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精准如钟表的色彩大师

拉威尔:精准如钟表的色彩大师

00:00
17:15

大家好,我们上一次讲的是《波莱罗》,它背后的作曲家就是伟大的拉威尔,今天就顺着作品走进拉威尔。 


拉威尔在音乐史上有个同行,就是斯特拉文斯基,对他做过一个非常精彩的诊断,说他是像瑞士钟表一样精确的作曲家。我们先来听一下。【示例】


这条极其精美的旋律就是拉威尔的作品,是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非常美,让人沉醉的美。这条听起来浑然天成的旋律,大家知道怎么写出来的吗?他其实不是灵感来了一挥而就的,而是几乎一个音一个音抠出来的。


拉威尔就是一个细节大师,他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而他的音乐,无论是抒情的旋律,还是动感的舞曲,还是那种色彩斑斓的异域风情。钢琴、室内乐、弦乐、管弦乐都是一样的,精美而精准。


我们上一次通过《波莱罗》了解了他在配器上的功力跟想象力,拉威尔确实超喜欢配器的。他把一些钢琴曲改成交响乐团的作品,包括了像穆索尔斯基,我们说过《图画展览会》,我们对比过两个版本,乐队版就是拉威尔配器的。


除了穆索尔斯基,他还给德彪西,包括他自己的不少曲子去配过乐队版。有的时候也会把乐队作品改编成钢琴的版本。一方面是他兴趣爱好在这里,另一方面,他是一个写作速度非常慢的作曲家,同样一首改来改去,还会多一些收入。


我们来对比一下他同一首作品的钢琴版和乐队版,听一下《海上孤舟》。首先是钢琴版。【示例】


这开头用钢琴去模仿浪滚来滚去的效果已经很生动了。我们再来听一下乐队版。【示例】


这就远远不止是生动了,是加了非常丰富的色彩的层次,包括天上的云,包括海鸥、水流,好像一下子都出来了。所以钢琴版如果是速写的话,那乐队版听上去就是水彩画,或者说油画。


这不是说乐队版一定就比钢琴版出色、丰富或者完整,或者更美。只是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题材,钢琴跟乐队的本身也是完全具备不同的气质的。


但是,很多作曲家只能写出一种想象,比如说他基于的想象是个钢琴曲,他脑海里所有的想象就会是钢琴。你让他再去写一个乐队配器版,他未必能够写得这么好。应该这么说,拉威尔,放到今天,他是集优秀的创作人跟编曲大师两者合一的,神仙一般的存在。


拉威尔有很多值得推荐的,既有钢琴又有乐队,包括《鹅妈妈》,这部很可爱,大家可以去听一下,包括《高贵与伤感的圆舞曲》、《丑角的晨歌》,包括了《悼念死去的公主的帕凡舞曲》,还有一首小提琴作品《茨冈》,他的伴奏也是有钢琴版跟乐队版,都是非常非常好听的作品。


(一)


说到这里大家会觉得说写景容易嘛,写场景容易,我今天写了一个钟声,我今天写一个早晨,我写一个离去的少女,这都是有明确的画面的,应该好写。


但是,实际上拉威尔也有非常多的器乐跟室内乐,是没有我刚才讲的这些主题的,只是为了写而写的这些作品。也是一样,又美又精准。换句话说他其实是蛮深得弗雷跟圣桑的真传的。


我们前面讲过,圣桑弗雷两位大佬是极力提倡发扬这种法国的器乐传统的,创作了非常具备法国气质的这种器乐作品。拉威尔作为弗雷的学生,也是这一路法国音乐的继承者。


法国音乐就是,什么叫法国风格?窃以为就是精美、华丽,但是又适度。意大利的音乐是华丽的,意大利的音乐是张扬的,但是意大利的音乐当中总是会缺乏一点点精美,我们甚至可以把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两个放在一起去比较,不是两个,就是两种类型的民族性,放在一起比较。意大利人是大大咧咧的、热情洋溢的,但是法国人在热情洋溢的同时又保存了一份精美。


他对于精致生活的渴望,他自己要搞一点葡萄酒喝喝,意大利人是希望全家恨不得二十几口人一起来喝葡萄酒。他是属于这种类型。德国人更不用讲了,德国人是纯精美,或者说只精,甚至美不美都可以先放在一边,讲究内心的一种秩序,所以他们不喜欢歌剧。


所以华丽的歌剧会在法国,更加华丽的歌剧,纯抒情的歌剧就是大量生产在意大利,德国人对于歌剧就觉得还好。这就是不一样的地方,它就是会有不一样的音乐。所以这就是我们广义上的一种法国气质。


好,那说了这么多法国气质,我们先来听一下他所谓的法国气质的继承,他的《钢琴三重奏》。【示例】


刚刚给大家听到的都是比较慢的音乐,我们再来听一段快的、有节奏感的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示例】


我们说回到拉威尔,他其实并不算生活在一个非常美好时代的人。他是1875年生人,所以大家可以算一下,他走入乐坛就是20世纪了,而且是一战。


那一战拉威尔干嘛去了?他是上前线的,而且是开救护车的。那一战到二战这20年,其实算是有意思的年代。因为老的欧洲文化其实崩溃了,就是文化随之崩溃,还有大家的信仰体系也崩溃了,大量的边界是去被打破的,新的东西当然层出不穷了。


音乐上也是一个大混合的年代,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爵士乐了。当时纽约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流行音乐产业了,爵士乐也是通过最早的电台跟唱片就扩散到了全世界,当时的文化中心像巴黎、柏林、上海,大家知道上海是非常著名的爵士乐之都,都深受影响。


比如说我们上海到今天,虽然已经过了那么多年,还保留了一些舞蹈文化,包括了一些乐队文化,其实都是源于那个时期。很多上海老歌里面,其实你能听得到爵士乐的元素。


说到这里又岔开去聊一下,大家去找以前的老唱片去听,尤其是40年代以前的啊。你不要去听歌,大家把注意力放到配器上,从《玫瑰玫瑰我爱你》,什么《香格里拉》那些歌曲,你会听到,他们的配器简直是有一种大胆到不知所云,也就是说你会发现他音乐在讲非常伤感的事情,可是他的配器极其华丽。


也就是说要么配器的人不懂中文歌词,要么就是刚学完外国配器的人,是个中国人配,但他就是我把学到招都往上扔了,是一个非常野蛮生长的年代,但是很酷,很好玩。下次讲到爵士音乐,我们再来去听上海老歌这个事情。


我们回到拉威尔。拉威尔也非常喜欢爵士乐的,非常轻巧自如的感觉。他自己就讲过,相比起大歌剧,我们聊过大歌剧是什么样子的。宏大的、华丽的、主题很严肃的、很历史的这些题材的。


他说相比大歌剧他更喜欢爵士乐。作为法国娱乐或者法国音乐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拉威尔是无所谓的。拉威尔非常喜欢美国的作曲家格什温,那格什温是何许人也?我们知道的一些作品,比如说像《蓝色狂想曲》、《summer time》。 


这么说吧,他是一个让爵士乐从酒馆走入音乐厅,走入收音机,走入唱片,走入所有人的珍藏的心里边的那么一个人物。他把爵士乐不能说改头换面,改头换面有点怪怪的,就是他让爵士乐拥有了另外一种生命的人。提到爵士乐是不能绕开格什温的,就这么一个人物,他是很喜欢的,就是拉威尔。


格什温也很喜欢拉威尔,有一次甚至想拜拉维尔为师,因为格什温跟拉威尔的教育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他偏向业余,结果拉威尔思考了很久,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你已经是一流的格什温了,不要成为二流的拉威尔。


其实他说这话是非常尊重格什温的,包括了流淌在格什温血液当中的爵士音乐。


拉威尔自己的作品当中也融入了爵士元素,而且他把爵士的那种奔放、自由的感觉也融入到了他自己精美而精准的曲风当中,我们来听一下他的小提琴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标题就叫《布鲁斯》。【示例】


这首听上去还比较中规中距,更加出彩的是在他的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示例】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里边不光是杀出来的这种不着调的单簧管跟长笛,后边还有一部分钢琴的节奏感,都是有吸收爵士音乐的精髓的。


(二)


音乐大历史说到今天其实很少会完全抛开人的性格讲音乐,原因是一开始我认为要引大家入胜,还是需要对一个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你从这个人出发去看他的家乡,他的国家,他的整个民族性,他的音乐性。


到拉威尔,我觉得他的音乐本身,我们对于音乐这件事情的理解,其实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所以到拉威尔身上,我们其实不用再去介绍,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你其实听他音乐你就能够感受到非常多的东西了。


再加上我认为进入一个作曲家的内心有不同的入口,有的是要你先对这个人的风格有一些了解,有的是你要先对他的性格有一个比较明确,比如说瓦格纳,你不可能不了解他的性格,你就能完全接受他的音乐。


到拉威尔这里,因为我是这样子走进拉威尔世界的,我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甚至我都不知道他是法国人还是意大利人,还是德国人的情况下,我听了他的作品,我就被震慑了,然后之后就是每次听他的作品,就是崇拜。


我很少会这么崇拜人,我最崇拜的法国作曲家当然就是德彪西跟拉威尔,这两位就是一直在我常年的播放列表的前沿。所以我觉得其实不讲人,不讲拉威尔的故事,也挺好。我也希望我们带着这样的想法走进拉威尔,去听听他作品当中的那些精准,他作品当中那些美感,以及他作品当中的一些色彩的变化。


感谢收听,我是金承志。





歌单:

拉威尔-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

拉威尔-海上孤舟

拉威尔-钢琴三重奏

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日记流水账

    讲得真好!金老出品,必属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