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陆澄问王阳明:“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因为这些碎碎念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私心,那为什么还会纷纷不断呢?阳明先生说,从根上看还是有好色、好利、好名的成分,只是内观的能力还不够而已。如果色、名、利等心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哪里还有会什么闲思杂念呢?这就是佛家说的“寂然不动”,儒学里的“未发之中”,达到此等程度,有情绪起时自然就是“发而中节”,依然在实相中。学生又问《孟子》里关于“志至气次”的问题,持志与养气关系密切,朱熹以为志最重要,气次之,把志与气分开来说,而王阳明却说志与气是一回事,这该作如何解释呢?请听张讲师精彩讲解!
1、我们平时杂念纷飞的原因是什么?
2、真正的“性善”和“无善无恶”是什么?
(七十二)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
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七十三)
问志至气次。
先生曰:“志之所至,气亦至焉之谓,非极至、次贰之谓。’持其志’,则养气在其中;’无暴其气’,则亦持其志矣。孟子救告子之偏,故如此夹持说。”
能不能把讲师的话整理成文字出书,这样方便更好的学习传习录
1351482kfvp 回复 @念起觉止: 我也要求多次
平常腦袋瓜子亂飄亂想,原來氣中仍多好惡,真要立志徹底斬草除根!
我们其实总陷在私欲中而不自知
有点疑问,这里的气,和道家的道,佛家的正等正觉是一样吗?
无我而为2017 回复 @A冯尚志: 本质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佛家的正等正觉是这股气已经完全剥离了阴质,成就了金刚法身而已!
感恩!202103030651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
志之所在,气之所到。持志即是养气,养气亦是持志。心即气,气是把心更加具体化,位置化。即此,怎可为贰。
本心无善无恶,就是内观时无分别心,无好恶心,纯粹感知气机的自然流动,不夹杂丝耗人欲之私,所以称无善无恶心之本体。 但是本心本心自能感知明辩是非,知善恶,为善去恶。本心发用于七情自是仁义礼智信,自是善。 所以说本心无善无恶和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回事,一个指体,一个指体之用,体用一源,同定于心之本体。
闲思杂虑背后是有我私、我见。若明见本心,怎会有闲思杂虑。有的只是未发之中,发而中杰,廓然大公,感而遂通,物来顺应。
解除情绪上的挂碍,幸福指数提高了!
原来平时的小的碎碎念都是私欲在作怪,还是自己练习不够细致呀,志与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