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33期:余生,静而不争(深度好文)

2020-833期:余生,静而不争(深度好文)

00:00
16:21




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位君主。


与浩如烟海的汉末三国群雄豪杰相比,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虽然拥有皇帝的高贵身份,却没有掌握管制天下的实际权力。


因此他只是一个被曹操操控的傀儡,被曹操用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历史上的汉献帝真的这般软弱无能么?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汉献帝的故事。




公元220年,一个中年男人被魏国文臣武将步步威逼,最终无奈屈服,答应把皇位禅让给曹操的儿子曹丕。


他,就是大汉天下最后一位皇帝,谥号汉献帝。


逼宫这种事,哪怕新君主心里是这么想的,明面上也不能由他发起。


所以,华歆等人便心领神会,充当起逼宫篡位的急先锋。


当汉献帝看到昔日熟悉的面孔目露凶光时,顿时出现变故将至的崩坏感。


在位三十年,他用尽一切办法阻挡昔日帝国的陨落,最终却落得一个令人扼腕的结局。


叹息和同情之外,夹杂更多的还是后世对他个人的抨击:


“你这个亡国之君,真是昏庸无能,大汉就是死在你手上的。”


“要谋无谋,要勇无勇,你真的有资格当皇帝吗?”


千百年来,他的历史评价似乎比那位“此间乐,不思蜀”的安乐公好不了多少。


人们在赞颂曹操、刘备、孙坚等人的英雄壮举时,总会顺带嘲讽下这位帝国最后的守护者。


《三国演义》问世后,揶揄和抨击的力度更是变得无以复加。


可当我们穿越历史的帷幕,让被偏见蒙蔽的双眼触碰到每一幕悲欢离合时,一切积重难返的偏见都显得愈发荒谬,一切冷若冰霜的局外之言都唤不起对方辩驳的欲望。


汉献帝,真的不是那一无是处的亡国之君。

 


汉献帝名叫刘协,生于181年,母亲是王美人。


王美人出身名门,姿容俏丽,举止端庄,进宫之后颇受汉灵帝宠爱。


当然,这在正宫何皇后眼里是不可容忍的。而且,王美人不仅是她的情敌,还是她的政敌,这就注定王美人的宫廷之旅遍布荆棘。


王美人怀上刘协的时候,何皇后就暗地下药让她流产,可惜最后药效并未发作。于是,何皇后就密谋更狠毒的计策。


有一天,王美人如往常一样喝下汤药,结果当场身亡。


这时候,刘协尚在襁褓之中,世界在他眼里模糊而又新奇,他根本不知道失去母亲意味着什么。


转眼间,刘协和刘辩都长大了。


刘辩就是何皇后的儿子,算是刘协同父异母的哥哥,可和弟弟相比,刘辩这个哥哥举止轻浮,言谈乏味,完全没有帝国继承者的气质。




这一来,让老爹汉灵帝犯了愁:


虽说自古废长立幼都是取祸之道,可这当哥哥的完全烂泥扶不上墙,该如何是好呢?


思来想去,灵帝还是对现实妥协了,把皇位传给了刘辩。


这个决定,究竟是否正确呢?


没关系,汉灵帝并不需要为这个抉择背锅,因为很快就有人现身搅局。


这个人,就是西凉权贵董卓。

 


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又被宫里十个太监密谋杀害,史称“十常侍之乱”。


何进被杀,他的老部下袁绍、曹操等豪强自然不甘示弱,带着人马就进宫问罪。


一番厮杀后,十常侍的残部就带着刘辩刘协等人逃出宫殿。


正当大家在荒野里逃窜时,董卓带着西凉铁骑呼啸而至。别看刘辩已经当了皇帝,但他毕竟年幼,在宫里也没经历过刀光剑影。


一见西凉军的阵势,顿时双腿发颤,舌头打结。


董卓见状,心里既得意又失望。


汉室倾颓,国运衰败,这是他的机会——可这刘辩确实也太没有人君之相了,就算当个傀儡也看着难受。


这时候,刘协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

“将军勿要多疑,他便当朝天子,我是他的弟弟。”


董卓一听,继续问道:

“既是天子,何故狼狈逃窜至此?”


刘协笑了笑说:

“宫中突生变故,敌情难料,故而暂时避祸。”


一番对答后,董卓摸了摸胡须,心想:此子才有帝王之象。


不出一年,董卓就把持了朝政,并且逼迫刘辩退位,另立刘协。


坦白来说,如果是天生怯懦无能之辈,不可能在董卓面前如此冷静从容。更何况,刘协还真的只是个孩子。


190年,年仅九岁的刘协登上了皇位。同年,袁绍曹操等人纠集了讨董联军,两边开始了一场大战。


作为汉朝的臣子,袁曹等人当然不是针对刘协,而是看不惯董卓独断专权。


董卓自己也知道,纵有千万铁骑随身,也难以抵挡滔滔不绝的天下民怨。于是,他干脆火烧洛阳,带着刘协和部下人马迁都长安。


192年,董卓又被义子吕布和司徒王允联手杀掉。


董卓一死,朝廷又陷入新一轮的权力洗牌,王允和吕布无法有效控制局面。


不久后,长安又落入董卓旧将李傕、郭汜等人之手。


眼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刘协依旧从容不迫,并一步步展现出他的帝王之道。






董卓迁都长安时,纵容部下在洛阳城烧杀抢掠,让昔日国都变成了灾难的海洋。


这一切,刘协都看在眼里,他绝对不想让自己的子民再陷入类似的苦难。


194年,长安爆发饥荒,灾民严重缺乏救济。即便刘协下令开仓放粮,民间依然传出人吃人的惨剧。


对此,刘协深表怀疑,并断定御史侯汶从中作梗,便亲自调查此事。


果不其然,侯汶一直在克扣朝廷赈灾的粮食,于是刘协下令对齐廷杖五十,长安粮食危机也得以化解。


在此期间,李傕和郭汜两个人渐生嫌隙,武装斗争的势头愈演愈烈。刘协派人从中调停,结果两边都不买账。


刘协心里清楚,李傕郭汜就是行伍出身的大老粗,没什么政治素养和文化修为。


但是,他也借此明白一个痛彻心扉的事实:在没有武装的支撑下,他的皇帝权威永远不会得到确立。


在他心里,永远等待着一个能在武装上给予他无限支撑的人。


196年,这个人出现了:他就是曹操。


当刘协一行人坐着马车,风风火火地前往曹操驻地许昌时,汉朝的权柄其实已经落入了曹家的掌控。


刚到十五岁,刘协就失去了作为国家统治者的大部分权力。


在此之前,尽管一度风云变幻,但他至少还保留了绝地反击的可能。无论董卓王允,还是李傕郭汜,都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地掌控刘协。


但是,后来居上的曹操似乎做到了,于是便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说法。


难道就这样了吗?


当然不会,刘协从来不屈从于任何人,他有着天子与生俱来的倔强。




公元200年,车骑将军董承跟刘备、种辑、吴子兰等人受衣带诏,密谋推翻曹操的统治。


此事的表面发起者是董承,但幕后的推动者正是刘协。


从这几位候选人里,就能看出刘协的政治智慧:


刘备是汉室宗亲,对朝廷有着天然的认同感,自当是首要人选。其余几位,也都是政治认同和军事实力兼备的人选。


可惜天不遂人愿,受衣带诏的计划最终暴露。董承被处死,刘备等人也跟曹操彻底决裂。


失败一次,刘协就垂头丧气了吗?当然不会,他又开始等待第二个机会。


这一次,发起者变成了他的夫人伏皇后。


对于曹操的残暴专权,伏皇后很是担忧,便写信给自己的父亲伏完,希望他仿效董承,带头推翻曹操。


很不巧,这事情也很快败露,伏皇后也因此赔上了性命。但很有意思的是,这次曹操也没向刘协讨要说法。


第一次事变,完全是刘协幕后发起和策划。第二次事变虽然看上去是伏皇后的个人作为,但如果没有刘协的默许,这件事肯定不会发生。


常言道,事不过三。如果再出现类似的事件,曹操的态度会不会发生改变?


不管怎么说,刘协已经清楚地认识到:


历史就是要让他见证汉朝的谢幕。


有人曾经问过曹操:何不取而代之?


曹操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


很明显,曹操希望自己这辈留下一段君臣佳话。如果运数真的在曹家这边,那么就让孩子们去扮演“周武王”的角色。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


很快,刘协便接受到各种明里暗里的提醒,告诉他汉祚至今,天数将终,希望陛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效仿尧舜时期的禅让之道。


说直白点,就是让他识趣点,别赖着皇帝位置不想走。


青年时期,刘协风华正茂,豪气冲天。


在扑朔迷离的局势面前,他还希望自己大展拳脚,翻云覆雨。


中年时期,刘协几经抗争,都惨遭挫败。


在曹魏势力把持了大半个中国的前提下,无论政治军事,还是世道民心,他都没有任何翻盘的资本。


也许,一场体面的退出,是各方势力博弈的最佳选择。


当曹丕君临天下的时候,他还笑意盈盈地对刘协说:好东西,咱们今后要一起享受。


但在刘协心里,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


被册封为山阳公后,刘协和皇后曹节一起迁居河南。在那里,夫妻俩开起了医馆,要么上山采药,要么就免费给当地百姓看病。


皇帝化身医师?这个转变有些突然,但也完全符合刘协的内心轨迹。


无论是早年杖责侯汶,接济灾民,还是后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刘协始终都在知行合一,践行内心的仁厚之道。


而且,他不仅仁厚,也很聪明。


蛰伏之时,他纵观各种势力的博弈,从中为自己谋划翻身立命之道。


受困之际,他游刃士族和权贵之间,最大限度延长汉帝国的寿命。


哪怕后来流落民间,他依然是内圣外王的汉献帝。

 

234年,刘协逝世。同年离去的,还有蜀汉丞相诸葛亮。


当后世把“亡国之君”的帽子狠狠地扣在刘协头上时,我们不妨理性审视他的过往和遭遇,设身处地考虑他的无奈与忧愁。


他没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壮,也没有李煜的词句,赵佶的画笔。


同为亡国之君,他的命运甚至缺乏那一丝烈火,那一抹激情,以至于后人都没有为他奋笔疾书的欲望。


可是,如风一般吹过,如水一般流走,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


刘禅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让众人解读为难得糊涂的大智慧,可刘协纵横漂泊,几度抗争,却依然洗刷不掉无尽的谩骂和责难。


作为帝王,他迷恋的不是权力,而是心中的道义。哪怕后来成为庶人,他也襟怀坦荡,心无挂碍。


汉献帝这个谥号究竟指什么?


“知质有圣”,意思是内心笃纯,明白圣人之学。


纵观刘协的一生,完全不负“知质有圣”的评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