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制订目标:让努力时时有反馈

6.制订目标:让努力时时有反馈

00:00
14:35

06靠谱的目标,让努力时时有反馈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好,我是芮老师,你们的家庭教育顾问。

 

上一节课我们谈到,要坚持优势取向的教育理念,给孩子一个正向的角色定位,改变他们的心理背景色。这是培养与训练专注力的基础条件。

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就要制定一个靠谱的目标了。

对一艘没有目标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不会是顺风。目标靠谱不靠谱,又会直接影响到训练的信心、耐心和效果。所以一定要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我们本节课的主题就是:在专注力训练的过程中,如何给孩子和自己制定靠谱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训练目标制定的5个要点。

 

一、目标要明确而具体

第一,这个目标不能大而空,要十分明确,而且非常具体。

提到“目标”这个词,很多家长会坚定地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消除孩子身上的不专注现象,提升他的专注力!

家长朋友们,这个目标没错,但是太笼统了。想消除的现象是什么?什么样子算消除了?什么样子只是暂时缓解?用多长时间去完成它?所有这些,其实都没法回答,所以这个目标,肯定也没法有效执行。

我认为啊,科学的目标制定,一定是非常具体的。大家可以找一张纸、一支笔,我们一起把目标写下来。

首先我们要写出来的,是准备解决的问题。这里说的是具体问题,比如:作业拖延。

那么第二步,我们看看,需要培养什么能力,才能解决作业拖延的问题呢?要靠培养时间概念?当然也有其他能力的要求,我这里只是举个例子。

第三要写的是,孩子不专注状况缓解、以及根本解决的具体指标。

比如,原先孩子每天写作业要3个多小时,训练了一段时间后,能在2个半小时做完,就算是缓解;如果1个半小时以内就做好了,就算根本性解决问题了。最后是具体的时间周期:我们把它定成3个月,用3个月的时间,解决作业拖延问题。

那么综合了上面4点的目标,就是明确而具体的。它清晰明了、便于操作了,而且效果也可以检测得到。这是我们制订目标的第一个要求,明确而具体。

 

二、目标既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性

那第二个要求就是,目标要处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什么叫“最近发展区”呢?这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应该是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努力了也没办法达到的,更不是不经过努力就能轻易实现的。

他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如果把目标看成是树上的桃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定的目标,一定是让孩子跳起来就能够得着的桃子,那些跳起来够不着的,不行;不用跳就能够着的,更不行。

因为这样的目标有两大好处。一是有挑战性,不努力达不到,而达到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二是有现实性,它有可能实现,所以就能给孩子信心和力量。

另外,在制订目标的时候,一定到考虑到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横向比较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纵向比较,也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自己的今天跟自己的过去比。

家长朋友们切记,千万千万,不要把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那会把你搞得信心全无,把孩子搞得灰头土脸。你和孩子,可能都会因为这种比较而放弃努力。

如果一直把目标设定在“最近发展区”,你和孩子都会不断地看到成功,也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是我们制订目标的第二个要求。

 

三、目标是逐步改善,而不是瞬间颠覆

制订目标的第三个要求是,要追求逐步的改善,而不是瞬间颠覆。

孩子的不专注现象,不是一天形成的,当然也不可能一天就解决。

有些广告宣传说,他们10分钟就能搞定孩子的不专注问题。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还有人说,只要他和孩子谈一谈,坏毛病立马就能改掉。那我建议你,千万别再跟他聊了,这人肯定是个骗子,或者是个江湖郎中。

我们期待孩子专注力逐步改善,所以我们设定目标的时候,也应该一步步来。家长朋友们要注意一下“改善”的概念。我们追求的改善,是跟以前比有好转,而不是根本性的变化,也不一定达到了最理想的境界。

比如说,孩子本来上课只能听10分钟,现在能听15分钟了,这就是一种改善。虽然这15分钟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或者,孩子原先天天在外面惹祸,现在次数明显少了,而且事后都有后悔表现,那这也是一种改善。

所有这些,我们家长都应该看成是训练的成功,而不是没有成效。

我们大家都有经验,某些事如果一瞬间颠覆太大,往往会失败,而逐步改善,才足够坚实,不可逆转。

在我看来,专注力的培养与训练,至少是3个月以上的事,正常需要6个月到1年。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这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不会那么简单。有耐心地制订目标,逐步改善,这是第三个要求。

 

四、及时的、形象生动的反馈

制订目标的第四个要求是,要不断地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对孩子来说,反馈信息一定要形象生动。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小方法,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记录表现情况。

你可以从网上搜一个空心小人的线描图,给孩子打印在纸上。再规定5种颜色,比如红、黄、绿、蓝、黑,红色代表最好,黑色代表最差。让孩子根据自己这几天的专注表现情况,给小人涂上相应的颜色。如果感觉与前几天相比是进步了,用一种颜色,退步了,用另一种颜色。这样就能有持续的反馈。

而且,因为进步肯定是主流,所以这种做法对提振信心也很有帮助。

顺便说一下,孩子涂色的时候,要让他一定要涂满、不能涂出线外,因为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项专注力训练。

 

五、接受过程中的起伏

好了,我们再来说说,制订目标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要求,接受过程中的起伏。

我训练过数以千计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是直线上升的,一定会有曲折,有起伏。这也证明了一个道理: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反复”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磨炼。不经历一番煎熬、一番磨炼,良好的心理品质不可能固化,不良的心理品质也不可能自行退出。

有些孩子,在专注力的训练初期没什么效果,家长挺着急的,甚至怀疑这套方法不行。也有人想,自家孩子是不是情况特别严重?每次我都会对家长说:咱们一定要有耐心!

短期内没看到效果,并不是没有效果,因为效果是有累加性的。比如我们平时吃饭,让你感觉饱的可能是第三个馒头,但如果你没吃前两个馒头,这时候会饱吗?而且,有些孩子进入状态快,有些孩子会慢一些,这很正常。

还有一种起伏的情况:孩子在开始阶段效果不错,但后来就进步不明显了。

这是遇上了“高原效应”。我的经验是,孩子专注力的训练效果有一个规律:前期效果很明显,成绩直线上升,然后大部分孩子都会进入一个“高原期”,训练效果不见上升,反而可能有一点点下降。这都很正常,只要坚持下去,一旦突破了高原期,就会有一个飞跃性的提升。

还有一种起伏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孩子训练一段时间以后,确实有效,但因为某件事,孩子状态一下子又回落了。

我工作室有个学员叫子佳,上五年级,他属于冲动型的不专注典型,经常打架惹事。跟着我训练了一段时间,效果挺不错的。可是有一天,子佳忽然又在学校跟老师闹矛盾了。

我跟子佳和他父母聊了很久才知道,原来是学校换了老师。新老师不了解情况,以为子佳故意地调皮捣蛋,就批评了他。子佳不服气,才跟老师顶了嘴。

我对子佳的爸爸妈妈说,这件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子佳的情绪稳定性还很不够,需要继续训练,二是家长一定要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交流。后来,通过有针对性的情绪控制训练,家长也去学校和老师专门谈了一次,子佳的好状态就又回来了。

所以啊,我想对家长朋友们说:孩子进步的过程中,我们要容忍他的起伏,更要容忍结果的不完美。

我们一定不要用“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我们只能接近完美,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只要看到孩子在进步、在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就算在实现目标了。

 

好的,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培养与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时,要制订靠谱目标,这个目标要明确而具体;要兼具挑战性和现实性;要逐步改善而不是瞬间颠覆;要有及时、生动形象的反馈;也要接受过程中的起伏,接受训练结果的不完美。

 

课后作业

今天给大家的小作业,是观察和评定孩子的不专注行为。这样做,可以记录和对比,能看出很多问题。


课程文稿里有一个表格,一共是6栏,我们逐个来看

第一栏【编号与日期】我们就如实填,今后资料整理时会很清楚,也可以对比孩子的变化。

第二栏【地点】,可以填客厅、卧室、商场、餐厅、汽车里等等。记录这个,可以归纳出孩子在什么环境里最容易发生不专注行为。

第三栏【人物】,记录这个,可以看出什么人物在场,孩子最容易出现不专注的现象。如果妈妈在场时孩子最容易分心,那就说明,这和妈妈的教养态度或者方式有关。

第四栏【情境】,可以填参加聚会、吃饭、做作业、和小朋友玩耍、自己独自玩耍等等。记录这些,能总结出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孩子最容易发生不专注的行为。

第五栏【行为及强度】,就要填得比较具体了。比如手脚不停地动、很难安静坐稳、容易受外界影响分散注意力、集体活动或者游戏时不能耐心等待,等等。我们还要在各种表现后面,标出行为的强度。可以分成5个级别,级别越高,强度越大。

第六栏【观察者】,指的是观察和评估人,也就是填这个表的人。这个人选最好固定1~2个人,这样才能保证观察结果和评估的一致性。

讲完这个表格的填法,我再介绍一下它的用法。

这个表格,大家从今天就可以填起来,之后可以每周固定填3次,坚持1个月以上才能有效对比。因为短期的记录很可能不全面,也没有普遍性。通过1个月的观察,我们就能掌握孩子不专注行为的特点和模式了。


这个表的作用有3点:

第一,可以确认典型的、频繁发生的不专注行为,这就是我们矫正和训练的主要对象。

第二,可以了解各种不专注行为的强度,有利于我们阶段性地制订目标。

第三,可以确认我们要重点控制的地点、情景和人物。

这样一来,我们的训练目标就会非常明确,训练效果自然也能提高很多。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下一节课,我们来谈谈,目前流行的几种专注力科学训练方法,我还会重点介绍一种精准的专注力测试方法。无论用哪种方法训练孩子,精准的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好了,感谢你的聆听和思考,如果对课程内容和作业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在留言区告诉我,我们下节课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