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人生的退路怎么走?

第2讲:人生的退路怎么走?

00:00
07:59

论语慢谈 第二讲

学而第一|之二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您现在听到的,是论语漫谈的第二讲。论语慢谈,是我在内心已经构思了好几年的一个计划。木心先生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论语漫谈,我也将慢慢的,通过大概300讲的内容。只讲一本书,将论语从头讲到尾。

这个过程不像是马拉松,也不是赛跑。她注定是一次漫长的旅程。

而即便只有一个人,我也会慢慢地,走完全程。感受旅途,不会急着去赶路。 从上一讲开始,我们由学而第一,缓缓推开儒家精神世界的大门。这一讲,我们接着谈学而第一。今天的主题是:人生的三种境遇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家注意到了吗?孔夫子用简短的的三句话,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遇,以及在不同的际遇下,人当何以自处。

第一种,最好的人生境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关于这段话,向来存在一些争议:很多人理解为,学过之后要经常复习。我选用的理解是:学有所成,又有机会实践、回报社会,难道不是一个令人喜悦的事情吗?对于孔子和当时的儒家而言,这个学而时习,就是指能出获得相应的地位,造福社会。

这句话存在两个关键字眼:

其一是学,其二是时。孔夫子在两千多年前所提出的这个“学”字,对于中国人,实在是太伟大,也太重要了。一个“学”字,规划了后世几千年中国人的安身之处,进身之阶。一个家庭,无论是钟鸣鼎食,还是粗茶淡饭。一个人,无论是心怀鸿鹄之志,还是感到失魂落魄。中国人升华自己,拯救自己的方法,全在一个学字上面。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学,作为一种制度,打通了阶层流通的途径。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学,作为一种精神,塑造了中国读书人自信、不屈的内心。凭借“学”,无数人改变了阶层,改变了人生。依靠“学”,无数人在困境中崛起,在绝境中重生。怎么学?学什么?论语有非常丰富的阐述,尤其是孔子的教育方法、观点和立场,极其精彩,我们念到,再讲。

 

再来讲,时。

学了,是不是就一定能够走上人生的巅峰,获得人生的高潮呢?不见得。这里就要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就是“时”。时,就是机会,是命运。孔子对此有极为深刻的洞察。人们常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可以看做是对学而时习之的一个注脚。机会到来,却没有学的准备,就是浪费机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身的好本领,一辈子没有出头,也是常有的事。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就是在寻找那个时。所以,学而时习之才是人生第一等好境遇,这当然不亦说乎的事情。

学有所成,却没有机会施展又如何呢?这就是人生的第二种境遇:有朋自远方来。儒家深信,人,要生活在群体之中。而同样修养、同样气质的人会互相吸引。如果不仅身边的人被吸引,连远处也有朋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么,这也不失为是一种人生的成就,当然是值得快乐的事情。 

在“有朋自远方来”的境遇里,一个人至少还有人了解,有人认同。而到了第三重境遇,就连了解自己的人都没有了,可能一生寂寂无闻,这就叫“人不知”。而这个时候,君子还有最后的乐土,就是回到内心。“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回到内心的修养,守住自己的心,这也正是君子的所为。 

我常常把学而第一,看作在讲一种“人生的退路”。学而第一,上来不打鸡血,先打了一针预防针。知道人生能退守何处,追求理想也就能义无反顾了。向上的人生好走,而人生的退路又在何处?顺境的人生谁都会过,而逆境中的人生当何以自处?有人说,论语向上,老子向下。论语向外,老子向里。而细读学而第一,你将不得不赞叹,孔子对于人生际遇的深刻讲述,也将深深地被孔子宽厚的关怀所感动。儒家,正充满了对人生的关怀。 

感谢大家的收听!

下一期我们来谈一谈,君子的气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