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贞观之治(上):三省六部制、州县制、科举制
 5.36万
试听180

9. 贞观之治(上):三省六部制、州县制、科举制

00:00
24:17

前面我们讨论了李世民的上台,本节我们讨论“贞观之治”。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识。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太宗对腐败惩治较为严厉)、与民休息,经济得到恢复,官员队伍不大且比较有效率,治安也得到保障,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发展,经过长时期战乱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较好的时代,为李唐帝国的对外拓展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太宗统治的这段时间,被称为“贞观之治”。我们看看,到底贞观之治为是怎么造成的,有哪些改革措施,李世民在里面又扮演了哪些角色。


三省六部制


中央体制方面,唐初沿用隋制,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因为太宗没当皇帝时曾担任尚书令,所以在他即位后不常设置,以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号为宰相。不过,其它官员通过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参知政事”、“平章军国重事”等头衔参与决策,也是当然的宰相。三省各有分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尚书管执行。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上,太宗贞观年间,政事堂议事的模式已经成熟。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政事堂本来在门下省,但是到了唐高宗永淳年间,权力较大的裴炎担任中书令,就把政事堂挪到了中书省。政事堂最终朝着政府机构的方向演变。在开元十一年(723),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从此,中书门下正式成为宰相的办事机构,依据习惯,仍然被称作“政事堂”。惯例,仆射为正宰相,制度上并未规定仆射必须加同三品才是宰相。中宗神龙初(705),豆卢钦望为仆射,不带同中书门下三品,由于他跟相王(中宗的弟弟)有复杂的关联,竟然不敢参议政事。从此以后,不带同中书门下三品,即便是门下省的名义长官,也不是宰相。政治事件对政治制度的反作用,在这件事上体现地非常明显。


地方体制


地方制度上,分为州、县两级设刺史和县令为州、县长官。这种健康的结构在安史之乱后被破坏,中国地方制度进入了三级结构,不但糜费行政资源,而且影响行政效率。安史之乱前的刺史备受重视,政治地位较高。很多大臣乃至宰相外放,也不过担任重要州的刺史。而且太宗非常重视刺史是否称职,认为自己委任的都督、刺史,是治乱的关键。李世民自己说:“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朕常疏其名于屏风,坐卧观之,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他经常把都督、刺史的姓名写在屏风上,对他们治绩的好坏,分别列于名下,以便考察。因而使唐初吏治出现了“法平政成”的局面。


唐朝之前,关于地方政治体制,主要是封建和郡县两种模式,但是都是二级结构。太宗即位后,希望国祚长久,到底是实行封建还是郡县制,展开了一次大范围地讨论和征求意见。封建制的代表人物萧瑀认为应该恢复使夏、商、周三代国祚长久的封建制。虽然一开始这种意见就遭到了李百药、魏征等人的强烈反对,但是太宗在631年还是出台了一个“世袭刺史”的规划,派遣皇室子弟和功臣勋贵到地理位置关键的州去担任世袭刺史。到了637年,太宗坚持实现了第一部分,将二十一个皇室子弟分封为世袭都督、刺史,主要位于关东被征服地区的形胜之地,作为中央的屏障。但是在推行十四位功臣勋贵担任世袭刺史时,遭到了激烈的反对,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以辞职威胁,最终太宗放弃了世袭刺史制度。虽然太宗一直到去世都向往封建制,但最终没能够实际推行。


文官考试制度——科举制度


唐太宗更加注重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作用。考试的次数大大增加,每年都要来自各地的人才参加考试。这是科举制度的早期阶段,能够考中的人数并不多。


教育方面,太宗尊崇儒学,祭祀孔子,兴办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算学和书学主要针对下级官员和平民的子弟,学生将来担任的是属于技术性的职位,很难跻身高层。朝廷也设立弘文馆,前身是太宗为秦王时的文学馆。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又取三品已上子孙充弘文馆学生。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升讲筵者至八千余人。为了解决教义多门的局面,太宗也命国子祭酒孔颖达撰定“五经”义疏,贞观十六年书成,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经正义》;史学在此时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不管是官修还是私修,都有重要的作品完成,包括《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北史》、《南史》等。


精选用户评论
  • 竹子建国

其他用户评论
  • zyb321

    老师什么时间更新?

    流水向东去 回复 @zyb321: 目前为止只有267集。

    海轮就没有邮轮好 回复 @邙洛山: 支持孙老师一直讲下去!

    听友194069830 回复 @zyb321: Bbmm 在去

    查看全部4条回复
  • 懒羊羊说历史

    老师会讲“唐人《封建论》”吗?

    邙洛山 回复 @懒羊羊说历史: 讲到柳宗元时

  • 1585222ujhj

    我是会员已经花钱了

    邙洛山 回复 @1585222ujhj: 谢谢支持

    竹子建国 回复 @1585222ujhj:

    竹子建国 回复 @1585222ujhj:

    查看全部4条回复
  • 纯心皓洁

    唐朝还是一个贵族社会,科举制并没有起到很明显的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作用。宋朝的科举制和不杀士大夫,庶族地主阶层兴起,才让宋朝进入平民社会。

  • 云南闻鸡起舞

    利益之争 亲情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