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经济学家张五常一起卖橘,听听小故事背后的经济学思想
精华笔记
《新卖橘者言》是一部文集,包含张五常发表于报刊的系列文章。张五常善于从现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用浅显直白的语言,推导出简单事实背后深刻的经济学原理,本书正体现了他的这种风格。
张五常卖橘的故事
张五常“卖橘”是一件真事儿。广东话里“橘子”的“橘”和大吉大利的“吉”同一个发音,为了讨口彩,香港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摆几盆只能看不能吃的小橘子树,香港人把它叫做“年橘”。
张五常卖“年橘”的过程,起初开价每盆80元,杀价到60元可以出售。晚上十一点开始下雨,开价立即降低;半小时后雨停了,开价上涨。午夜后开价减到70元。凌晨一点过后减价次数越来越多,到最后,每盆只能开价30元,有人出20块也卖。
同样一盆年橘,凝结着同样的人类劳动,花费同样的运输成本,在短短几小时内,价格波动达到三倍。原因何在?张五常给出的答案是,信息不对称,是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
张五常分析说,在年橘市场上,卖橘子树的人不但了解每盆年橘的批发价,也知道刚刚卖掉的那一盆的成交价;买家则两眼一抹黑,既不知道年橘的底价,也不清楚市场实际成交价。对于这个不到100港币的小物件儿,买家也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四处打听。所以,卖家能够利用对方的信息缺失,从中挣到差价。
传统经济学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商品的生产成本、供需关系上,并不怎么关心真实市场中,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商品的交易成本这类问题,一直没办法解释真实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
养殖生蚝的故事
张五常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工作期间,曾在自己私人宅邸的海滩上养过生蚝。
华盛顿州纬度高、气候寒冷,生蚝长得很慢,就自然条件而言,绝对算不上养蚝的好地方。然而,该州法律规定,海滩作为私人宅邸的附属物,归私人所有,外人不得随意在私人海滩上拾取生蚝。这个严格的制度设置,让自然条件欠缺的华盛顿州,成了美国最著名的生蚝产地。
张五常用这个故事证明,产权明晰比自然禀赋更重要。如果不能合法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谁愿意辛辛苦苦为他人做嫁衣呢?只有产权明晰的地方,才会有商品生产,才会有繁荣富裕。
纤夫的故事
张五常少年时代,为躲避入侵的日寇,曾跟母亲一起,在广西沿着柳江逃难,那时行船完全靠纤夫拉。张五常注意到,有一个监工坐在船头,看见纤夫中间有谁偷懒不使全力,就拿根长鞭子使劲抽他。母亲告诉年幼的张五常:我在岸上亲耳听到,这监工是纤夫们合伙花钱请来的,你说怪不怪?
这确实很怪。这个疑问一直装在少年张五常的脑子里。后来他去美国留学,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到了经济学家科斯的论文《企业的性质》。科斯在这本书里讨论了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组织企业?为什么会有老板和雇工?
科斯解释说,开办企业,或者自己单干的人,看上去谁的话也不用听,可以我行我素,其实每天都面临市场风险,必须花费时间精力去了解市场信息,绞尽脑汁给产品定一个合适的价格,接受市场考验,承担着巨大的交易费用。而选择打工,可以免去这一切烦恼,付出的代价是得听老板的话,赚的也没老板多。打工者之所以愿意加入企业,就在于他们能够把一切风险交给管理者,减少交易费用。
至于为什么有人出力拉纤,有人拿鞭子监工,科斯的解释是,有的人天生偏好直面风险,有的天生害怕风险,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就去当了老板,厌恶风险的则当了雇员。张五常觉得这个解释没有说服力。
张五常于1983年发表了《公司的合约本质》,挑战科斯的成名之作。张五常提出,一个人不去创业,跑到公司里打工,只不过是用一种合约替代了另一种合约,也就是用劳动合约替代了商品交易合约;在能够自主签约的条件下,他会根据实际收益多少,选择创业还是打工。
也就是说,创业和打工的区别其实没那么大。在采取计件工资的例子中,劳动合约跟产品合约根本就是一回事儿。公司内部之所以同时需要拿鞭子的管理者、和按指令工作的劳动者,只是因为有些岗位没办法用计件工资进行量化,必须按工作时间发工资,为了保证计时岗位的工作效率,企业家不得不想出种种管理手段。纤夫自己请监工,也正是这个道理。
薪酬福利制度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张五常认为,过度的福利政策往往会损害产业竞争力,最终也保护不了产业工人。欧美国家很难从制造业衰退中复苏,就因为它们没办法打破福利制度温床。
张五常从自由签订劳动合约的角度,解释了最低工资、限制劳动时间、不许资方解雇员工等福利政策,为什么会扭曲劳动力市场,危害产业竞争力。
他认为,再高明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都很难计算出一个经济体最低工资标准。工商业的最低工资,是由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决定的。薪酬提高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动态过程,当城乡收入达到均衡点,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商业转移的过程即将结束之际,工商企业的最低工资就出现了。在此之前,农业人口过剩,就业不充分,工商企业总能以较低工资招到人干活。这时候,如果政府强行规定最低工资,根本保护不了劳动者,资方要么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雇员;要么结束业务关门大吉,最终受损的还是劳动者。唯一的后果是降低投资者开办工商实业的意愿,截断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外转移的自然过程,造成实际上的失业。
作者:张五常
今日主讲:卢如是
主讲人简介:上海某金控集团副总裁
主播:路琨
策划:李峻
继续听
胡说八道,资本家的乏走狗
吐了,没水平,却想着得奖,得奖得不到各种酸,哈哈
作为一个不懂经济学的人,我觉得给出的例子(卖橘)也比较片面,就算信息不对称是事实,一般买家也会货比三家,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人们不仅可以货比一个市场,也可以货比全国的商家,价格也趋于透明化。 当然对于小物件人们也不会花很多精力去比较,但超市把鸡蛋、米、面、蔬菜这样每日必需品定价放低,其他物品则定价稍高,人们还是会觉得这家超市物品便宜,或者即使发现了也会图方便继续去那里买东西。
很多人在说张五常的经济学没有数据支持不科学,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科学,就像西医说中医不科学一样,西医对药物有各种各样的数据,运用这种数据达到治病的效果,中医没有数据支持,但他也运用自己对药物特性认知确实达到了把病治好的效果,最终结果,中医西医都治好了病。大家告诉我科学是什么?所以,就经济学而言,就是物质的能量转换而已,就像张五常买桔树,把桔树变成钱,可以是80,也可以是30,而低价买桔树的人可能觉得占便宜了,而高价买桔树者也觉得物有所值。没有所谓的对错,所以觉得形成价格的波动是受体不同罢了。
南無克蘇魯理中客天尊 回复 @羌韵: 这个类比不成立 分析可以定量分析 也可以定性分析 但前提是逻辑关系成立 张五常的意思是不用那么多数据 也能讲得和用数据分析一样有效果 用不用数据分析 得出的结论相同 这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
这书写的就跟💩似的。还弄个因为给一线福利高了上层福利少了研发少了导致企业无法研发。就研发资金怎么就被一线福利影响了?高管的福利少了你那意思剥削一线就有竞争力了呗?所谓管理者一年创造的价值能有多少?最重要的价值都是一线的员工所创造的,恰恰就是你所说的这种不和谐的福利体系和工会造就了人家的社会发展。欧美每年的科技和精细工业的总值都不低,消除失业的事也在不停的努力,就连这都成你口里的噱头。剩下就不说了。
低压力的蓝领工人拿到了高工资,但是本应该拿到激励的高层,管理人员又因为拿不到高工资,要么失去进取心混日子,每当经济周期到来,就成为复负担,均衡点,强行保证最低工资,要么提高自动化,要么关门,成本高,资本像流水,往利而去,平衡最重要,多了少了都不行
张五常能算是“大师”也是够笑话的! 他的本事就是生在了“新自由主义”最如日中天的时代,处在了我们要“全盘西化”的档口! 不然有他说话的份? 如果一个做学问的人,说出“比我聪明也没有用”这种话…说实话,更算不得学者了…所以,对于经济上的问题,连学术争论都算不上!而是神学传道士! 就拿他自己引以为傲的改人家书里错误的例子来说,换做是他,肯定就是不承认错误咯!顺便再甩给学生一句话“你没有我的机会好,比我聪明也没用!反正我是不会给你机会的” 顺便说,“中国出不了大师”还不是因为他这样的人太多了嘛!所以,高教必然要改革,敢于直接对他拍脸“九十五条论纲”,拉下神坛上的教宗,打烂他的恰饭“赎罪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