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自我辩护: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的冠冕说词

013自我辩护: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的冠冕说词

00:00
14:18

听王溢嘉老师的心理课,学升级版“攻心计”!

人性心理学+中国历史人物,揭开人心的120个谜团!

蔡康永推荐:大师出马,笑看世间,话天下人物的关键时刻,告诉你人生其实就这么一回事而已!

 

王溢嘉老师说:

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成败得失,往往是心理的动因所致。

成功与失败,就在一念之间。

 

品读人心江湖的变幻莫测!

张良:黄石公为什么让张良给他拾三次鞋子,才传授兵法?这是登门坎的心理效应在发挥着作用。

曹操:多年以后,曹操在我们的心中依然是个枭雄和奸臣的角色,原来这是二手资料在传播中的效应。

赵高:为什么赵高可以在朝堂之上指鹿为马,群臣不敢吭声。且看服从权威的心理。

王安石:他在历史之中是改革变法的悍将,但是他却有个怪癖——不洗脸。看王安石的低自我调整型性格。

林徽因:林徽因其实深爱着徐志摩,比如她将坠毁飞机的碎片放在了床头,她一生都珍藏着徐志摩送给她的2本日记……但是她最终为什么选择了梁思成?她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选择进行着辩护。

 

120个历史人物的心理围城:

低自我调整性:王安石的变法和他的怪癖

外在归因:崇祯皇帝对他丢掉江山的看法

认知失调:李白饮酒诗中的心理秘密

自我评价:李鸿章的“俾斯麦情结”

形象的营造:王羲之东床坦腹的印象心理学

禁果效应: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记》

服从权威:赵高为什么能指鹿为马?

沉没代价的迷思;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失算

…………

直击历史,全面分析:自我认知、解读他人、生命辩解、两难抉择、社会竞逐、成败得失、人情好恶、说服策略、团体压力、情绪起伏十大领域。

 

听跨界学者王溢嘉独特的心理分析大法!

他比医师懂得更多的心理学,

比心理学者懂得更多的精神分析,

比精神分析专家懂得更多的国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蕾宝的勇敢世界

    ps:不知自我辩护者最终会不会连自己也深信自己的贬损,永远不会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过错。不会承认

  • 蕾宝的勇敢世界

    自我辩护是认知失调的观念扭曲的一种表现形式,人在公然伤害他人以后为保留自己脸面会故意贬损受害者,看起来像是受害者咎由自取。

  • 风鹰长啸

    伤害了别人的人,由于愧疚与自我辩护,更倾向于继续诋毁别人,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