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里的九如城老板:有些事总要有人做

疫情里的九如城老板:有些事总要有人做

00:00
17:37

更新提醒 

加入VIP畅听整张专辑,每周更新三期

点击右上角免费订阅↑↑↑

本期原文 

他们救援了数百名武汉老人。


武汉疫情0增长,方舱早已闭馆,此时,一支56人的江苏养老救援队,还没撤离武汉。


这也是民政部养老服务系统,在历史上第一次跨省支援。


一、    董事长近60岁带头报名,2小时212名员工集结


我不用去想这个要花多少钱,我连生命都可以去为国家付出,难道还去考虑其它的吗?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钱的。”


有的企业家,捐钱。有的企业家,捐物。


而谈义良,九如城董事长,年近六旬,身价百亿,直接把自己和公司40名员工,捐到了武汉一线养老机构。


2月中旬,谈义良给江苏省民政厅提完养老支援方案,决定在公司组建志愿队,奔赴疫区。


他快60岁了,第一个报名,也是队伍里年龄最大的。


有朋友心直口快,破口大骂“神经病,别人是院长、医生、护士去武汉,哪有董事长去的?”


在家庭小会上,儿子谈俊儒想替他出征,被拒绝了。


“我董事长在前面,不会有任何指挥延误。员工害怕很正常,我当他们的定海神针。”


组建志愿队时,谈义良坚持不任命、不强迫,全凭个人意愿报名。


毕竟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谁不怕死?谁不担心?谁没牵挂?


然而,超乎这个创始人的想象,号召书发出不到2个钟头,九如城全公司212多人报名。


“我是党员我要报名!““我是退伍军人我要报名!““我是医护工作者,我到前线可以起到很多作用。”


队伍里有个年轻人,在烟台当院长,还没结婚,被父亲痛斥:你这个不孝子,30多岁不给我生个一男半女,就这样去了。


小伙子反问:爸,如果年轻二十岁,这个事您会不会去?


老子当然会去啊!“


“那就好了,我是您的儿子,我必须得去!”


200多人说集结就集结,通知下发当天,火线进入培训。


最后,政府给到40个名额。谈义良拿着笔,在报名表中一轮一轮筛,一个一个挑。



九如城的精兵强将,全送到一线。公司总经理、院长去了近十个。他们也是5 6人民政支援队里,唯一的民营力量。


谈义良劝诫他们,去武汉,是去做护工的,不是搞管理。高管们没一个退让:我们去!


出发前一晚,谈义良写了一封信给员工家属:


我们好好地去,好好地回,保证给大家带回你们健健康康的家人。


1200套防护服,打包。154万只口罩,调配到位。2万副手套,装箱。


两大卡车物资,连夜开往武汉养老机构,卡车里装满了水果、大米、矿泉水等,连下饭咸菜、生火油炉都备齐了。


“不来武汉的理由千千万万,要来武汉的理由就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为武汉的老人做一点该做的事。”



但直到落地武汉,谈义良都没敢告诉80多岁的父母亲。


二、每天用掉128升消毒液,给157位老人洗澡


支援第一步,火力排查。


当务之急是要全面摸清院里的情况。


两家养老单位,疫情形势多严峻?


上万个口罩,数千套防护服,原本以为"弹药充足",竟然只能支撑10天。


二话不说,谈义良先把带来的防护服、口罩分给养老院护理员、老人。“我们就是来帮你的,没有任何半点思想。”


九如城员工一下子进四个病区,负责养老机构B栋,9楼到12楼。“既然来了,就投入战斗!做好我们的工作 ,疫情该控制的,就控制住了!”


志愿队只给院方提出一个要求:必须要像医疗队一样,洁净区、缓冲区、感染区、重症感染区等分开设置。


这件事,没有半点商量余地!每天一次常规消杀,三天一次大消杀,一周一次彻底消杀。



无死角防控,养老院每天得喷掉128升消毒液。


穿上隔离衣,抬手抬脚费劲,所有队员的工作量,是原来两倍。总共接管了206位老人,九如城支援队,做的第一件事:给老人洗澡。


之前养老院人手根本不够,基本护理都顾不上,更别提洗澡。有的老人,8天没擦过身子。


给一个老人洗澡,得配3个志愿者。


人年龄大了,皮肤排泄不好,白色死皮结成块,必须先泡再洗。


志愿者把长者抬进淋浴间,用水把死皮泡软,再里外清洗搓擦,一套流程下来,至少30分钟。


浴室又闷又热,双层口罩勒得严,志愿者经常喘不上气,却不愿停手。


“多少老人,洗完澡开心得跟个小孩似的。并不是老人说你要帮我怎么样,而是你看到了,你知道了。”


为了多给老人洗澡,志愿者甚至数度虚脱,险些昏倒在地,被发现后,才及时换下休息。


二、    老人驱赶:“你穿这个黑色鞋子,我们武汉人送葬才用”


20多天里,志愿者没穿过一件干衣服。只要套上防护服,不用一小时,全被汗水打透。


他们还曾被老人驱赶。


长者怕生,也有脾气。支援队穿黑色防护鞋套进屋。那是一批质量极好的政府物资。


养老院老太太忌讳,拦住不让进,扯着嗓子咒骂:


“你穿这个黑色鞋子,我们武汉人送葬才用,你到武汉来干什么!”


志愿者继续干活,帮老人清洁口腔、喂早餐、打针服药、擦身体、消杀卫生间房间、消毒日用品、喂午饭、紫外线消毒……


水果、蔬菜难买,很多老人便秘。这群年轻人,非亲非故,却用手帮长者排便,“一点点抠”。


“做养老就是这么小的事,它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难道他们只为了钱去做这个事情吗?绝对不是,你花多少钱都不愿意去做。”


提到员工这20天,谈义良数度哽咽。


三、    老人嚎啕大哭:“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看到你们”


长者牙不好,志愿者员工就每天烧水,把水果烫热,打成汁泥,喂到嘴边。


而为了节省防护服, 志愿者常常8小时不吃不喝。



累到如此程度,他们穿着防护服,演起了黄梅戏,给老人解闷。


从护理到心理,从控疫到防疫,5大分区,25步法,大小消杀。


终于,疫情基本控制住了!在核酸检测中,福利院老人、护理人员、志愿者,全部显示阴性。


不及庆祝,支援队马上奔赴下一个养老点。


送别时,电梯口挤满流泪的老人。那个因黑色鞋套发火的老太太,“哭得最大声”。


她攥紧志愿者的手,涕泪横流:“你们在这边这么辛苦,受这么多委屈,从来不抱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你们。”


志愿者也哭了。


因为穿戴防护服、护目镜,老人家至今没见过他们的脸,却能听声音分辨,谁是小吴,谁是小张。


老人家藏了些武汉特产,平时不舍得吃,全部打包塞给志愿者。有的把珍藏多年的贴身照片,赠给服务自己的年轻孩子。


“所有人一开始都会有不理解,慢慢能够感受到你真心对他好。这个不用语言表达。


在这种灾难下,我们拼着命来帮你们做事情,所有人的心都是肉做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


除了胜利,救援赢得了百余名老人的尊重和泣不成声。


五、每年拿出公司10%利润做公益,不宣传不报道


现在谈义良还在武汉,无暇顾及自己企业。


九如城旗下企业,126家养老院,526家社区,封锁至今。120日全面防疫,零感染事故。


但集团每天都面临巨额亏损。


谈义良是个天生的商人,1993年靠房地产发家。这一回有多惨重?他却“没那个功夫算。”



去一线抗灾,谈义良不是第一次了。


2008年,他顶着6.1级余震,徒步7公里,背着药品、老年营养品、奶粉,足足25公斤,前去接济汶川五福村。


回来后,他花钱招了一批退伍军人,付他们工资,每年只做一个工作:


去社区教老百姓防灾、救灾,做逃生自救演练。分文不取。


他定了一条原则,雷打不动:每年拿出公司利润10%做公益。“这笔做公益的钱,只能增加,不会减少!”


他盖学校。


这些年,他捐建近十所校园。上万名学生,得到过他的资助,遍布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他盖养老院。



自掏腰包,不求盈利,落地几十个老年社区服务中心。


这还不够,他与政府合作,公益运营了近500个社区点。 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服务,免费入住。


而这些事情,鲜有人知。


不请媒体前来报道,甚至多次拒绝出镜,谈说:我们做公益,用自己捐出来的钱,从来不为宣传,不过是顺从内心。


做公益最成功的是他的奶奶。


6070年代,很多乞丐上门要饭。别人驱赶,而奶奶却把“叫花子”唤进家里,搬凳子请他们入座,端碗给每人倒热开水喝。


只要家里有余粮,老人家一定会下锅,留这些可怜人吃饭。


“能帮助别人时,一定要帮助别人。”奶奶生前留给谈义良的话,他没忘记。



六、 “养老行业全是脏活累活,但总要有人去做啊


做了数年公益,谈义良流过不少眼泪,也更懂策略。


“养老产业,光靠公益来支撑是不行的,没有独特的商业模式,活不长。”



他用3年时间,走遍近十个国家,考察100多个养老院,写了几十万字的考察报告,才摸索出今天的九如城养老综合体。光咨询费用,就花了几千万。


到底有多难?


谈义良做了10年,亏损了10年,砸了50亿。


他曾在一次养老行业大会上,亟欲泪下。


“九如城坚持走过十年,真的不容易。早期做养老的这批人,现在来到现场的真是不多了。我们尊敬的许多元老级的前辈,慢慢消失在人海之中。”


冯仑曾公开说,养老产业,纯粹商业为目的的运作,很难取得成功。”


他反手一指谈义良:老谈做养老地产,社会责任是第一,其次才是考虑赚钱,考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非要做着吃力不讨好的脏活累活?


“社会需要啊!”


这是谈义良面对正和岛提问时,给出的答案。


“这个行业很累,但总要有人去做啊,我们只能选择去做。做到人家来关注,做到全社会来关心,而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


再过10年、15年,全中国1/3是老人,这个时候你社会不关注,国家到那个时候关注,还来得及吗?来不及了。”


七、“中国的养老问题,需要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谈义良说,养老产业就像跑马拉松,关乎意志力,而不是体力好坏。


这个快60岁的人,能跑4个小时的马拉松,5000米以上的雪山登了10座。


他用勤奋两个字形容自己。别人6年的博士,他花3年读完,每节课堂笔记,是旁人三四倍厚。


“你比人家早起,比人家晚睡,你才有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他每天5点起,晨跑5公里,一个月两次20公里。



冲完澡,他会伏案写文章1小时,去年记录了47万字。



《我的玄奘之路》《走进亚马逊》《走向北极点》,都是谈义良在酒店、飞机、高铁上写的,版税全捐了。



他计划干到75岁退休,并告诉正和岛:我已经在路上了,钱也准备好了,我们前面在养老产业上花了50亿,后面还有50亿,花完就没有了。


所幸的是,这场长跑,终于显现出赢面。


九如城“在十年的第一个季度,开始进入盈利状态。”


2018年,九如城养老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50%2019年同比增长250%,进入行业头部企业行列。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好的东西。但中国的养老问题,仍需要中国人来解决,仍然需要中国方案来解决!


我们看到很多年轻的面孔,参与到养老产业,这才是我们行业未来最大的希望所在。”


九、“我将用我27年的生命,投100亿去做养老”


奶奶走的那天,谈义良忘不掉。



这个普通老太太,一辈子生活在农村,辞世的时候,远近乡亲数百人,连夜赶来,自发送行他们口中的“好人”。


当时谈义良披着孝衣,跟着送葬队伍,问自己,“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时,能不能也让人说:老谈是个好人?”



有些答案,早已不必追问。


不管时间还是金钱,这个追求做个好人、追求勤奋的人,显然赌上了后半生。



“我将用我27年的生命,去做养老产业,花它个100亿,做得成应该是很好,如果做不成也不去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生有你真好25

    对老人好没必要,有些老人人品不好尖酸刻薄,对小孩子好是对的因为小孩子是无辜的

  • 1525397vkhv

    听了正和岛无数的感人故事,让我流了不知多少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