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话,是这么记载的,我给大家朗读一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这里提的“序、彖(上下)、系(上下)、象(上下)、说卦、文言”,还有一个杂卦传,就是人们常说的《易传》,也叫《十翼》,是孔子钻研《周易》以后所做的注释,因为共有十篇,所以又称《十翼》。《十翼》有时又被称作是《易传》,《易传》就是十翼。
孔子得到易经应该六十几岁了。所以,在《论语》中记述这段话时,是“假我数年,五十岁而得易”,这句话就是说,如果再增加些年头,让我五十岁就开始读易,那就好极了。可是很可惜,孔子虽然读易很努力,已经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但还是有未完成的心愿。如,那个《文言》,其实,就只对易经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乾卦和坤卦做了非常详细的解读。我想如果早一点让孔子得到易经,他会把所有六十四卦都会仔细的解读一遍。总之,“十翼”就是孔子读易经的心得报告,这些心得体会对后世影响极大,所以如果年想解开《易经》的奥秘,易传不可不读。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好,咱们简单介绍一下孔子的《十翼》。只能简单介绍,因为实话实说,国福老师对《易经》自己也是一知半解,都是每天现学现卖,没有一点点存货,都是新进来的货色。
“十翼”又称《易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童子问易》认为:《易传》是孔子定制的宇宙模型,“易与天地准”。它以乾坤运动来描摹宇宙运行的节律,进而揭示了宇宙开合启闭的运行机制,即:“乾坤,易之门野”,“易之不见,乾坤或几乎息矣”。还指出: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其中,
《系辞传》总论《易经》的基本要义,是今《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筮占。《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它特别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挥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它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肯定了变革的重要意义,主张自强不息,通过变革以完成功业。同时,它又以“保合太和”为最高的理想目标,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视和谐的思想。《系辞》肯定了“《易》与天地准”,以为《周易》及其筮法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模写,其根源在于自然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
《说卦传》讲述八卦来源以及八卦的取象与性质,侧重阐述事物的矛盾对立属性,它是《彖传》、《大象传》的基础。
《序卦传》是“十翼”的总目录,认为事物“相因相成”,讲损益,讲革故、鼎新,侧重阐述六十四卦矛盾的同一属性。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序卦传》“非覆即变”的卦序,是世界辩证法的源头。
《彖传》以八经卦的性质来研判六十四卦的属性问题,强调乾坤变化有节律,认为推动量变可以加速质变。
《杂卦传》讲奇偶,讲正反,侧重阐述六十四卦矛盾的对立属性。
《大象传》是取八经卦卦象组合而成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号召君子法天正己;《小象传》则是号召君子尊时守位,知常明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
《文言传》是对乾坤二卦的卦爻辞进行串讲和理性分析。有专家指出:从散见于《系辞上下》十六卦十八个爻辞和三陈九卦之德来看,《易经》其他六十二卦原来也有文言。
大家记住了吧,《易传》又叫十翼,是我们理解和掌握易经的翅膀。大家抽空去好好的看看十翼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