我学习郭老师的课程,并申请成为了郭老师读书活动的推广员,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学到郭老师的课程,懂得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懂得培养人的德行要从小开始,像孟子一样能幸运地打小就接受到好的教育,让更多的、一代代的中国人有德行、有道义、有能力成为为国为民奉献青春和力量的人!

  • 听友195506339

    看问题不是从理想的角度看,而是从现实的角度。

  • 书生小白龙

    吾日三省吾身

  • 清荷_3d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合格妈妈就是“德育”学校,终身陪伴孩子,持之以恒,才能育成参天大树!孟子老人家的理想就是“大同社会”,也是我们人类的最终理想!

  • 听友93134816

    孟子没幼年丧父哈,能治理父母丧事,“后丧逾前丧”

  • 天舞青梅_ts

    感恩老师

  • 1366444cpqv

    孟母三迁,是否也算是现今父母笃信学区房的历史文化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