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瓷水月观音(四)——细节构造

青白瓷水月观音(四)——细节构造

00:00
12:10

首都博物馆青白瓷水月观音(四)



大家好!我是泓古代艺术学社社长崔凯,今天接着与大家分享首都博物馆收藏的这尊青白釉水月观音坐像。


这件造像出土的时候已经残损得比较严重,当时头冠是分开的,身体部分也有很多裂纹,包括手、脚、衣纹褶皱的有一些部分,包括发饰,头冠上面的一些装饰物都有些残损。现在我们见到的是经过后期修复的,当然修复的还算可以。主要的脸部、肩部、胸部、肘部,依然保持了原有一个状态,这些地方是保存比较好的。当时生产这尊造像的时候因为头本身就比较大,整体的体量感也比较高大,所以在烧制的时候为了防止头和颈部有弯曲(为了防止头部的重量太大把颈部压得弯曲了)特意把发冠分开去烧,我们现在看到发冠部分和头顶是分开的,也就是为了减轻颈部支撑的压力,把发冠另外烧制,所以发冠上面的釉色和脸部釉色以及身体上面釉的颜色还是有显著的区分的,甚至胎的质感也不是特别一样,这是一个非常特殊之处,也就是当时的窑工为了考虑整个烧成的成品率所采用的一种措施。


发冠上面细节的处理非常精到,比如说像底下的小荷叶,小化佛底下的荷叶虽然特别小,也是面对观众,但是上面细节线条把荷叶的姿态、荷叶展开的形体、摇曳的特征体现出来了。旁边的泥条是用搓捏的方式形成,并且盘曲出来的线条也是富有弹性张力,釉的质感显得较为莹润,最重要的就是造像开脸上的一些细节处理的繁简得当。


我们现在看到发饰上面的串珠纹,这些串珠纹因为珠粒比较大,当时加工的时候是采用手搓捏形成,再一滴一滴的粘上去,每颗珠粒都是采用粘接的工艺粘上去的。旁边的一些细节,比如说一些花饰是采用模具翻印成花片,然后在贴合上去,所以从发冠上面看工艺就非常复杂。


最为复杂的区域应该是在肩部,尤其是双耳垂肩,耳部的耳环向下垂坠和脸部、肩部的发卷、发丝和旁边的肩部装饰、肩花这些地方形成的一个配合关系,所以是相对较为繁缛的,这两边的繁缛恰如其分对比了胸部的开阔和脸部的匀净、祥和之感,亦简亦繁形成的视觉冲击力非常的强烈。


在这些细节上面我们能看到景德镇窑工在当时对这件造像应该是精心装饰的,像发丝的卷曲、成组、分开、并且贴合在肩部并且徐徐垂下来的这种感觉,都体现的非常舒适,每一缕发丝在贴合的过程中都富有动感,好像在风吹动的情况之下要飘起来的效果。两边的肩花是先有一个基底做一个平面,在平面上用裱花工具挤出来小粒的串珠纹。这种裱花工具我想它是在裱花工具的口部做了一点小小的加工,让挤出来的泥呈现旋涡状往前挤,就相当于有一个刺状物在口部,挤出来的泥会呈现一种旋转的肌理。旋转出来的纹理我们直观看上去呈现一种珠珠玉粒的效果,这个是非常特殊的元代的一个装饰工艺。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很多像瓶类、壶类,包括一些罐类,甚至有些盘碗杯碟、高足碗上面都有这样的一种装饰,所以感觉是珠光宝气,非常的富贵气。所以当时在元代器物上体现出来的风格有时候是体现了金银器皿的奢华质感的,在瓷器上面无法体现出那样的颜色感觉,但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种装饰,所以虽然是青白色,或者是其他单色釉颜色,但是呈现出来的风格风韵却是带有金银器的高贵气质。


在身体部分我们更能看到一些璎珞纹的处理。元代璎珞纹它会特意强调璎珞纹所串珠饰或者所串装饰物的垂坠感。因为它是有一定重量的,它要表现的珠宝也是有重量的,所以在绳的穿系之下是向下垂坠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整个水月观音坐像身体上面的璎珞纹、也就是网状璎珞纹的局部都会体现璎珞自然垂坠的感觉。在垂坠的过程中,比如说像腹部的这三个垂坠的线条会呈现出自然垂坠,在摆动的过程中有自然摆动的姿态效果,这是古代工匠技艺上高超的一个体现。另外在一些比如说裙衣上面束带形成束紧的感觉和打结的结绳之间向两边铺开,因为是泥要表现丝织物,所以很难表现出丝织物的飘动感,但是这件造像上面的丝垂缎皱呈现的垂坠效果应该是发挥到了一个非常高超的地步。这些衣纹褶皱的边角上面再用细线起刀下刀形成的一些细线的整理,把整个璎珞贯通起来,把衣纹层层叠叠的层次呈现明朗、清楚,所以视觉上面并不显得那么繁乱。


再有一点,我们现在看到釉的质感是根据釉的垂流形成的积釉效果,呈现的整体视觉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玉润感。景德镇的青白瓷我们历史上被称为“饶玉”,所以它的类玉的性质,也是为什么用它来生产大量的元代造像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早期的白石造像和后来的比如说北方邢窑、定窑生产的瓷质造像,它的理念、想法都是把它当作玉来看待的,所以有时候发愿文上面就明显的有这样的题记,说玉像一躯,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所以刚好借用青白瓷釉质湖水青的颜色,浓色的部分也就是积釉的部分会呈现一种非常青翠的质感,薄色的部分又反映出玉质的白润、如脂如膏的效果,所以质感上面已经传达出了想要的一个最终的质感要求。


这种白瓷造像在中国造像体系里边,无论是早期的三彩造像,还是后来的白瓷造像,再往前推到北齐到隋代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得非常的成熟了,但是再往后波及的过程中造像中间的有一部分,比如说在唐代的时候白瓷造像应该是有一点阻断,但是后来在晚唐五代时期又把它推上了更加辉煌的一个极致,所以白色的瓷胎、瓷釉,把它做成造像,应该是历史发展轨迹的一个必然的产物。集合到景德镇,可以说匠从八方来,各地的能工巧匠集合到景德镇,把景德镇的造像发挥到了一个极致,所以从整体视觉效果上面看我觉得绝对不输早期的金铜石雕造像以及木雕造像。


今天我们就到这,我们明天再与大家分享首都博物馆这尊非常精美的青白瓷水月观音造像,我是崔凯,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