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平时在说话的时候,当他有些过分夸大自己,或者有些不恰当的时候,我们就会说他:人要有自知之明。那么这个自知之明是从哪里来的?这也是来自于《道德经》。
我们看第三十三章,其中讲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三十三章里边的这几句话都是名言,而且都可以写成条幅挂在办公室里,当作自己一生的勉励。
我们先看第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在老子看来,什么叫智呢?一个人,能够把人给了解透,或者对人性有极其深刻而全面的洞察,这是智慧。
所以,管理学也好,社会学也好,人文科学(等)的基础都是人性,某种程度上都是人学。一个人文学者或者社会科学的学者,如果对人不了解,恐怕在某种程度是不合格的,尤其是从事社会管理的人。那些伟大的政治家、大英雄,一定要对人性有非常深刻、全面、精准的观察和把握,“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就是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
当然了,知人者智和自知者明,它们之间有侧重。“知人者智”,它可以侧重于手电筒向外照;那么“自知之明”,它就是手电筒向里照,照谁?照自己。一个人能够真切地往里照,照到自己,这是真明,叫内明,也叫明白人。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不是说把别人看透了,或者把某个事看得清楚,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怎么看清自己呢?看清自己什么呢?一个人要看清自己是需要勇气的,为什么呢?一个人敢于把自己撕开给人看,给自己看,敢于承认自己人性里边的很多阴暗面,这是需要大勇气的。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读过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叫《一件小事》。在这篇文章里面,鲁迅先生讲有一次他在上班的时候雇了一个面包车,结果那个面包车拐弯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个老妇人给撞倒(了),因为鲁迅坐在车上,他呢就嫌弃面包车的车夫耽误他的时间,于是,他就想着赶紧把这个事了结。鲁迅先生就从口袋里面拿出一把钱,给马车夫说你不要管这个老人了,你给她点钱就算了。但是这个人力车夫就很庄严的给鲁迅先生讲,他说先生我没办法送你了,我既然撞了这个妇人,我要对她负责。鲁迅先生说这个事给他一个极大的震撼,他忽然从这样一个人力车夫的反应中间,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那些卑微的渺小,为了自己上班不迟到,为了逃避责任,撒一点钱走了,但是老人撞的怎么样?如果不把老人送到医院里行不行?鲁迅先生讲他没有想到,而这样一个很贫苦的人力车夫,却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通过这一件事他说很自责,他很羞愧,我觉得包括我在内,我们都应该羞愧。我们人这一生,应该有勇气去直面自己,看清自己。鲁迅先生说,正是在人力车夫的这种行为中间,看到了自己“皮袍下面的小”,皮袍就意味着所谓的上等人,或者所谓的有钱人,下面的那个小,就是所谓光环的或者有钱的装饰下面人性的自私,叫做“榨出皮袍下面的小来”。人要勇敢的看自己,这个是需要大勇气,承认自己好色、承认自己自私、承认自己虚荣、承认自己攀比,当然承认了下一步就是力所能及的改,有的时候缺点不是一下子能改的掉,那就一点一点的改。
所以人和人之间比的话,哪里比?其中一点就是有没有正视自己的真诚,第二个有没有改正自己的勇气。面对自己的时候遮遮掩掩,(只)把自己的光环亮给别人,内心里的缺点不敢说。比如说我们听课的时候,有些人把自己给美化了,实际上不要这样,我们都是有很多缺点的人,就这一点要诚恳的或者真诚的面对真实。第二个就要去改,勇敢的去改正。
下面老子讲“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能战胜别人,我们说他有力气。比如说有的人人高马大,一般人打不过他,或者有的人带着20万的兵马把一个小国给灭了,这就是有力。但是老子讲“自胜者强”,真正的强大是自强,是战胜自己。所以向外征服的我们可以称为英雄。这一点我觉得南怀瑾先生有一个非常精彩的说法,他说英雄是向外争的,但是英雄往往是战胜不了自己,很多英雄败在自己的贪财好色、虚名手里,一句话,败在自己人性的弱点手里。所以,“胜人者有力”,我们可以称为英雄,叫向外的征服。但是真正的厉害,真正的强大是自强,把人性的弱点给征服以后,立在天地之间,那是圣贤的气象。
下面“知足者富”,真正的富有不是多少钱、多少房子,知足,这一点对我们启发很大。有的人,几套房子不满足,一个月两万多不满足;而有的人,炒一个青菜,稍微有点儿荤菜,特别幸福。原因何在?“知足者富”。一个人真正的富足,不是外在财富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是你内心里边的那个自足。
讲到这里以后,我又想讲南怀瑾先生的一件事。他到台湾去以后,有一段时间生活非常窘迫,有一个朋友慕他的大名,去家里拜访,结果到家里一看叫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为什么呢?因为四壁(都)没有,甚至是(用)竹子扎起来的一个房子,非常凄苦,非常辛苦。但是给南先生聊天的时候,南先生是谈天、谈地、谈儒、谈道、谈佛、谈东、谈西,这个过程中,南先生毫无窘迫的状态,愿意把自己平生所学供养给别人。后来这个人(拜访他的朋友),他说我看到南先生的时候,心里特别感慨,没想到他那么穷,但是也没想到他那么“富”,富在哪里?他说给南先生说话的时候,他物质的窘迫一点感觉不出来,仿佛天下都是他的,给人谈话的时候那种气象,让这个朋友终生难忘。
那么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好好赚钱去买房子也好,或者说赚更多的钱,我们都理解,但是某种程度上要知足,知足不是不奋斗,知足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和境界,是活得自在、祥和,这是人生的一个必修课。
下面“强行者有志”,一个事很难去做,但是有大志的人,我一定去完成,叫“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大志。
下面“不知其所者久”,一个人真正能够兴旺发达,一定要有自己的根据地。就是哪一些人是这一辈子无论你多窘迫,他都对你不离不弃,他都会把你当朋友,都会帮助你。事业有根据地,就哪一块根据地是自己的,而不是为别人做嫁衣,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
所以我觉得毛主席特别伟大的就是,他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他在外边打仗,打完仗以后,一旦需要修整的时候,马上回到根据地,在自己家里面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然后去征战,一定要有根据地。
那么我们做学者也要有根据地,比如说我的根据地是中国文化,虽然我也读西方哲学,我也讲古希腊,海德格尔,也分享胡塞尔,分享黑格尔等等,但是我分享这些东西的时候,它的基础是因为我学好了中国哲学。当我把中国哲学这座大山至少登到一定程度以后,我再看西方哲学的时候,也有了一般的西方学者所没有的视角,或者看得比别人独到的地方,为什么?因为我有根据地,这叫“不失其所者久”。人这一生一定要抓住自己的根本,当然如果更深刻一点,这个根本就是人的自性,一个人只有领悟到自己的自性,才能心生万法。
最后“死而不亡者寿”,我们说一个人寿,寿命,活一百岁,长寿,但是活的再长,肉体终归有死亡的那天。一个人真正的寿,意味着什么?在老子看来一个人真正的寿,是我们活着的时候,做了利国利民的好事,踩了一个脚印给我们的后世子孙,完成了这一生该完成的历史责任,这个时候当我们的肉体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多岁死了、火化了、烧掉了,但是我们留给这个世界的精神财富,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永远的(让)后世子孙去缅怀,给后世子孙以启迪,这才是“死而不亡者寿”。
已购课程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道德经》中每一章都是句句经典,今天的三十三章也不例外。什么是“知足者富”?大凡那些胸怀天下,在某些领域成绩卓然的人,都不会在乎物质财富的多少,就像南怀瑾先生,虽然“家徒四壁”,但“富可敌国”。“死而不亡者寿” ,尽管身体可以死亡,但是他留给大众的精神财富却会永驻世间,诸如古来的志士仁人,圣贤大德。近代的,像南怀瑾先生、叶曼先生,他们在他们的时代,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广宣流布。每每读到他们的著作,或者听他们的讲课,就仿佛他们没有死,一直在活着的感觉。 同时真诚地感恩郭老师,把这些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教授给我,每堂课给予我光明和力量,照亮我前行的路。
听完了郭继承老师这一讲,又有新的感悟。人和自己的关系,战胜别人不是真正的强,而是明确自己。知足者富,不是说人生不奋斗,而是一种人生的状态,境界。在所在范围内感到知足,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奋斗。
我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难事莫过于认识自己。当时肯定不会理解其中的深意。后来对于“自知自明"的理解其实也是一知半解。近二年来学习了四书五经中的一些文章,才对这些话略有所悟。今日听了郭老师通俗的解读。我恍然大悟,如有拔云见日之感。只有放下自我,才能真正看清自己。自己的优缺点,一览无余。读懂了自己,你才能读懂别人!
与郭老师的结缘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某同事在单位群里发了郭老师在柏林禅寺的一段视频,当时看了第一感觉是老师好幽默,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又能正能量爆棚。正是感觉好玩儿,所以在百度上把凡是能搜到的郭老师视频几乎都看了个遍,后来又一路追随到大国学之声、弘正学堂、喜马拉雅,直到听到郭老师对中国文化的密码的解读,突然感觉把自己曾经19年求学生涯所学一以贯之的串联了起来。遇到郭老师之前对自己的评价是有知识没文化,读书读到研究生发现自己的家庭、职场、生活仍然是一地鸡毛,叶嘉莹老师说:你赢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你自己!我或许就是这种情况。郭老师说:如果教育不能改变人,那教育的意义何在?以文化人,以文明人,感恩遇见!
讲的太好了,听都听不够,一有空就听,做家务都戴着耳机子听。所有的都听完,还会再听的。
赞郭教授讲得好!感恩您!
郭老师,如何才能见您一面???
谢谢 老师
真诚地认清自己 勇敢地征服自己 合理地调整自己 奉献中提升自己 自然地成全自己 将手电筒的光往里照 内圣方能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