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特辑】张仲景《伤寒论》与疫情防治

【防疫特辑】张仲景《伤寒论》与疫情防治

00:00
14:47

大家好,这一讲,我们讲一下《伤寒论》和疫情防治的问题。


2020年春天的一场疫情让很多人都处于沦陷和崩溃当中。


由此,引发了中医粉和中医黑的一场争执。争执的焦点在哪里呢?就是中医是否科学?中医是科学概念产生之前的东西,她确实需要未来科学的不断认证。如果大家学习了《内经》和《伤寒论》,明了了理法方药,断然不会糊涂。因为,每一步都可能清晰明白。


比如,《伤寒论》应对发烧和干咳、气喘等非常有疗效。在此次疫情当中,人们用了很多中医的方子,但很少有讲用药原理的,顶多是依据湿邪或寒邪来个区分,有的人是用伤寒方,有的是用达原饮等时方,最不济的是用西医消炎、杀菌等思路开银翘散和双黄连等。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首先是很少有中医师亲临前线,从这点上说,还是西医医生在冒最大的风险,非常值得敬佩。中医师只是依照舌象和症状开个统一的方子,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谈病人脉象断阴阳的。这就违背了《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治好治坏确实是一笔糊涂账。


第二,虽然中医在治疗高热上有奇效,但如果没有经西医确诊诊断,也不会承认中医治疗的就是冠状病毒病人。所以,非典当年,邓铁涛带中医团队介入时,就强调先由西医诊断后,中医才介入,否则也会被质疑。说你只是治好了发烧而已,而不是治好了非典。


第三,处在隔离状态下的人,确实也阻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也就是面诊。


那怎么办呢?疫情隔离当中,中医师见不到病人,而很多发烧病人又不敢去医院,只好私下里求助。可病人只会喊救命,又说不出一二。


可病人不会把脉啊,就只能再依据别的症状开药,就得根据有汗还是无汗,怕风还是怕寒,上头是否咽喉肿痛,下面是否大便不通等等判断。

为什么呢?咱们看一下甘草干姜汤的伤寒原文: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因为此轮发烧都有咽喉干燥,又因疫情而恐惧,有烦躁不安之像,而且有人大便干燥,几日不下,这就是经文所说“阳明内结”,讨论病情也颠三倒四,有人甚至吓得哭哭啼啼,只会说好害怕~好害怕,这就属于“谵语烦乱”。甘草干姜汤方的好处就是精粹、干净、安全,不会乱了气机。


厥逆,就是手脚冰冷,就是阳虚,而咽中干就是阴伤,烦,是虚火上炎;躁,是肾精不足,所以用大剂干姜以扶其阳,用大剂甘草以救其阴,不仅驱病,而且有提升免疫力之功效。而那些已经服用过西药退烧药而无效的人,

如果已然是低烧不退,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依旧高烧的,后背疼痛,无汗、怕风的,可以用葛根汤。还有一种,发了大汗的,或吃错药泻下的,发热依旧不退,伤了阳,又伤了脾,且烦躁惊恐的,症见四肢厥逆、心悸、舌淡苔白滑、脉数欲绝的,可以用茯苓四逆汤,

而中医思维,就像是明道的、悲悯的高僧,瘟神来了,与其烧它、打它,不如送它。怎么送瘟神呢?这就涉及到中医治病的根底了,把“气”改变,天地自然之气,自有五行生克。


古代把瘟疫叫做“疠气”,每到天地之间有“疠气”时,人们就惊艳《内经》的五运六气对疫病的判断准确。天地之间的一股恶气有凝聚时,就有消散时,人若与戾气交战,难免两败俱伤。所以,中医治病只调理气血的平稳,和培元固本,免疫力强了,自然百毒不侵。



在中国历史上,至少有四本书涉及瘟疫的内容。


第一本,就是《内经》。疫病流行理论在《内经》,是五运六气学说,我从非典起就非常关注五运六气学说,2004年出版的《中医与传统文化》一书中就有关于非典的专门论述。从那以后,我每年都要按《内经》所言推演一遍,关于今年的疫情,也早有论断。而《伤寒论》则更是因疫病而出的一本书。所以对后世的疫病学说均有指导性作用。





二,是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这是一次长达10年瘟疫之后的痛定思痛,这场瘟疫夺走了他三分之二的家人,于是,先师张仲景感慨家人的沦丧,痛恨无法救助亲人,才奋而苦学,参照前人的经典,而著述了千古经典《伤寒杂病论》。后来这本书被分为两部分:一本《伤寒论》,一本杂病论,就是《金匮要略》,其中伤寒病就是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的疾病;杂病,就是伤寒之外的慢性疾患。





三,吴又可的《瘟疫论》。明末清初时的1642年,大明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 “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吴又可亲历了疫情,推究病源,依据治验所得,撰写出《瘟疫论》一书,这本书可以说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关于疫情,他提出“疠气”致病学说,明确指出像大头瘟、瓜瓤瘟、疙瘩瘟,以及疟疾、痢疾等急性传染病,都不是六淫之邪所致,而是四时不正之气所造成的。疫气的存在盛衰多少,与地区、四时与岁运有关。感受疫疠之气之后,可使老少俱病。


这就从病因学方面将温疫与一般外感病区别开来,他认为温疫邪气侵犯人体的途径,当是从口鼻而入,其侵犯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由口鼻侵入,停留在半表半里之间,他为此处起了个新名字,叫“膜原”。为此,他创制了著名的方剂——达原饮、三消饮,等。


其中,达原饮有三味药非常有趣,首先是槟榔能治岭南瘴气;厚朴可以破戾气之所结;草果辛烈气雄,可以辛散以除伏邪蟠踞。三味药物相合协力,可以使戾气速离膜原。


因为当时瘟疫大盛时期,是在五六月间,所以方中又用知母以滋阴,加芍药以和血,再加黄芩以清燥热,用甘草以调和诸药。药虽七味,却能调畅气机,透达膜原,故为治疗温疫之邪的主方。


第四,是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吴鞠通是因19岁时,其父因病而死,伤痛之余,研读张仲景《伤寒论》,慨然弃举子业,就是坚决不参加高考了,一门心思专事医术。同时又精考《内经》,参以个人心得,而写成《温病条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北京温疫大行,吴鞠通一展身手,救治了数十人。由此,古人说:仲景为轩岐之功臣,鞠通是仲景之功臣也。




可见,自古以来,医家遇病,都知道要溯原《灵》《素》,也就是《内经》,问道长沙,张仲景是长沙太守,就是问道张仲景的《伤寒论》。因为这两个就是中医的根底。


总而言之,在西医探寻病原并努力发明疫苗的同时,中医也始终在尽自己的职责。因此,任何偏见都不应取代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与执著,任何绝对的观念都不利于人类的发展与生存。这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新冠病毒危机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医是中国的,同时,它也属于世界。


好,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桃子king

    曲老师您好 我阳了 昨天吃了一付A方 半夜烧就退了 现在是嗓子难受 浑身泛力 而且下地后还有点流清鼻 因为还流清鼻涕 所以是不是今天还得继续一付A方呢?

    曲黎敏 回复 @桃子king:

  • 曲黎敏

  • 克里斯的小屋

    最后那段听哭了🥺~

    曲黎敏 回复 @克里斯的小屋:

  • 阿灿_0k

    张仲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成书的《伤寒杂病论》中的用药之精准,不是简单音符的堆砌,而是一首美妙的曲子。咋搞成的?张仲景有极其深刻的返观内视的内证体验,而且可具重复性,在历代医家中独步,包括经络巡行,药物归经,经得起能返观内视的丹道儒释道三家高人的证实,所以经久不衰。青史留名的历代医圣,无不是返观内视自证、证他的高人。能真正读懂黄帝内经和伤害杂病论的,无外乎还是自己能返观内视。

    曲黎敏 回复 @阿灿_0k:

  • 1888629sqye

    收费太不长出息了,这是国之大宝,不是你创造的,而是你念出来,不是吗?

    曲黎敏 回复 @1888629sqye: 随便拿出一句原文,累S你八辈子,你也讲不出。 交费,都不卖你!

  • 听友184796013

    老师的每节课都,每句话都值得我们认真仔细聆听,书写,并全身心去感受前人的用心!每节课都反复听好几遍才做笔记,并多次读诵…才能有更深情感的领悟!

    曲黎敏 回复 @听友184796013:

  • 香缇若兰

    听着您的讲解,看着您给听众的回复,我不禁落泪不止,众生有福,佑师安康

    曲黎敏 回复 @香缇若兰: 嗯!

  • 听友215114832

    新冠不是中国的病毒,只是中国首次发现了这个病毒!

  • 听友185412788

    老师,我喝黄精和人参补气,效果很好,但是太上火了,我喝完那些隔开多久可以喝降火的东西,比如金银花或蒲公英?

    曲黎敏 回复 @听友185412788: 全不对。讲过

  • 兰花_王丽楠

    老师是国宝。保重

    曲黎敏 回复 @兰花_王丽楠: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