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阮 _ 为什么说阮的发展历经曲折?

6.3 阮 _ 为什么说阮的发展历经曲折?

00:00
15:14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阮演奏家、教育家徐阳。这一节,我将为大家讲讲阮在历史发展中的几次起落。

从伴奏走向独奏的秦琵琶

阮,源于秦汉,成于魏晋,盛于唐宋,衰微于明清,复兴于当代。关于阮的起源,上节已经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在东汉,阮的主要任务是在相和歌里作为伴奏的角色,汉代的相和歌开始的时候只是一种清唱歌曲,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使用若干乐器伴奏的艺术歌曲形式,阮在当时只是充当配角。

▲汉代舞乐陶俑

到了魏晋时期,相和歌发展成了相和大曲,它是集歌唱、舞蹈、器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音乐形式。在演出前,乐器要做5段或8段音乐作为前奏,在结束时还要加上一段尾声。在相和大曲的乐队中,阮先是像琴、瑟、筝、笛、笙等乐器一样,只作为一般性的伴奏乐器,但到了后来,在乐队中弹阮的人逐渐能即兴演奏,并用这种方式来吸引观众,把整个音乐引到了炽热的场面上来。

后来西晋灭亡,晋室南迁,相和歌也流行到了江南,并将江南的吴歌和楚地的西曲融入到了相和歌里,创作出了清商乐。在清商乐的多种乐器中,阮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并在相和歌和清商乐的伴奏中逐渐有了自己的独奏曲,比如《陌上桑》,它是根据相和歌里的罗敷的故事改编而成:罗敷是位美丽的采桑女,她的美丽可使“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太守被她的美貌所迷,要带她去享受荣华富贵,结果罗敷正色的驳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歌曲歌颂了她朴素和忠贞不二的美德。

这段时期的阮曲,还有根据古琴曲移植的《飞龙》、《广陵散》等。《广陵散》是竹林七贤名士嵇康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琴曲。嵇康和阮咸的叔叔阮籍是好朋友,常带着酒和琴去拜访他。因此,无论嵇康、阮籍,还是阮咸,他们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广陵散》充分代表了他们嫉恶如仇的处世态度。

历史上关于《广陵散》有这样的记载,当嵇康即将遭到司马昭杀害时,临行前,看了一眼太阳的影子,算来觉得时间还来及,就要来一张琴,弹起了《广陵散》,然后叹息说:“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意思就是说,以前袁孝尼曾经让我教他弹《广陵散》,我始终没教,谁知今天之后,没人再能弹了!这就是“绝响”典故的由来。

▲ 嵇康抚琴

出自 明代《列仙全传》

流传于后世的《广陵散》是一首标题音乐,、有“井里”、“取韩”、“冲冠”、 “投剑”、 “长虹”等分段小标题,它是取自聂政刺秦王的故事。把这首长大、悲壮、激愤、猛烈的乐曲移植到阮上来,一方面说明了阮在当时演奏技巧和表现艺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移植者喜欢这首乐曲风格及内涵。但是遗憾的是,被移植到阮演奏的《广陵散》没有留下任何谱面资料。

阮在唐宋得到了哪些发展?

阮到了唐代,曾绚烂一时,非常盛行。它是在唐武则天时被弘扬起来的,而且还传到了日本,现在珍藏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唐代螺钿紫檀阮咸,据传就是被遣唐使藤原贞敏带回日本的,做工极为精巧。2019年,日本正仓院和东京博物院就展出了日本工匠历时8年复制的这把唐阮,我专门去饱了眼福,虽然是仿制品,但是近距离看,做工精美,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 螺钿紫檀阮咸(唐)

日本奈良正仓院 藏

紫檀是一种名贵的木料,用这种木料所做的乐器,音色柔润、清亮,它的价格昂贵,再加上还镶上了螺钿(是一种在漆器或木器上镶嵌贝壳或螺蛳壳的装饰工艺,也用于金属和其他表面的装饰),绝不是一般的乐器。我手上也有一把紫檀乐器,但是这把阮没有一颗宝石。大家想想,在一千多年前就能有这样名贵的乐器,实在是奢华,这也足以说明阮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之高,它不仅仅是件乐器,更作为名贵的礼品来赠送外国友人。在民间,它也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但同时也被上流社会所推崇。

阮到了宋代仍然很流行,在宋代还有称阮为“龙阮”的。古时候什么人才敢称为龙呢?那么只有皇帝;什么人用的东西才能称龙呢?还是皇帝,因为宋太宗特别喜欢阮。根据《宋史·乐记》记载,宋太宗还特别提倡五弦阮,也就是把阮再加上一根弦,取意为“金、木、水、火、土”,五材并用。五弦阮在宋太宗的倡导下,在宫廷里非常盛行,但在民间并没有流传开来。

▲ 宋太宗肖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阮还因为“其形似月,其声合琴”,在宋代被称为月琴。在宋代,月琴与阮还是同指一件乐器,但是到了元明之际,月琴就成了另外一种乐器的名称了,这大概与说唱艺术和戏曲的兴起有关。

▲ 现代月琴

月琴在现代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它的形状与阮相似,但琴杆短,在琴杆和面板上设品,原来有四弦十品,后为二十四品。在京剧里使用的主奏乐器月琴,和少数民族使用的八角月琴,以及清代的双清,它们都是阮类乐器的变种。

元明衰落的阮,是如何再次兴起的?

阮到了元明之际,虽然不像原来那样盛行,但始终在民间流传。它逐渐衰微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梨形琵琶的兴起;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戏曲的兴起导致它被其它新兴的乐器所替代。

上个世界2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成立,国乐大家郑觐文先生仿造古制阮,曾参加唱片《春江花月夜》的录制。另外一位大同乐会的成员程天乐先生,曾用阮在音乐会上独奏。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无锡华光国乐团还改革三条弦中阮、大阮。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央音乐学院也曾试制过低音阮一把。

▲ 郑觐文与其监制的古乐器

经过张子锐、王仲丙、林吉良等前辈们不断的摸索改革,阮逐渐被运用到民族管弦乐队当中。但是,中阮是来填充中音声部,后来开发出来的大阮充当低音声部,但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它们都不过是民族乐队中的伴奏乐器。

到了六七十年代,人们由于受审美习惯的影响,阮作为中音乐器并不适合演奏高亢嘹亮的音乐。因此,它在民族乐队中只能演奏一些简单的和弦。

▲ 乐改先驱张子锐先生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我个人的经历而言,阮的兴起与吉它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发现阮的音色很像吉他,它柔和、圆润,而且比吉它的音量还要大,于是这种乐器开始慢慢的被人重视起来,我本人也是在港台音乐的影响下,放下梨形琵琶,而主攻阮演奏教学与研究的。

1978年以来,随着阮专业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设立,阮有了自己的教材,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还培养出了一大批阮演奏家。现在我国11大音乐学院和不少综合类院校都设置了阮专业。值得一提的是,阮从原来单一的中阮扩展成为大阮,后又形成了从高音阮到小阮、中阮、大阮到低音阮的族类乐器,这样极大的丰富了阮的演奏。

▲ 吉他

阮类乐器的每一件乐器都可以用来重奏、独奏,还可以在一起齐奏。当然由于形制大小的问题,中阮抱起来比较合适,所以它成了独奏的主角。其实,在我看来,族类乐器的每一件乐器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高音阮,在阮族乐队里面,它充当主要角色,在独奏艺术方面,它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大阮也同样,虽然大阮的体积比较大,但是它的声音浑厚、深沉,非常受人喜欢。为了方便演奏,我们已经改良了五分之四的小大阮,也就叫坤阮,它不但适合成年人演奏,也适合于中小学生演奏。关于阮族乐器我也会在下一节为大家详细介绍。

好的,本节内容先讲到这儿。本节的内容和图片大家可以在文稿中查看。下一节,我将为大家讲一讲历史上阮的外形演变,以及为什么说仅用阮类乐器就可以组成一支乐队。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98446503

    o🎇🎐点击l#http://img03.sogoucdn.com/app/a/200678/f37406386c3ee62f193b3f6d0461c6cc.jpgr#查看表情点击l#http://img03.sogoucdn.com/app/a/200678/3a2291a2b2661e8e4105c2c9f7cee121.gifr#查看表情

    听友98446503 回复 @听友98446503: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