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坚持不下去了,你快帮帮我吧。”
“老师,疫情啥时候结束啊”
“老师,我家孩子白天晚上颠倒了,怎么办啊?”
“老师,能不能告诉我,我有点发热,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
……
疫情防控期间,连续接到心理求助电话。
2020年新年伊始,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随着中国人传统的回家过年的习俗,迅速在全国蔓延。面对关乎生命的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发挥着舍身忘死的精神,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这些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正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工作的巨大压力。频频传出武汉疫区医务工作者忙碌、累倒的画面,让人心酸;更有的救人视频,令人精神几近崩溃。
与此同时,在这种紧张疫情防控形势下,不断跳动变化的确诊人数、网络上传播的悲观消息,以及身边其他人传递的沮丧情绪,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号:危险。
这时,我们的大脑就会快速、自动地启动了预警系统,
那么在生理上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升高,同时会出现一些不同于平常的心理、行为反应。
有的人出现无法控制的心慌、胸闷、气促、出汗,过意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有的人出现紧张、恐惧情绪,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不停地刷手机、看新闻,继而愤怒,又发展为无助、失望。
疫情居家隔离期间,有的孩子会吵着要出去玩,窗外红花绿树,阳光明媚,谁不想出去走走跑跑跳跳呢!不能出门,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发挥出反脆弱的精神把坏事变好事。通过调节认知,管理情绪,保持我们自身的能量;用“心”护航,保证我们的生活质量,指导孩子度过漫长的假期。
1. 说一说。如果你有不舒服的情绪,比如紧张、担心,可以向家人口头倾诉,或者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朋友聊一聊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彼此安慰,相互鼓励,在陪伴中找到相互支持的力量。
2.写一写。可以拿出纸笔,将此时不舒服的感受和想法,或者烦恼和焦虑写出来,然后把这张纸撕掉,释放多余的负能量,让自己心里爽起来。或者写一份假期计划,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度过这段隔离的时光。引导孩子采用头脑风暴法,在纸上写出各种方法,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3.读一读。每天选择一个固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是下午四五点左右,也可以是晚上临睡前。虽然阅读可以随时随地,但制造一些仪式感,效果会更好。
4.思一思。疫情的假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度思考的机会,利用深度思考摆脱平时工作和学习的惯性方式。可以思考一个体验,比如此次长假让我有了什么体验?对我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好处?这次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陪伴带来了什么等等。
5.动一动。进行一项室内体育锻炼,也可以做一些能和家人互动的趣味小游戏。如古代的投壶游戏,如今也演变成趣味游戏,家长准备好套圈和各种小物品,和孩子一起玩起来。
6.钻一钻。和孩子一起学做美食,研究厨艺,获取美味 的同时,感受自己的成功。这样待在家里也可以找到不一样的快乐。
7.放松训练
在家隔离,出现焦虑、愤怒,可以通过简单的呼吸放松训练,进行自我调节。找个舒服的姿势坐着或躺着;通过鼻腔慢慢将空气吸入肺的最低部,同时慢慢从1数到5,尽量将空气吸到身体最深处,肚子慢慢鼓起来;接着屏住呼吸,慢慢从1数到5;在通过鼻子或嘴,缓缓将气呼出,同时慢慢从1数到5,如果这个过程需要更多时间,就数更久一点;当确定空气完全呼出后,再正常呼吸两次。重复以上步骤,每次练习3-5分钟。
心理护航,提升身体的免疫力,足以应对生理危机。
最后提醒大家,要记住,自己永远不是孤单一人面对疫情,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还不能排解自己的情绪,一定要及时向专业心理机构或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
封面图片:IC PHOTO
作者:张忠先 嘉祥县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
实习主播:张侃 聊城大学文学院秘书学17级
编辑:凌文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