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同时,如果说对陷入错误的这种担忧在科学中置入了一种不信任,’

4、同时,如果说对陷入错误的这种担忧在科学中置入了一种不信任,’

00:00
12:17
邓老师讲的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看云读书

    所以根本不存在在认识之前所进行的准备工作 准备你就已经在进行认识了 所以真正对真理的认识就是现实的认识 就是你去做,你要下决心 存在是决心,存在是决心去存在 这就是现实的认识 对于犯错误的担忧,就是把一种不信任 放入了对现实的认识 为了防止犯错误,你就要小心谨慎,防患于未然,黑格尔的态度则完全相反 错了,不要紧,只要你不断的进入, 哪怕是不断地犯错误 只要你不停留在错误上面, 犯错误不要紧,犯错误就是现实的认识 谨小慎微,害怕犯错误永远不能得到真理 这种担忧实际上是把某些东西预设为真理 并以此为依据来支持自己的疑虑和结论 而这些预售的本身自己是否是真理? 首先是要预先进行考察的

  • 看云读书

    而科学则毫无此种担忧, 并且自己着手工作, 立刻进行认识 什么不首先不信不信任放进这种不信任当中 并且担忧着害怕犯错误这种心理的本身 就已经犯了最大的错误 害怕有两种,一是选错了工具, 二是担忧着选定的工具 是否在性质和使用范围上不恰当 这就在科学当中放入了一种不信任, 而科学本身并不是 在这种犹豫和担心之上产生的 相反,科学是毫无此类担忧 自己着手工作,现实的进行认识的 对于存在于真理中的东西, 我们现实的就开始认识了 而不是预先经过一番讨论 黑格尔说,康德对工具预先进行的 一番考量和考察,这本身就是一种认识 但康德认为这是在认识之前对工具进行的考察, 还没有正式进行认识 康德对此毫不知觉,

  • 看云读书

    在认识之前预先检查认识的工具, 这是因为预设了有一个真理在 康德以工具论为前提, 他认为这种工具达不到认识的目的 因此康德要限制工具的使用范围 佩格尔把工具论和媒介论的几千年的传统 彻底的颠覆过来了 工具论和媒介论都认为 工具和媒介都只能够得到表象, 而绝对精神站在彼岸的另外一边 而我们通过工具和媒介所能达到的认识, 达到的绝对精神的表象,只能站在此岸的这一边 与预设的真理分离的认识,反倒成为实在的东西 康德的范畴就是工具 时间空间形式感性直观是媒介 通过媒介和工具,我们获得了关于绝对真理的 一大堆表象, 而我们自己是使用工具媒介 获得这些表象的主体 自我是一种自发的综合能力

  • 看云读书

    于是吊诡发生了 真理之外的反而是真实的 真理的本身,反而成了幻象 康德害怕犯错误, 于是把自己限制在了现象界范围内不敢越界 不敢走出现象结合经验界, 害怕一走出这个界限就导致了真理的幻象 然而,黑格尔认为,如果只停留在现象结合经验,就谈不上获得真理,所以害怕犯错误, 其实就是害怕追求真理

  • 看云读书

    其他那些东西都是自我用来进行综合的手段 但尤其预设了我们的认识和绝对精神之间的区别 我们认识的只是相对的东西 而绝对是在彼岸的东西, 我们和绝对之间有一道绝对的鸿沟 这是最不可容忍的一种预设 这就是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的意思 主客二分达到了极限 但是康德认为这是人类普遍理性的常识 我们认识到的只是向我们呈现出来的东西 站在此岸所拥有的关于绝对精神的现象, 反而是实在的,因为这是我们可以掌握的 于是彼岸的绝对的东西反而成了幻象 我们离开了自在之物, 我们把自己局限在现象界 我们反而获得了实在的东西 于是认识在绝对以外,在真理以外 我们的认识反而是实在 我们的认识反而是真实的,

  • 思者行者_6n

    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