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器(2)

视器(2)

00:00
10:05
眼附属器的解剖

眼附属器的组成(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筋膜+眶脂肪体)

(一)眼睑

眼睑位于眼眶前部,覆盖于眼球表面的软组织。分上、下两部分,有保护眼球的作用。上、下眼睑间的裂隙称睑裂。正常睁眼时,靠近鼻侧为内眦,靠近颞侧为外眦。眼睑的边缘称睑缘,睑缘前唇有2—3行排列整齐的睫毛,后唇有睑板腺开口,前、后唇之间称唇间线或灰白线。

眼睑的组织结构由外向内分为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睑结膜五层。

1、皮肤:为全身皮肤最薄处,血管分布丰富,易形成皱褶。

2、皮下组织: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和少量脂肪,有炎症和外伤时,易发生水肿和瘀

3、肌肉:主要有两种肌肉,一是眼轮匝肌,其肌纤维与睑缘基本平行,专司闭眼,由面神经支配;一是提上睑肌,具有提睑作用,受动眼神经支配。

4、睑板:为致密的结缔组织,质硬似软骨,是眼睑的支架。睑板内外两端各连一带状结缔组织,即内、外眦韧带。睑板内有垂直排列的睑板腺,开口于睑缘,它分泌脂质,构成泪膜的最表层,它可稳定泪膜并阻止水分的蒸发,且有对眼表面起润滑及防止泪液外溢的作用。

5、睑结膜:是紧贴在睑板后面的粘膜组织,不能移动,透明而光滑,有清晰的微细血管分布。在睑缘内2毫米处,有一与睑缘平行的浅沟,称睑板下沟,是异物最易存留的地方。


(二)结膜

结膜为一层菲薄透明的粘膜,覆盖于睑板及巩膜的表面。根据解剖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这三部分结膜和角膜在眼球前面形成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称结膜囊。

1、睑结膜:见眼睑解剖。

2、球结膜:覆盖在眼球前部巩膜的表面,附着较为疏松,可以移动,在角膜缘处移行为角膜上皮,此处附着较紧。

3、穹窿部结膜:是睑结膜与球结膜相互移行的皱褶部分,组织疏松,有利于眼球自由转动。

结膜含有杯状细胞、副泪腺等分泌腺,能分泌粘蛋白与水样液,以参与组成泪膜,维持眼表保护功能。


(三)泪器

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及排泄泪液的泪道两部分。

1、泪腺

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有排泄管10—20条,开口于外侧上穹窿结膜部,能分泌泪液,湿润眼球。

2、泪道

泪道是排泄泪液的通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组成。

1)泪点:是引流泪液的起点,位于上、下睑缘内侧端乳头状突起上,直径约0.2—0.3毫米。

2)泪小管:是连接泪点与泪囊的小管,长约10毫米。开始约2毫米与睑缘垂直、后与睑缘平行,到达泪囊前,上、下泪小管多先汇合成泪总管然后进入泪囊。

3)泪囊:位于眶内壁前下方的泪囊窝内,是泪道最膨大的部分。

4)鼻泪管:位于骨部的鼻泪管内,上端与泪囊相接,下端开口于下鼻道。


(四)眼外肌

是司眼球运动的肌肉。每只眼眼外肌有7条,即4条直肌和2条斜肌、还有一条上睑提肌,直肌有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斜肌有上斜肌和下斜肌。

上睑提肌可以上提眼睑。眼直肌和斜肌的作用主要是使眼球灵活地向各方向转动,但肌肉之间的活动是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

所有直肌及上斜肌均起自眶尖的总腱环,下斜肌起自眶下壁前内缘,它们分别附着在眼球赤道部附近的巩膜上。当某条肌肉收缩时,能使眼球向一定方向转动。

内直肌使眼球内转;外直肌使眼球外转;

上直肌主要使眼球上转,其次为内转、内旋;

下直肌主要使眼球下转,其次为内转、外旋;

上斜肌主要使眼球内旋,其次为下转、外转;

下斜肌主要使眼球外旋,其次为上转、外转。

神经支配:内、上、下;直肌及下斜肌均受动眼神经支配,外直肌受外展神经支配,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