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 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的模式

09 | 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的模式

00:00
23:15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李工真。我们上堂课讲了新人文主义的教育与科学定义,这种崭新的教育和科学的观念,成为了柏林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德意志大学(也就是柏林大学)模式的特点,柏林大学的模式有很多,我今天选最有意思的也是最有意义的来介绍给大家。


柏林大学开办后,现代化的大学,在当时德意志的三十多个王国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这种优秀的模式,它是具有非常快的传播的。整个全德意志的大学,继而是全世界的大学都在仿效柏林大学的模式。我们把这种模式归纳起来,大致是以下的特点:


首先,第一点就是威廉·洪堡,他创造的他创立的这座柏林大学,不是英法式的专门学院,而是综合性大学。简单地说,不是college,而是university,在德文当中叫做universität。这个university,首先它有“行会”的意思。在中世纪的时候,大学本身就是一种“行会组织”,大学的发展本身是模仿工商业中的行会而形成的。现代化的大学是从这种特殊的“行会组织”转化而来的。它最开始是个拉丁文的词汇,因为大学最早是在意大利搞起来的,博罗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意大利文就叫universitas,英文也好德文也好,都是根据这个词源变化而来的。不过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他是拉丁文Universus这个形容词的一种名词化的表达,而这个形容词本身是具有“普遍的、广博的、无所不包的”意思。

德国的锻铁行会标志,这类标志在许多古老的欧洲城镇都有


所以在德国,如果你把这所学校称之为“大学”,那它就一定是综合性大学,科学知识的推广和应用是专门学院的任务。而大学不一样,它是有特殊的意义的,它是对世界进行新解释,粉碎宗教迷信的世俗化的中心。也正是在大学里边,哲学才摆脱了神学。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的新体系,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等,才最后确立了他们真正的独立地位,所以现代化大学的头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综合性。


第二点,就是自洪堡创立柏林大学以来,这个学校里面的人以追求科学真理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由此也就形成一种对自我角色的新理解,所以柏林大学开创了以后,这里边的教授他们不再像原来的神学院时代那样,只能在一种固定的思想模式当中进行思考,因为规定思考模式正是神学的特点,而“科学”和“神学”在我们汉语的表述当中仅是一字之差,实际上是差之千里的。简单地说,所谓的“科学”就是要对任何问题都要去追问一个“为什么”,而所谓的“神学”就是对老祖宗传下来的任何东西都不允许有丝毫的怀疑。所以谁如果要是告诉你,只能从某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话,他实际上就在有意无意地向你散布神学观点,而不是科学观点。所以不断地研究不为人知的新东西、不断地发现新规律、不断地向真理逼近,这种对永恒的参与成为了大学教授们最高的道德义务,也是最高的承载形式,这是柏林大学模式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点就是大学成为了研究者的共同体。在大学里边的所有人,包括老师和学生他们都是研究者,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是大学。它开创了严格的“科学成就”的原则,一个人凭什么在这个环境里面受到尊重,那一定是他的科研搞得好,而不是什么别的原因。在德国的大学里边,唯有做一名优秀的科学研究者,你才可能成为教授,而照本宣科、拾人牙慧的人,在德国的大学里永远也做不成教授。因此,德国的大学在人事选择上,从不考虑个人好恶,不考虑你的家庭背景,不考虑你的个人出身,甚至也不是以你的口才、写作能力和教学技巧来作为你占据大学岗位的理由。因为口才、写作能力、教学技巧,这三条并不是对一个综合性大学教师的要求,而是对专门学院教师的要求,对师范学院教师的要求。


那么对综合性大学的教师的要求是什么?或者说能够占据教授岗位的具体的要求是什么?那就要看你的研究的独立性、你研究的独创性,还有你研究的成果,这三者才决定大学教授位置的占有,这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个教师的资格在这个研究者的共同体里边是以你的研究水平来决定的,所以德国的大学里是特别地强调研究的独立性和个性化的,所以德国大学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只有豺狼才成群结党,而高山顶上的狮子永远都是孤傲的。”这是我们说到了这个柏林大学模式第三个特点,就是大学是研究者的共同体。


还有这个模式要求每一个在大学里面就职的人,必须献身于科学。一名年轻的学者,你要想在大学里面站住脚跟,最后能够获得教授的岗位,那你是必须献身于科学。那什么叫做献身于科学呢?那就是你必须要敢向已经形成的舆论挑战,必须敢冒与他人在学术上冲突的危险,你必须要有科学研究上的真正突破。在德国的大学里还有一种压力与鼓励机制在起作用,由于只有德国的教授才是国家的公职人员,一般的人都不是公职人员,所以一名年轻的学者最初他只能占据编外讲师、额外教授的职位,而这种资格也是需要经过国家的严格考试才能确定的,所以编外讲师和额外教授,他们只能拿到较少的工资。但是国家为这样的一些年轻人专门设立了研究基金。


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全国性科学资助机构,总部位于波恩


还有任何一所德国大学的教师队伍必须来自于五湖四海,必须由来自各大学的佼佼者组成,决不允许主要由同一所大学毕业出来的人组成。这就成为了现代化大学用人体制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这一点和我们国家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国家基本上每所成熟的高校,有历史的高校,它教师队伍的绝大部分是他本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而在西方国家,首先从德国开始,他的教师队伍,他是故意要把它打散的,所以不允许一所大学的教师队伍全部来自于一个学校。


德国的大学里边的职称评定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因为编外教师讲师或者是额外教授要想取得正教授的这个资格,是需要五位同行专家来决定。获得了多数票的人就具有了教授资格。但有教授资格不表明你是真正的教授,你要经过一个流动的程序,因为德国大学里还有这样的一条规定:任何一位大学教师,你要想进行职称的升等,必须换一所学校才能进行。只有当某一所大学的一个级别很高的教授退休,或者是去世了,空出了一个岗位以后,另外一所学校的一个级别较低的教授才可能去竞争这个位置。


而且即使你取得了教授资格,你还必须要写一篇教授论文,在有空位的这所学校里面进行教授论文的答辩,如果成功了,你最后才可能正式地成为一个大学的教授。任何一个德国的大学教授都是这样熬出来的,所以他们绝不允许没有真才实学者通过投机取巧,轻易地取得与他们千辛万苦才换来的同样地位。总而言之,德国的大学就要你的科学上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成果,这就是德国人最先做出的扫除门户之见,防止近亲繁殖和裙带关系的现代化措施,后来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大学当中普遍推广。应该这样讲,今天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教授基本上都是这样评选出来的。

德国教授选聘流程图


所以大学成为了民族人才的收容所。由于当时的德国还是一个严重分裂的国家,有三十多个邦国,普鲁士不过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各个邦国之间都展开了紧张的人才争夺战,反而不是因为学术才能上的原因遭到驱逐的教授在别的大学里边总是大受欢迎的。


这里边讲一个例子:柏林大学有两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叫奥克和维尔可夫。他们因为反对普鲁士专制,最后被驱逐出境,结果他们两个人决定前往巴伐利亚。巴伐利亚的国王知道了以后非常高兴,还派人专门去迎接他们,并将两人聘为慕尼黑大学的教授。这个时候德国很像我们中国当时的春秋战国,你有一样好东西,我作为你的邻居就一定要学到手,否则我就落后了,久而久之就很可能被你吞并掉。所以抢人才你这里少一个能人,我这里多一个能人,我就比你多出两个人。所以这两位大学教授到慕尼黑去任教的消息传回了柏林,威廉三世非常地震惊,当也就派人骑上快马跑到巴伐利亚,把他们重新请回来,而且工资上涨一倍,国王还向他们赔礼,允许他们自由言论。其他的教授看在眼里,跟着都想跑,因为一跑回来就可以增加一半工资,所以由于害怕人才外流,威廉三世就索性将整个柏林大学的所有的工资全部翻一翻,落得其它邦国的大学教授都想到柏林来,结果其它的邦国也只有把自己大学的工资也提起来,来防止自己的人才外流。


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这样的一种邦国的竞争局势,这种人才的竞争形成了一种非常奇妙的局势,得到好处的当然是知识分子。当然,大学和科学对有才能的人之所以特别有吸引力,不仅仅是由于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也是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通向其它的领导岗位,例如:管理、军事、政治的领导岗位的入口,事实上向贵族子弟优先权的倾斜而受到了限制,所以对一般平民子弟来说,政治上发迹的可能性大大减少,所以争取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就,在大学当中占据岗位,成为了受歧视的平民子弟们的一种重要补偿。


2016年巴伐利亚州高校教授基本工资(单位:欧元/月)


德国的大学教授是民族的科学精英,所以他们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待遇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而且他们的工资是完全由国家来支付的。德国的大学教授是从来都不缺科研经费。这一点显然不同于美国,美国的教授当中不少人在干第二职业,不少人自己家里甚至还开农场,因为美国的大学教授在假期里边是拿不到工资的,而德国的教授是全年都拿工资的。直到今天,就连发达国家的教授们都是用“气宇轩昂”这样的词句来形容德国的大学教授。因此,人们蜂拥而至,大学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也是人们在追求的一种好职业。


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恰恰在德国还具有相当浓厚的专制主义的气味的这个国家里边,恰恰在大学里边形成了一种相对的自由,这也是很可贵的。


还有,德国的大学里边没有越老越值钱的概念,而是实行严格的退休制度。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拿过什么奖,不管你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不管你是什么院士,67岁一到,你都得把位子让给年轻人,但退休后你还能保持你原有的生活水平。德国的大学之所以会实行这种严格的退休制度,是因为真正在科学前沿上奋斗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都是年轻人,我们下面可以举很多的科学界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例如:伦琴(WilhelmRöntgen),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拿诺贝尔奖的,伦琴在读大学期间完成了对X射线的发现工作的时候,只有22岁;海森堡(WernerKarl Heisenberg)证明测不准定理的时候,不过24岁;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提出狭义相对论的时候,不过是25岁;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Dirac)完成狄拉克方程式的时候,不过25岁;波尔证明普朗克方程式,并提出量子认识,不过27岁;汤川秀树创立介质理论的时候,不过28岁;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成名最晚,但也只有37岁。

1904年,25岁的爱因斯坦


根据我对二十世纪诺贝尔奖得主的调查发现,平均算起来一位自然科学家取得世界性成就的最高峰的时期是37.6岁。所以在德国的大学里边,科研上的投入主要是向这个年龄的学者倾斜的,让过了67岁的老教授们退休,就是为了让年纪更轻,精力更旺盛,创新能力、潜力更强的学者,能够及时地站到科学研究工作的最前沿上来,所以这个严格的退休制度对于现代化大学是非常重要的。


柏林大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国家政府要求大学教授远离社会实际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这也就使得德国的学者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这样的一个设计恰恰是洪堡做出来的,他认为科学的自由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正是这种彼岸的自由。它为国家和社会保存了一支校正力量,去校正那些在社会和政治上虽形成了优势,但并不一定健康的东西。这个设计是洪堡的深谋远虑,并非在社会上形成了风气和优势的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大家都这样做,并不说明事物的正确性,因为完全有可能大家都错了,真理有时候就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尤其当真理被发现之初,更是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所以德国的大学里面本身就有这种氛围,学者们往往是面对社会不公正的时候,是敢于发挥他们的纠错技能的。


当然教授学者本身也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而这种校正力量能否作为现实的力量而存在,最后也仍然是要取决于他们的矫正方案能否符合政治领导者的利益。


不过学者和官员被黑格尔称之为两个普遍阶层是有道理的,黑格尔认为,所有的阶层都有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唯有这两个阶层,他们一不占有生产资料,二又具有将个人利益和社会的总体利益加以平衡和协调的功能,因此学者和官员,一个是思想控,一个是执行者。


在德意志的现代化进程中,大学教授为国家官僚机器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改革方案,例如:社会保险计划、福利国家方案、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等等,无一不是德国的大学教授为克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弊端所做出的努力,所以他们对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

1913-1938年,德国的工业总潜值仅次于美国


当我们了解到德国的柏林大学的这种现代化大学的模式和特点以后,我们就对德国的大学能够取得世界性的辉煌成就毫不奇怪了。它充分地说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其实教育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更为重要的生产力,因为它是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力。


教育和科学的强有力的崛起,已经成为改造生活与世界的最强大的决定性的力量,而德意志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在这个德帝国建立以前,在1871年普法战争以前,德国的科学就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生理学领域的发现当中,德国人所创造的新的成就比全世界创造的总和还要多。而在热力学、电学、电磁学、光学,还有医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当中,德国取得的成就比英法的总和还要多。


所以法国有一位科学家帕斯尔,他看到了德意志在现代基础科学领域里边遥遥领先的事实,并指出这种领先是来源于德国的国家权力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的结果,他最后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法国在普法战争当中的失败,实际上是他科学竞争上的失败,这样的一个重要的结论。


所以德国的大学为这个民族赢得了世界性的辉煌,从1810年到1933年期间,世界上是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像德意志民族那样为人类造就出如此之多饮誉世界的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这种伟大的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到19世纪的末期,德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中心,所以在1933年以前,德意志是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而美国和前苏联的尖端科技技术成就的极大部分都来自于德国人的发明和发现。

二战之前的德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全球第一!


不过德国的这种科学中心的地位,后来是毁于纳粹的文化专制之手,而遭受驱逐的德国的知识分子的流亡者在炮火的逼迫下,与西欧各国的知识界的流亡者们一起形成了一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质量的移民洪流,这是由思想家、科学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组成的移民洪流,留下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极大地丰富补充了年轻的美国文化。所以也正是希特勒的文化专制和闪电战的速胜效益,才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这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最具历史意义也是史无前例的洲际大转移。也正是通过这场转移,德国大学教育体系中的精华被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德国科学泰斗们全面传播到了美国。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恰恰是德意志人对人类进步做出的一个伟大的贡献。


通过回形针行动抵达美国的德国科学家团队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将会讲到,关税同盟的建立的相关内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