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大而化之的圣人

044.大而化之的圣人

00:00
17:22


弟子的各种问题在孔子那里都能迎刃而解,圣人却说自己“空空如也”,他这是故意谦虚、放低自己吗?非也,虚伪造作非圣人所为,他只是照见心性的本然,从本心本性出发来回答问题,引导人们回到根本,故能大而化之。常人无法时时刻刻做到中和,平时大体上是没有喜怒之心的,临事偶尔发生一点喜怒,这样算不算中和呢?要知道人性皆善,每个人都有中和的时候,但常人的心因被贪嗔痴爱蒙蔽,本体忽明忽暗,实不堪用;圣人念念至诚,心怀他人,故能全其大体,立天下之大本。透过本篇,我们看到凡圣的不同所在,若要出凡入圣,亦有切实的方向可循。


1、喜怒哀乐未发、已发的时候去观察气的实相都是可以的吗?

2、平时感觉很“中和”,但偶尔遇到一些小事让我们有了喜怒,那我们可以称为“中和”吗?


(七十四)

问:“先儒曰,’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如何?”

先生曰:“不然。如此却乃伪也。圣人如天,无往而非天,三光之上天也,九地之下亦天也,天何尝有降而自卑!此所谓大而化之也。贤人如山岳,守其高而已。然百仞者不能引而为千仞,千仞者不能引而为万仞,是贤人未尝引而自高也,引而自高则伪矣”。

(七十五)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

先生曰:”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把中做一物看,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使人正目而视惟此,倾耳而听惟此,即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工夫,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

(七十六)

澄问:喜、怒、哀、乐之中、和,其全体常人固不能有,如一件小事当喜、怒者,平时无有喜、怒之心,至其临时,亦能中节,亦可谓之中、和乎?

先生曰:在一时一事,固亦可谓之中、和;然未可谓之大本、达道。人性皆善,中、和是人人原有的,岂可谓无?但常人之心既有所昏蔽,则其本体虽亦时时发现,终是暂明暂灭,非是全体大用矣。无所不中,然后谓之大本。无所不和,然后谓之达道。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草地里的荷兰猪

    经典

  • 御猫_jj

    老师是如何能将抽象的理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的,真乃神人也

  • 桃之夭夭_5tu

    中和者定于心之本体,本心、本性人本具促,但习气所扰,私欲遮蔽,犹云中之日,时明时暗,不能如日中天,普照万物,终不堪用。 为学要私欲起时,立刻用功、扫除廓清、一尘不留、脚踏实地,侍到功夫纯熟时如云层越来越薄,到最后即可万里无云,也就是大本达道。

  • 桃之夭夭_5tu

    圣人立起自然之本心,三光之上是自然,九地之下亦是自然,自然(天)怎会降而自卑,天只是无我赋性万物。 本心自能明辩是非、权衡取舍,圣人只是引导凡人照见本心,做出抉择。 贤人只是在学知利行的路上依其才气而行。

  • 关雎子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听友55965525

    我們學道,也是要學習聖人抓住心性的根本大原則,去生活中應對進退。

    shaohoong 回复 @听友55965525: 厂门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3030708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531

  • 劍池之水

    校长电锅的比喻好

  • 服务体现价值

    感恩讲师正解古人智慧!

  • 阿尐_

    这一章讲了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