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故事34:深识仁义回归大道

老子的故事34:深识仁义回归大道

00:00
05:17

三四、深识仁义回归大道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世人的无知与盲从,是需要教导的,但教导的方向,是要净化其心,使回归自然的大道,而不是引发其无穷的欲望,那就背道而驰了。


孔子回到鲁国后,没过几年,被迫周游列国,途经卫、宋、晋、郑、陈、蔡诸国。其过程真是颠沛流离,时起时落,于是孔子有了在《论语‧宪问篇》所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的感慨。


公元前四九三年,孔子一行人,离开卫国,经过曹国,来到宋国。在宋期间,他又去拜会老子。师生一见面,孔子迫不及待地问老子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自以为熟悉其中的道理,于是拿来晋见七十二位君王,讲解先王的道理,阐扬周公、召公的业绩,可是没有君王接受。推展圣王之道,实在太难了,是这些人难以说服吗?还是道理难以发扬呢?」


老子说:「幸好你没有遇到治世的君主啊!所谓六经,只是先王陈旧的足迹,那里是先王治世的根源呢!足迹,乃是鞋子所踩的痕迹,而足迹那算是鞋子呢!白鶂雌雄相看,定眼凝视而生育;虫,雌的在下方应,便会生育;有种名『类』的动物,身怀雌雄两性,所以自身就可生育。本性不可改换,命不可变更,时间不可止留,道不可闭塞。如果得到道,怎样都可行;如果失去道,怎样都不可行。」


孔子问:「我听说过五帝,不知是什么意思?」老子说:「天具有五行之性,金木水火土,分工不同,时刻化育,从而成就万物,因为他们神妙,所以称之为五帝!」(《孔子家语‧五帝》)


孔子又问:「我听说易道,生人和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偶,禀气也不同。一般人是不知道什么缘故,只有通达道德的人,才能推论其中的根本,是这样的吗?」


老子回答说:「天一,地二,人三,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其数为十,故人十月而生。…其余都从属于各类。鸟兽生来是阴的,却从属于阳,所以都是卵生动物。…白天生的,类似于父亲;夜间生的,类似于母亲。所以极阴的主牝(母),极阳的主牡(公)。事物就是这样的自然而然。」(《孔子家语‧执辔》)


孔子说:「我懂了。乌鸦喜鹊孵化而生,鱼濡沫而生,蜂类是化生,弟弟出生,哥哥失爱而哭啼。很久了,我没有和造化为友,不和造化为友,怎能去教化人呢!」


老子说:「可以,孔子你得道了。」(《庄子‧天运》)这是老子首次对于孔子思想的肯定。孔子晚年在《论语‧里仁篇》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说明了悟道的那种非常痛快的感觉,就是这时死去,也没有遗憾了。

彻底得道悟道的孔子,接下来又将如何贯彻与老子合一的通天大道呢?请听下集《解脱名相豁然开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