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的生活》(配乐)作者沈铖/朗诵红雨

《有诗的生活》(配乐)作者沈铖/朗诵红雨

00:00
07:54
中国人本是活在礼乐之中的。

古代的诗,就是歌曲,能和舞蹈、音乐配合在一起,成为乐的文明,自内而外形成自我的内心诠释,自我而人达到群体的精神共鸣。

后来,古代的乐失传了,儒家的六经,也唯独缺了乐之经典。幸而,还有《诗经》。
古人说,诗言志。
人生于天地之间,以日月星辰为伴,与万物生灵接触,和族类同群作息,总有种种的感动生于心中,便是人的种种情感。

这些情感积于胸中,会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是天性畅达,是情不自禁。

言之不足故嗟叹,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所以诗经原本就能唱,所记录的诗便是内心凝练而婉转,生动而悠远的表达,其实就是歌咏人人内心之中的真挚情感。

因为人生有情,所以有诗;能以诗歌,是能尽其情。
尽情,才是志。

尽人之情,不是放失无归,而是婉转深致,是余音不绝,是停停当当,是发而中节。

今天的人们容易把志当做一种目的、一种追求,殊不知,志是人心深情所成的凝定,是天理所在的当然,是内隐皆出的愉悦,是真趣发露的自在,是一切人的内心在纯然之中的自然发动。
所以,《诗经》有风、雅、颂之别,以畅快天情、以贞定天意、以感应天心;有赋、比、兴之法,以铺陈人情、洞悉人意、激发人心。

其可以柔、可以缓、可以和,可以明快、可以哀婉、可以激昂;

可在桑间濮上,可在宴会席间,可在天地之所;

可以是俯身之民,可以是采掇之女,可以是簪缨之士;

今我来兮,望月迎风;昔我之往,思来愁歇,发人天之幽眇,得天人之明德。

诗之大也如此!

于吟咏歌唱之间,发挥人情,感通天地。

古之乐师,父子师徒相授受,世衰事变,其音节变乱,久而竟失,后人不得其传,汉时尚存余响,晋之后则皆亡,至今日已无可考。

而后人解《诗经》重其义而轻其乐,诗乐分途,歌诗相离,汉之有乐府,亦由此也。

故今时之人,久矣不知天地之美、人心之得,不知《诗》之大,在以人心明天地之德,其志深深,感之而通天下。

天壤之间,若有不知所谓至真者,无诗以成其感也;

若有不知所谓至善者,无诗以成其德也;

若有不知所谓至美者,无诗以成其为人也!

然则,乐虽沦灭,人心岂从之欤?

唯人能弘道。

自古贤者,皆从人心之处生忧患。

今之人也少乏诗意。

明道堂经学馆董妘橦先生素怀雅志,心在希圣,习传习学,深思力索,愿求先民俯仰天地之雅,发扬仁善初心之德,重释《诗经》,贯通文义,疏通典故,增以今说,使当今之人阅之无碍,倍增其趣;且访求音节,使古诗重得新声,接续传统,抒情达意,更为《诗经》风雅传扬之首创,令人击节赞叹。

诗之奏雅,千古一心。

今阅此书而聆其乐了,亦有感于此心邪?

当同处礼乐之盛也!

沈铖 2018年冬
文字|沈铖先生为《宝贝一起唱诗经》所作序言——有诗的生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道非道德非德

    和,雅,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