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明治维新成功的秘诀:乱砍乱杀与善于学习

13 明治维新成功的秘诀:乱砍乱杀与善于学习

00:00
19:31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上次我们谈到美国人强迫日本开国,导致明治维新的爆发,也就是狭义上的明治维新,天皇政权取代幕府统治。广义上的明治维新是指社会形态的转化,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一般是从1853年黑船来航,到1889年《明治宪法》颁布。正是因为明治维新,日本通过向西方学习,迅速地近代化,成为东亚地区的强国。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近代日本为什么能成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哪种因素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出版了一套丛书叫“未来丛书”,其中有一本是日本学者三岛通夫写的《日本为什么成功?》。他倒是把成功的经验说得很简单,他也进行了一个中日的比较。他认为中日两国近代化一个成功一个失败,是忠与孝的差别,日本强调忠,中国强调孝,当然这是一家之言。在我看来,明治维新有一个很大的因素,也许是我们过去忽略的,就是日本武士阶层的特性和日本人的民族性格,这也是我们认识明治维新的一些关键性因素。


1860年代,手持武士刀的武士


也就是说明治维新成功的背景,它体现了以武力解决问题的野性和学习、吸收先进技术的韧性。具体地说,其实作为武士统治的社会,一旦有危机,马上考虑用武力解决,如果打不过,立马转向向对方学习,而且学得非常的彻底。实际上,明治维新就是从下级武士小范围地无政府似地乱砍乱杀、尊王攘夷,转化为整个民族地、有组织性地乱砍乱杀,也就是对外侵略扩张,这个是武士阶层的野性。还有就是善于学习,当然我们讲到你对外扩张也需要实力,需要有一个必要的经济基础和文明的外衣。我们经常讲的工业化和法制化也是因为日本特别善于学习,他们模仿西方先进的工业化、先进的技术,来增加了他们的实力。


日本近代历史的发展就这么简单,就是说它通过向西方学习取得了成功,但是它又在西方的这种模式基础上,对外进行了大规模侵略扩张。我们现在就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来演绎这一段过程。


西方列强打开日本国门之后,引起了一个强烈的冲击。日本社会矛盾激化,一些武士,过去讲的“浪人”,当然现在对他们评价很高,把他们叫作“志士”,他们就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来滥杀外国人,或者要杀一些在外国领事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旗号叫“尊王攘夷”。什么叫“尊王攘夷”呢?就是打着天皇的旗号,把外国人赶出日本去,这有一点点像我们的义和团。当然这些盲目的攘夷活动,一方面是讨厌外国人到日本,因为外国人到日本之后带去了一片的混乱,另一方面也是想给幕府添乱,因为每次杀掉外国人之后,外国就找幕府要求赔礼道歉。除了杀外国人之外,这些攘夷志士也杀那些主张开国的幕府官员,或者是支持幕府的朝廷贵族。他们还有一个像中国《水浒传》上的名字叫“天诛”,就是替天行道,这样的活动搞得非常的多。


表达“攘夷”情绪的画(1861、1864)


但是,幕府也有幕府的对策,比如说在开国之后,幕府担任最高职务的一个官员,最高职务叫“大老”,这是一个非常设的一个职务,也就说有紧急事态的时候才设这个职务。当时就有一个叫井伊直弼的人来担任大老,但他是希望恢复幕府的专制统治。为了压制反对派,他搞了一次镇压活动,叫“安政大狱”,把那些主张开国的大名、思想家都给杀掉了,最著名的就是吉田松阴,人还不到30岁。因为他要讲学,讲道攘夷,所以就给搞掉了。但是“安政大狱”引起了一个强烈的反弹,在1860年一群尊王攘夷的浪人就采取了暗杀的行动,袭击了井伊直弼的队伍,并把他给杀掉了,这在历史上叫做樱田门之变。这个暗杀活动是在今天的皇宫,江户时代是将军的所在地,樱田门。

1860年樱田门之变

杀进井伊轿旁的有村次左卫门


那么,樱田门之变严重地打击了幕府的专制统治,幕府就不可能以专制的姿态再来统治日本。所以接任的安藤信正,这是幕府的另外一个高级的官员。他担任的职务叫“老中”,老中是一个常设职务,而且老中还不止一个,但首席老中安藤信正,他觉着单是从正面和这些尊王攘夷的志士发生冲突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是和天皇朝廷联合起来,一块来对付现在的危机,他的口号叫“公武合体”。“公”就是天皇朝廷,“武”就是幕府将军,具体的措施就是把天皇的妹妹下嫁给将军,两家联手来处理危机。


当然,这种政策也引起了尊王攘夷志士的不满,所以在1862年他们又搞了一次暗杀活动,但这一次幕府方面有准备,他们的暗杀没有成功。但是在格斗当中,安藤信正背上挨了一刀,特别的不光彩,有点丢武士的面子。因为你背上挨一刀,说明你是在逃跑的时候让人追上砍了一刀,所以他只好辞职了。这样公武合体也搞不下去了,整个日本乱成一锅粥,大家谁也不明白将来怎么做。


当然,在这乱哄哄的队伍当中也有明白人,比如有一个下级武士叫坂本龙马,这个人在明治维新史上影响很大,他本来也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青年,也准备去乱砍乱杀,去刺杀幕府最高的海军领导人胜海舟。但是见到胜海舟以后,两个人的一席话使得坂本龙马心服口服,马上转向开国。不仅仅是开国,而且他还提出来开国去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就是特别有名的“船中八策”,也就是说他在船中提出来八个方面的建设,怎么去建设近代国家。

坂本龙马(1836-1867)


正是由于坂本龙马的这种斡旋,两个最大的藩,也就是最大的反对幕府的藩,萨摩藩和长州藩,本来两家是仇敌,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反对幕府,握手言欢,结成了同盟,要共同对付幕府。


当然他们的结合也是有基础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下级武士的观念,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呢?因为这两个藩都和外国进行了一场局部战争,而且都失败了。一个是萨英战争,就是萨摩藩和英国人之间的战争。原因是萨摩藩有参觐交代队伍,英国人他不明白,他要穿越这个队伍,所以被武士给杀掉了。英国人就要求赔礼道歉,萨摩藩不答应,最后英国舰队开到了萨摩藩,将萨摩藩的街区一通炮击,萨摩藩只好认输,赔礼道歉。长州藩是要攘夷,他要炮击通过下关海峡的外国的船只,结果招致了英国、法国、荷兰、美国四国联合舰队的报复,也是把他们的炮台和街区都给轰掉了,长州藩也不得不赔礼道歉。这是另外一个局部战争叫“下关战争”。


那么,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结束之后,这两个藩的下级武士就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用传统的那些刀、剑是不能抵抗外国人现在的军舰和大炮的。攘夷是行不通的,首先要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学他们的政治制度。怎么办呢?就是首先要推翻幕府,建立一个近代国家,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的这么一个政府,通过国家的力量来推动工业化,等到有一定的实力之后再和西方集中对抗,来争取平等地位。所以这两个藩在打仗的前后全跑到英国去留学去了。这些下级武士,我打不过你,我向你学习好不好?等到我学习完了,回来之后,我要推翻幕府,建立一个近代国家,来争取相应的国际地位。


这就是下级武士观念的一个变化,从尊王攘夷转到了尊王倒幕。而且这个时候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也就说到了1867年,比较保守的孝明天皇去世了,新的天皇,也就是后来的明治天皇只有15岁。所以,当时的朝廷贵族和萨摩、长州两藩的下级武士就搞了一个政变,叫“王政复古”,也就是借天皇的名誉,要命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什么叫“辞官纳地”呢?就是辞去将军职务,把领地还给天皇,把政权还给天皇。

年轻的明治天皇(日本第122代天皇,1852-1912)


当然将军有点不高兴了,怎么也得做个小小的抵抗。所以就搞了一个鸟羽伏见之战。但这个规模很小,这么一打,最后的将军德川庆喜就跑到江户去了。所以新政府就组织了一个东征军,打到了江户城下。后来德川庆喜说我们不抵抗了,我们就无血开城,我们就投降了。所以这场内战的规模很小,就进行了一个政权的更替,幕府就倒台了,建立了一个新政府。


当然,新政府提出来三个口号: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什么是殖产兴业?就是大规模地建设近代工厂。什么是文明开化?就是全盘地西化,从普通的生活方式到法治体系的健全,要全面西化,这是两个具体的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富国强兵。所以我们讲明治维新并没那么的复杂,它就是乱砍乱杀的一种传统和善于学习的特性促使了日本很快更换了一个政权,来推动近代日本迅速的发展。


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图为日本贵族跳舞、弹琴


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那种尚武的特性和善于学习的传统,促成了明治维新的成功。当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由此导致的大规模地对外侵略扩张,也是它近代成功下的一个阴影。因为后来他们走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后来战争越打越大,越打越多,最后把自己也打进去了。所以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明治维新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当然无论怎么说,它是近代亚洲地区,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它是唯一一个通过学习西方成为世界强国的这么一个国家。所以,作为具有共同历史背景的中日两国,经常被人们拿来进行比较。也就是说两国都是在外来压力下进行变革的。为什么日本成功了,中国失败了?


我们讲它有很多的因素可以去归纳,但是简单地讲,就是中日两国改革的顺序不同,因而导致了结果的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作为后发型的现代化国家,它首先要做的是进行政治变革,也就是说需要首先建立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化取向的中央集权制政府,通过国家的力量,实行强行军事的赶超型现代化,才有可能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脱颖而出。日本就这样,在开国不到15年的时间内,通过一场规模不大的内战——戊辰战争,推翻了幕府,建立了明治新政府。而殖产兴业推动工业化文明开化,实现对外条约、对内法制的近代国家体系,所以很快成为世界强国。

戊辰战争期间,萨摩藩的岛津家族


回过头来,你看看满清时代的中国。鸦片战争之后,先是允许官营企业的洋务运动搞工业化,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才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工商业,同时也考虑到政治体系要变革,所以搞了一场百日维新,但是很不彻底很惨地被搞掉了,失败了。最后还是通过辛亥革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旧的政权,建立一个新政权。但是这个时候的世界历史又到了另外一个节点,和19世纪中期的国际环境完全都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说正是这种改革的顺序的不同,你错过了发展的一个时机,结果导致了两国命运的不同。


当然说起来因素还有很多很多,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这些我们在后来的讲解中会谈到,今天就讲到这儿。下次我们要讲的是日本的宪政建设,也就是近代宪政体制的确立,谢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