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恭则不骄,俭则不侈

196 恭则不骄,俭则不侈

00:00
20:37

成王告诫群臣:一个人为官,身居高位而不骄狂,俸禄丰厚而不奢侈,秉持恭敬俭朴的德行,守简驭繁,就不会带有虚伪。积累德性,心就轻松,日日变得美好。虚假自私,巧饰百端,心就劳苦,日日走向破败。居于高位时骄侈就会危险,要戒慎惕励恭恭敬敬做好分内之事。如日中天时一定要无所不畏,也需敬天畏人,不能高狂。一个人若无所忌惮,就会得罪众多的人。推贤让能的风气会使众官和睦,政纲不会大乱。


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庞。

各位同学大家晚安。

那么我们从上一次我们讲到的最后一段讲起。那么这一段是谈到成王诫告他的卿士们,说“位不期骄,禄不期侈。”

位不期骄”什么意思呢?说一个人他富贵了,那么位置很高,他不与骄纵相约,但是那个骄纵自己会来找他。

禄不期侈”,“禄”就是富,那么“位”就是贵。那一个人富有之后,他不用跟奢侈来相约,奢侈自己会来找他,这个是讲说高位的人总是非常容易骄纵。那么富贵的人就非常容易奢侈,但是奢侈跟骄傲,常常也是结伴而行,对不对呀?他很富裕之后,他不只是私生活奢侈,他在人前也非常的狂傲。

那古代当官位置高,位置高如果他会很骄狂,那表示这个人他为官,也许不清廉的成分就大为提高了。所以这个不清廉成分提高之后,他的为官,这个为富不仁,既高位又很有钱。其实当官不应该很有钱呢,当官位置已经高了,钱还给你那么多,老天爷是很不公平。位置高,古代的清官两袖清风,只是位置高而已,权柄大而已,但是去他家里看看,还是家徙四壁,萧条得很。

因为古代当官的人都是书生,读书读了一辈子,然后考个进士、榜眼、探花之类,就开始他的仕途了。那现在的人则不同,位置一高,就是骄纵起来,财富一多也骄纵起来,位置高也开始奢侈起来,财富多也奢侈起来。这两个骄傲、奢侈是结伴同行的,两个狼狈为奸的,最容易侵蚀人的骨头的,就是这两个坏朋友。

但当人位置一高,它就自己来找你,你不必找它,也许你对它还心怀戒慎,但是当你一不留意,自自然然有人把你捧得半天高。然后你本来还蛮谦虚的,可是久了之后,尾巴就开始翘起来,开始不可一世。

这个像现在的人炫富,这就是“禄不期侈”。也有人,小家伙做错事情了,说我爸是谁,有没有?这种就是骄狂得不得了,就是最容易败坏德性,就是这两个字。那这两个字最容易出现在哪里呢?就在于这些当高官的人的身上,那权柄一大跟财富就有关系了。对不对?最容易发生这个身上。所以成王,以“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来诫告他的臣。

那我们平常修德的人也是一样,我们也是要以不骄不侈,来告诫自己。但是说不骄不侈,这样并不容易做到。那古圣先贤有更聪明的办法,就是后面这句说“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那对治骄狂的良方是什么呢?就是对人的恭敬,那你要对治你的奢侈浮华呢,那它的良药是什么呢?就是节俭、简朴。所以“恭俭惟德”,恭俭可以打好你的德性的基础。一个人恭则不骄,俭则不侈。你做对的事,你不要去讲说我怎么不骄、我怎么不侈,不需要,你就培养一个人对人有恭敬,对自己有简朴的这种性格。

那看到人就行个礼,看到长辈行礼,看到贤者我们就行礼,早上碰到人第一次见面,我们表达对他的友善、恭敬,任何人都可以恭敬。对不对?你说对小孩可不可以恭敬?也可以恭敬,那是国家未来主人翁,你怎么不恭敬他?就是对谁都恭敬,就是“恭俭惟德”。

那一个人做官也好,活在社会上飞黄腾达,他能够行恭俭,两个德性,那他的德性就能够开花结果,什么德性都会长出来。只要能恭能俭,他可以长十个德,长百个德,那就可以立于他的德性而不败。

无载尔伪”,这个“载”,“载”就是行。那能够恭检的人,他就不会去行骄侈、奸伪的行为。那骄侈为什么又跟这个虚伪而挂钩呢?那一个人骄狂,他就做出很多骄态。对不对?他要摆出很多价值,实际上真实的他,并没有这么多不需要的东西,那会虚伪就会奸伪了,很多事情就会做出来了。所以能够持着恭俭的德性,所有的那些败坏你的德性的那些虚伪,不必消灭它,它自己就不会再产生了,这个就是聪明的人用聪明的办法。

你不必说这个习惯出来用一个什么对治,那个习惯出来用一个什么去对治它,你百个坏习惯出来,你怎么下百个药去对治它?你会非常非常忙碌。那守简御繁的方式,古代的人就教小孩子一个恭、一个俭,不论你多么多么的富裕,那你的生活所需的用品,都非常的简朴,非常的简单。

那各位想想,我们三餐不过就是斗米,夜眠不过就是八尺,不是这样吗?再怎么有钱,给你有五间房子,十间房子,你今天晚上睡几张床?如果你要睡十张也挺忙的。不是吗?再怎么样睡,还是一张床而已呀!比如说你很有钱,你可以买这买那个,但是一碗饭吃下去了,实在讲第二碗给你吃,你也吃不下,再好的零食给你,你也是吃不下,满桌都是水果,你也吃不下。不是这样吗?你说那么多的衣服,翻箱倒柜都是衣服,你再怎么穿就是那一套,能够穿在身上就这么一套。其实生活很简单的。

你看那个以前的乔布斯,对不对?苹果创办人,永远一条牛仔裤,黑色的高领的衣服,是不是这样?就这样而已。那有的人说你都不洗吗?没有人这样质疑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一定会洗的。对不对?但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买十件百件都是这样的格调而已,都是这样的颜色,为什么?因为早上起床不必挑啦,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各位你看省下多少时间。

有时候一个女孩子要挑鞋子要挑十五分钟,挑件衣服,再挑个十五分钟,挑件裙子挑十五分钟,你一个早上你有多少时间。对不对?你出了门扭捏作态,样样都是光鲜亮丽,回家一看,家里像炸弹炸过一样,连一个干净可以坐的地方都没有,这就是虚伪。

所以教出恭、教出俭,那就已经可以立下所有的德性美德的基础,那些虚伪狡诈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这个就是古人治世的良方。

现在我们看起来是极为迂腐,但是现在整个社会的尔虞我诈,你刚开始看,就是像万花筒眼花缭乱,看久了你也会极其厌恶。对不对?当你很厌恶这样的尔虞我诈,你又想回到返璞归真。那什么样叫做返璞归真的生活呢?那不就是恭俭而已,对吧?

“作德,心逸日休

说你所做的都是积累你的德性的事情,那怎么样叫做积累德性的事情?就是直道而行,行一些什么?行一些有益人的事情,就是“作德”,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光明磊落,尽量做一些有益人的事情,没有为我一己之私的,留一点回扣给自己的,都没有。做一个事情可以坦白告诉长官,可以坦白告诉属下,可以置于天地之间,就是“作德”。

心逸,那么事情很简单,答案只有一个,他不必编千条百条理由嘛,对不对?他不必,事实是这样,然后两个串通好再编一套,要对第三者还要再说一套,说久了自己的谎言也忘了,对不对?这就是一个谎言还要一百个谎言去掩盖它,你就会很累。所以依照这个公理而行,作德,那他就变得很轻松。

我们的学员里面曾经有一个七十几岁的老人家,他爸一百多岁过世,过世之后我们才知道说,他跟我们讲,他说,他老爸一辈子行善,捐很多很多轮椅给那个需要轮椅的这个穷苦的人。他弄了好大的基金会,好大的事业。他说他的基金会,他的事业,从头到尾只有一本账簿,那一本账簿就是报国家那一本账簿,那一本账簿的内容就是他平常收钱花钱的内容。

这样想一想很轻松,是不是“心逸”?那我们做伪账,让我们两本三本,对不对?然后还斗不拢,是不是很忙?就是很忙。所以“作德,心逸日休”,那个“休”就是美。各位常常会想不懂,为什么“休”是美呢?各位,当你疲累了一整天、工作一整天,可以坐下来休息,美不美呀?美呀!怎么不美呢?所以“休”就是美,说“作德”,心又轻松,他的德性又日日日日增益。

“作伪,心劳日拙。”

你如果所做的事情都是虚假的、是自私的,为什么你要虚假?因为你要自私。你不自私,你干嘛虚假,对不对?为公你就不必虚假。你做事情是为自己,可是又怕别人知道。对不对?所以你就要开始虚假,那这样你就要有很多套的谎言去矫饰它。所以你矫饰百端,你的心就劳苦了,不是吗?

一个事情本来很简单,你为了要夺人家一点功,要增加自己一点美名,要给自己一点点回扣,一点点好处,偏偏又不能讲,你就要有好多好多说法,而这个说法人家也觉得怪怪的。让他觉得更圆满,所以你要有很多套说法,对不对?这就是“心劳”。

日拙”,“拙”就是愚笨、不灵巧,或者是破败。做一个事情不能成功,反而破败,日日走向破败,就叫做“日拙”。因为你诈欺也好、你贪腐也好,你很骄横,你逞一时之快,到有一天权势过了,东窗事发,那你的功业,亏只亏于一朝一夕之间。不是吗?难道这个是电视剧演的吗?不是,各位,这个我们日常所看到的那些官场下来的人,骄横一辈子,他前事一过,他马上他就“日拙”,他马上要败露出他的行迹,要接受他应该有的惩罚,所以“作伪,心劳日拙”。

这是成王在告诫他的臣,你们就光明磊落做事吧,这样你们也简单、轻松,德性又可以积累,千万不要“作伪,心劳日拙”。

“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

“居宠思危”,“宠”就是贵宠,就是位置很高,受到赏识而位置很高就是“宠”。你居于高位、居于宠贵,你要想到,在这个位置上是最为危险的。那为什么在位置高的地方反而危险?

各位,你看山峭则崩,对不对?古人就看到这个道理,说位高则危。位高为什么会危?各位,如果说你上辈子积累了很多很多的好的德性,那这一辈子老天爷报给你,那不外乎是这样,就是扶摇直上,位置很高;要不就是很多人帮助你,所以投资什么都赚,不是富就是贵。对不对?那你居于高位的时候反而危险,为什么?危险的原因就是因为,各位,刚刚讲过富贵最容易不跟谁约会,谁来找你?一个是骄,一个是侈。

当你,骄侈跟你结伴而行的时候,你就非常非常危险。怎么个危险法呀?你权位大,你又骄侈,你有权位可以做很大的坏事,你累世多少世累积起来的好德性、善业,一夕之间就败光,马上转为恶业,危不危险?那你下辈子投胎转什么?那这个就是很麻烦的地方了。

那你做一个升斗小民,你本来上辈子福报不多,所以这一辈子钱也不多,位置也不高,你反而干不了大坏事,下辈子还有个人生。所以“居宠思危,山峭则崩、位高则危”。还有你在高位置上,你之所以高,是谁撑着你呀?是下面有百姓撑着你,那百姓跟水一样。百姓是个水,能够载舟,它也可以狂涛巨浪就可以覆舟,不是吗?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要非常戒慎惕励做对的事情。

那什么是对的事情?就是真正长远有益的事情、公平正义的事情,而不是短视近利的事情。

罔不惟畏”,居在高位上的时候,你就要开始想,你一定要无所不畏。你不要说一个小孩,你就瞧不起他。有时候一个政客,说错一句话,你得罪了一个人,说不定一个很小很小的事情,一夕之间就下来了,对不对?说不定得罪一个小孩,你一夕之间就滚下来了,对不对?

各位,我们不是有一个什么奇迹大师,奇迹大师很会创造奇迹吧,也很会赚钱吧!结果救护车从他后面过来,“咿呦、咿呦、咿呦”急着要走,他不仅不让路,就挡在前面,挡了几十秒,对不对?好像是还做出手势,不怎么高雅,结果被大家口诛笔伐,现在就像过街老鼠一样,还奇迹吗?奇迹不起来了。

所以当你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你要想,你要无所不畏,敬天畏人,而不是因为我是奇迹,所以我就高狂起来了,现在怎么不再奇迹呀?奇迹不起来了,对不对呀?

弗畏入畏”,说你如果没有什么怕的,那你就会进入到你要非常可怕的地方,就会发生你非常可怕的事情了。所以你什么都不怕叫“弗畏”,你就会进入到你要非常害怕的事情了。一个人无所忌惮,那么他就会得罪很多人,就有一堆人要找你麻烦。一个人肆无忌惮,他也可能就开始犯下很大很大的错误。

那这个话跟《道德经》所说“不畏威,则大威至”它是一样的意思,“不畏威”,你不怕任何人。“则大威至”,谁都不怕,连你父母也不怕。在你家里,你感觉没事;你出去外面,你谁也不怕,然后你也够狠,所以很多人怕你;你碰到黑道大哥,你什么也不怕,那你可能被砍断一只手一只脚。那你碰到刑警,你也不怕,碰到卖毒的,你也不怕,那这个事情,你可怕的事情就越大,对不对?所以成王以告诫他的臣,要恭恭敬敬的做你本分内应该做的事。

“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庞。”

推贤让能”,那么在官场上大家不要互别苗头。这个互别苗头的地方,那不是只有官场上,各位,在一个公司里面会不会互别苗头?也会呀!两个人有这个相当的同等的智慧、能力,然后又在处理两个雷同的事情上就会开始别苗头了,对不对?

那成王所要教给他的臣是,你要“推贤让能”,他的意见不错,其实我就不用再提出另外一个意见跟他抗衡。那我为了要跟他抗衡,我就要别出心裁,那这个已经有可能偏离了长远有好处的这个路线了,对不对?那叫引人入邪径。已经够好了,我们何必再提一个跟他抗衡一下呢?没有必要,我们就“推贤让能”,古人所教的是这样,而不是说你要推为反对而反对,而不是教这个。那别人说的话,这句话已经不错了,我们就赞同他。与人为善,诱导一个人去向上,去发挥他的长才,所以叫做“推贤让能”。

如果有一个事情要做,也许官位更大,但是那个人其实是真的比我适合,那我们就大方的推贤,就让他出线,而不是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给打压下去,而不是一定要想办法去夺得一个大位,不需要,这成功一定要在你吗?没有必要啊。

庶官乃和”,“庶官”就是众官,“庶”是很多的意思。这些英雄才俊在朝廷上,他就能够相处得很和谐,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推贤让能”的这个风气,而不是互相倾轧的风气。提出一个现在社会上有什么样的事情要解决,在朝堂上大家讨论。那么有一个人提出了意见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说好,那大家支持他,我们就这样做,依照某某某某人提的意见,就这样做,就是“推贤让能”,所以庶官就会和气。

不和政庞”,“庞”就是大乱。为官的同僚如果不和,那么他的政纲一定是会大乱的,整天就像在战争一样。在一个团队里面,要和气就是这个“推贤让能”的风气。当然意见不是很好,那我们就可以提出补充,提出补充,我们还是可以把功劳让给他,说这其实是他所想到的,我只是做小小补充,对不对?我们就可以这样做,这个就是获得人和的一个妙方,也就是自谦,这个自谦其实就是前面所讲的恭俭的俭,这是一样的意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云南深宁

    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máng)。

  • Ai爱华

    位不期骄(位高易骄狂),禄不期侈(财多易奢侈)。恭俭惟德,无载(行)尔伪。作德(直道而行,光明磊落),心逸(轻松)日休(美);作伪(虚假自私,巧饰),心劳日拙(笨、破败、凋萎)。居宠(高位)思危,罔不惟畏(不要无所不畏),弗畏入畏(无所忌惮,就会得罪很多人)。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pang2)。 位高权重易骄奢,恭俭去骄奢。生活很简单,宿不过八尺,食不过斗米,穿不过一身,返璞归真。

  • 听友216699805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