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博物馆之三彩骆驼载乐俑

奇妙博物馆之三彩骆驼载乐俑

00:00
07:48

      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塑造了华美璀璨的金银器。同样是由于贵族的奢靡浮华,中国传统的制陶工艺也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发展出了浓艳瑰丽的“唐三彩”。 它是一种低温铅釉彩陶。用粘土作胎,经素烧后,用铜、铁、钴、锰等元素加入铅釉中作呈色剂,涂在器物表面,再入窑烧制。烧制时彩料釉汁因受热向四周扩散流动,颜色相互交融浸染,形成灿烂斑驳的彩色釉,姿态瑰丽。艳丽繁多的颜色中以黄、绿、白三色居多,又因其始于唐、盛于唐,故名“唐三彩”。

      盛唐时期,厚葬之风盛行。三彩陶俑因其绚丽的色彩,充分迎合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因而广泛被作为随葬品。所以近世以来,在古城西安周边地区曾大量出土。当然,由于唐代的礼制,各级官员在使用三彩陶俑陪葬之时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尺寸,颜色,造型差异极大。

      而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则是陕历博一众唐三彩中唯一的国宝级文物。它以鲜艳的色彩,丰富浪漫的想象力,鲜活的人物造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盛唐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音乐,贸易的交流盛况。堪称三彩陶俑的绝唱。

      唐三彩载乐骆驼俑,1959年出土于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一座唐墓中。在它之前,1957年,同样位于西安市西郊的唐右领军卫大将军鲜于廉墓中,也曾出土了一尊骆驼载乐俑,这尊陶俑的驼峰平台上有高鼻深目的胡人乐手四人,歌手一人。因其题材别具一格,器型高大,一时引起轰动,后被征调入京,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没曾想到,2年之后,几乎同样的位置又出土了一尊骆驼载乐俑。也就是本文介绍的这件。虽然体型不如鲜于廉墓中出土的高大,但所载舞乐俑多达8人,不仅阵容庞大,而且乐器品种齐全。风格更趋夸张和浪漫。

      三彩骆驼载乐俑通高56.1厘米,载体骆驼高48.5厘米。四腿强劲有力,昂首长嘶,舌尖上卷,体态健壮,显示出唐代艺术品独有的气质和神韵。驼背上搭一椭圆形蓝色毯子,上架以木架平台,铺设一条多彩菱格毛毯向两侧下垂。平台上8人中,有7位身穿圆领窄袖长袍,头戴幞头,盘腿向外而坐的男俑。被他们围绕在中间的,则是一位亭亭玉立的歌舞女俑。男乐俑一人捧笙,一人吹箫,一人怀抱琵琶,一人手持箜篌,一人持笛吹奏,一人欲打拍板,一人欲吹排箫。他们一个个仪态端庄,神情丰富。再看那当中的女俑,身着唐代典型女装高腰襦裙,秀发低挽,细眉高鼻,朱唇一点,体态丰腴。神态优雅。只见她右臂举之胸前,左臂舒展长袖,垂于身后,这引颈高歌,轻舞长袖的曼妙姿态深深地扣动着我们的心弦。

      唐代,是丝绸之路最为兴盛的时代,而骆驼,作为穿越戈壁大漠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成为丝路的象征。三彩骆驼载乐俑的中的骆驼造型,是曾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和中亚地区的双峰驼。这种骆驼自汉代开拓西域时就成为远征队的主力。它的吃苦耐劳,沉稳可靠深受汉唐时期人们的喜爱,唐诗文献中有许多关于骆驼的文献和记载。这一时期以骆驼形象为主题的艺术品也极为丰富,显示出唐人对骆驼的重视和喜爱。汉代起开始将骆驼俑作为随葬品。到了唐代,更为普便。这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唐代对经营西域,对丝路通畅的高度重视。

      陕历博收藏的三彩骆驼载乐俑,乐人所用的乐器皆来自于西域,而着装又是典型的唐朝汉人服饰,根据这些特点,学者指出这组舞乐俑的形象有别于胡舞,硬是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的“胡部新声”。 种“胡部新声”开始是新疆地区的舞乐,后来传至甘肃河西一带,经河西汉族人民加以改造后一度流行长安。看到这组舞乐俑的立体形象,使我们想起以长安为起点,横穿亚洲的丝绸之路,想起了在这条友谊之路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以及作为当时国际都会的繁荣。

      驻足流连在三彩骆驼载乐俑前,千年之前的丝路盛景仿佛重现。漫漫流沙,夕阳西下,这一以驼代步、歌舞相伴的巡回乐团向我们诉说着绵绵不绝、千回百转的动人故事,也伴我们重温着昔日丝路的辉煌。

 

(韩锋原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