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听友,大家好,我是陈浩武。
在前面几节中我讲了春秋时期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孔子与孟子,这一节和后面的一节,我会给大家讲一下道家,老子和庄子。我们知道在中国的轴心时代,和儒家同时兴起的,还有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
在古中国春秋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是一个自由思想的黄金时代,但是在轴心时代形成的最主流的精神思想只有两家,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
如果把儒家的以道德伦理为终极关怀称为“德性我”,那么老庄这种否定儒家求善意志的存在,追求自在和逍遥的精神则可以称为“情意我”。
老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虽然司马迁的《史记》中说,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但是老子的这张身份证是不完整的,因为它没有记载老子的生卒年月。所以有人认为老子应该比孔子年龄大,但是也有学者从孟子的言论中发现,他有批评庄子而没有涉及老子的言论,由此推导出老子应该比孟子还要晚出生的一个说法,民间对老子最多的一个说法是老子化胡,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应关守尹喜的请求,留下五千言,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道德经》。
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图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并列为中国轴心时代最重要的精神成果。
道家之所以获得道家这个称号,主要是因为老子的著作称为《道德经》,可见老子是道家这一学派的奠基人。
在轴心时代,道家分为两个支派,一个是老子的“无为”,另一个是庄子的“自然”,这就形成了道家思想的两大派别。我们可以说,道家是把对他人的关切转变为关注自己的生存。我们该怎么分辨儒道两家呢?儒家的关切是社会,是入世的,儒家关心的是社会大共同体。虽然这是一个无道的社会,儒家要进入到这个社会,要改造这个社会来推行向善意志。但道家不一样,道家的关注从来不在共同体,而在关注自己作为一个个体,道家关注个体的安危、个体的生存,以及个个体在混乱世道中的生命安顿,这是道家关注的核心问题。
提到老子我们就要说一下“道”这个概念,在《道德经》开篇中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里的第一个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第二个道,是指言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很难说出来的,真正说出来的道(非常道)并不是宇宙本源的道。老子有一种潜在的意识,认为人类的语言很难表达终极真理。
围绕“道”这个概念,老子曾经说过很有名的一副对联。
上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这个对联里,老子关于“道”的观念形成一个闭环。老子所谓的“道”是对自然的描述,是指宇宙本源。老子对宇宙秩序的表达形成逻辑自洽。“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人应该遵循这个本源,在这个本源的指导之下去完成个体生命的安顿。
老子讲道生一的这个“一”指的是什么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是天极星崇拜,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天极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北极星,我们知道北京有一条中轴线,当年元代在修建大都的时候,同时在内蒙也修建了一个大都叫上都,如果将北京的中轴线一直延伸到几百公里之外,正好会落到元上都的中轴线上,而这条中轴线正指向天极星,从新石器时代到元代人们一直都有天极星崇拜。也有人说,这个“一”就是太极,“二”就是阴阳两极,万物负阴而抱阳。
元大都皇城平面图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老子的“道”,是和孔子的“仁”对应的概念,也可以说是对立的概念,因为道家否认儒家的向善意志;道家和儒家对社会关切的态度不同,儒家强调入世,而道家强调的是出世。老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无为”,这个“无为”是对儒家的“有为”的一种否定,因为儒家一直强调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无为”恰恰是对“天行健”这一面的否定。
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的这种“无为”明显是对统治者和治国者而言。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什么都不做,民众自然就会得到自然的教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垂手恭立,民众自然会行正路);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认为,“上德之君”最好,“下德之君”最差。
而在这二者之间,还有一个差的治国之道,就是“以仁治国”,显然这是对着儒家来的。老子认为:积极有为的“仁德之君”,即使是没有私心,也只能算是二流的君王。在老子看来如果天下之利,由君王来兴建,天下之害,由君王来消除,那老百姓就只能被动的等待君王来指挥自己,将整个天下的命运,都交给仁君和贤相那几个人的仁心和智慧之上,这并非一个理想的社会,因为百姓不能自立,不能自为,这不符合“道法自然”的法则。
更进一步,老子认为所谓的天下之利和天下之害,该由谁来界定,以什么标准来界定的呢?君王心中的“天下之利”未必是人民心中的“天下之利”,同理君王心中的“天下之害”,也未必是人民认为的“天下之害”。
老子认为人都是有缺陷的,人的认知总是有偏差的,由君王自己垄断对利与害的判断,未必符合大道。由此老子说儒家的圣人越有为,天下就越乱,所以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当下中国对道学研究非常有造诣的陈鼓应先生说,中国先秦诸子中,老子是最深刻,最对得起百姓的,可能就是指这个吧。
陈鼓应先生
在《道德经》当中,我们能够看到老子对世界的认知充满了辩证式的智慧,这也正是老子的魅力所在。比如老子强调“福祸相依”,就像小时候父亲让我们背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小时候不理解,但现在我们能明白。这种福祸相依的思想是老子精神思想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一个人拥有福的时候也应该要节制,因为福兮祸所倚,而当一个人有了祸事的时候,也不要太悲观,因为祸兮福所伏。就好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一样。所以在老子的思想中有很多充满智慧的辩证式的思维。
儒家对社会有一种热切的入世的态度,对社会共同体的关心,希望通过自己的抱负来改造社会以便达到理想的状态。而道家则采用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就是顺其自然。孔子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道家则是“知其不可而不为”。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假设隔壁邻居失火,儒家和道家各有一桶水,儒家知道这一桶水对于熊熊大火无济于补,但是依然要坚定的把水泼出去,这表示一种对他人的关切态度;但道家认为,既然一桶水无济于补,而且水又是非常珍贵的,把水泼出去其实是浪费的,那还不如把水留下,解决自己饮水的不足。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关切,也可以看到道家的冷峻。
最后我想说一下关于《道德经》究竟是谁创作的,有人说是老子创作的,也有人说是集体创作的。
1993年10月,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有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在墓中发现了大批的楚简,这些楚简保存的非常好,是可以辨认的,这其中就有《道德经》。
后人在解读这些楚简发现和今天流传的老子的《道德经》有140多处不同,所以有人怀疑《道德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创作,也许是有道理的。
关于老子本节就先讲到这里,下一节我会给大家讲道家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庄子。
感谢大家的收听,谢谢。
知识点拓展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2、《道德经》:
《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春秋时期老子(李耳)著。《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3、陈鼓应:
陈鼓应,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1956~1963年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毕业后,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京大学等,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无道:社会政治纷乱 黑暗;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万物都背阴而向阳 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中生成新的和谐体;
普通话太糟糕,估计是个乡下人
陳老師的對比性講述,清晰明瞭,受益匪淺
说这个情意我,我觉得不太恰当。更好的表达应该是天性我。儒家对这个天性进行了划分,或者是分离,就是出了一个德性或者说道德。但是他的这种划分没有逃离人类本性局限的苑囿。所以儒家最终沦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而道家则没有做这样的僭越。所以他把更大的可能留给了自然或者说天性,具体的就是表现为民可以自化。他的优点在于无为,他的缺点也在这个地方。出路在于有限的有为和更大限度的作为以及对应于时代的二者的平衡。
1883102syli 回复 @1883102syli: 更大限度的“无为”,错了个字。
陈老师对道家的理解有失偏颇。道家不是简单的出世的!
凤益喻祥 回复 @1399333ilsa: 赞同
道家关注个体安危、生存,乱世中的生命安顿。与儒家的“合并同类项”位于平衡的两端。道与仁,无为与有为,相生相克。妙极
07以后就没有了?
沉浸式旅行学院 回复 @听友155988036: 每周一、三、五上午8点更新一集,直至完结,边更新边收听,感受更棒哦
我去年买过的,今年过期了吗?
怎么到48就不更新了呢,好久了啊
道家与儒家是相应不二的。他们的道和仁都直指宇宙万物(当然包括人)的本源,那个不可说,却可大机大用,具足万法,清净本然,不生不灭,本不动摇。只是在那个时代,圣人们教化众生的方式有方便,老子重出世,孔子重入世。但都不是言说能成就,是理和行的并进。身修达到理及的禅定,或者理至参透才能看到(不是眼见)万物本源,人活在这个世上才会不迷盲,无烦恼,做自己该做的事,自然地活在当下。人人都觉悟了,世界就和平了。这是由内及外的修行,实属不易。圣人伟大就在他们看到了事实本源,他们也想让我们都看到! 学生学习心得。不对之处望老师指正。望同学们指正。感恩陈老师的课教,俺正想学习人类文明是如何起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