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上次我们谈到美国人强迫日本开国,导致明治维新的爆发,也就是狭义上的明治维新,天皇政权取代幕府统治。广义上的明治维新是指社会形态的转化,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一般是从1853年黑船来航,到1889年《明治宪法》颁布。正是因为明治维新,日本通过向西方学习,迅速地近代化,成为东亚地区的强国。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近代日本为什么能成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哪种因素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出版了一套丛书叫“未来丛书”,其中有一本是日本学者三岛通夫写的《日本为什么成功?》。他倒是把成功的经验说得很简单,他也进行了一个中日的比较。他认为中日两国近代化一个成功一个失败,是忠与孝的差别,日本强调忠,中国强调孝,当然这是一家之言。在我看来,明治维新有一个很大的因素,也许是我们过去忽略的,就是日本武士阶层的特性和日本人的民族性格,这也是我们认识明治维新的一些关键性因素。
1860年代,手持武士刀的武士
也就是说明治维新成功的背景,它体现了以武力解决问题的野性和学习、吸收先进技术的韧性。具体地说,其实作为武士统治的社会,一旦有危机,马上考虑用武力解决,如果打不过,立马转向向对方学习,而且学得非常的彻底。实际上,明治维新就是从下级武士小范围地无政府似地乱砍乱杀、尊王攘夷,转化为整个民族地、有组织性地乱砍乱杀,也就是对外侵略扩张,这个是武士阶层的野性。还有就是善于学习,当然我们讲到你对外扩张也需要实力,需要有一个必要的经济基础和文明的外衣。我们经常讲的工业化和法制化也是因为日本特别善于学习,他们模仿西方先进的工业化、先进的技术,来增加了他们的实力。
日本近代历史的发展就这么简单,就是说它通过向西方学习取得了成功,但是它又在西方的这种模式基础上,对外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我们现在就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来演绎这一段过程。
西方列强打开日本国门之后,引起了一个强烈的冲击。日本社会矛盾激化,一些武士,过去讲的“浪人”,当然现在对他们评价很高,把他们叫作“志士”,他们就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来滥杀外国人,或者要杀一些在外国领事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旗号叫“尊王攘夷”。什么叫“尊王攘夷”呢?就是打着天皇的旗号,把外国人赶出日本去,这有一点点像我们的义和团。当然这些盲目的攘夷活动,一方面是讨厌外国人到日本,因为外国人到日本之后带去了一片的混乱,另一方面也是想给幕府添乱,因为每次杀掉外国人之后,外国就找幕府要求赔礼道歉。除了杀外国人之外,这些攘夷志士也杀那些主张开国的幕府官员,或者是支持幕府的朝廷贵族。他们还有一个像中国《水浒传》上的名字叫“天诛”,就是替天行道,这样的活动搞得非常的多。
表达“攘夷”情绪的画(1861、1864)
但是,幕府也有幕府的对策,比如说在开国之后,幕府担任最高职务的一个官员,最高职务叫“大老”,这是一个非常设的一个职务,也就说有紧急事态的时候才设这个职务。当时就有一个叫井伊直弼的人来担任大老,但他是希望恢复幕府的专制统治。为了压制反对派,他搞了一次镇压活动,叫“安政大狱”,把那些主张开国的大名、思想家都给杀掉了,最著名的就是吉田松阴,人还不到30岁。因为他要讲学,讲道攘夷,所以就给搞掉了。但是“安政大狱”引起了一个强烈的反弹,在1860年一群尊王攘夷的浪人就采取了暗杀的行动,袭击了井伊直弼的队伍,并把他给杀掉了,这在历史上叫做“樱田门之变”。这个暗杀活动是在今天的皇宫,江户时代是将军的所在地,樱田门。
1860年樱田门之变
杀进井伊轿旁的有村次左卫门
那么,樱田门之变严重地打击了幕府的专制统治,幕府就不可能以专制的姿态再来统治日本。所以接任的安藤信正,这是幕府的另外一个高级的官员。他担任的职务叫“老中”,老中是一个常设职务,而且老中还不止一个,但首席老中安藤信正,他觉着单是从正面和这些尊王攘夷的志士发生冲突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是和天皇朝廷联合起来,一块来对付现在的危机,他的口号叫“公武合体”。“公”就是天皇朝廷,“武”就是幕府将军,具体的措施就是把天皇的妹妹下嫁给将军,两家联手来处理危机。
当然,这种政策也引起了尊王攘夷志士的不满,所以在1862年他们又搞了一次暗杀活动,但这一次幕府方面有准备,他们的暗杀没有成功。但是在格斗当中,安藤信正背上挨了一刀,特别的不光彩,有点丢武士的面子。因为你背上挨一刀,说明你是在逃跑的时候让人追上砍了一刀,所以他只好辞职了。这样公武合体也搞不下去了,整个日本乱成一锅粥,大家谁也不明白将来怎么做。
当然,在这乱哄哄的队伍当中也有明白人,比如有一个下级武士叫坂本龙马,这个人在明治维新史上影响很大,他本来也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青年,也准备去乱砍乱杀,去刺杀幕府最高的海军领导人胜海舟。但是见到胜海舟以后,两个人的一席话使得坂本龙马心服口服,马上转向开国。不仅仅是开国,而且他还提出来开国去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就是特别有名的“船中八策”,也就是说他在船中提出来八个方面的建设,怎么去建设近代国家。
坂本龙马(1836-1867)
正是由于坂本龙马的这种斡旋,两个最大的藩,也就是最大的反对幕府的藩,萨摩藩和长州藩,本来两家是仇敌,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反对幕府,握手言欢,结成了同盟,要共同对付幕府。
当然他们的结合也是有基础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下级武士的观念,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呢?因为这两个藩都和外国进行了一场局部战争,而且都失败了。一个是萨英战争,就是萨摩藩和英国人之间的战争。原因是萨摩藩有参觐交代队伍,英国人他不明白,他要穿越这个队伍,所以被武士给杀掉了。英国人就要求赔礼道歉,萨摩藩不答应,最后英国舰队开到了萨摩藩,将萨摩藩的街区一通炮击,萨摩藩只好认输,赔礼道歉。长州藩是要攘夷,他要炮击通过下关海峡的外国的船只,结果招致了英国、法国、荷兰、美国四国联合舰队的报复,也是把他们的炮台和街区都给轰掉了,长州藩也不得不赔礼道歉。这是另外一个局部战争叫“下关战争”。
那么,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结束之后,这两个藩的下级武士就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用传统的那些刀、剑是不能抵抗外国人现在的军舰和大炮的。攘夷是行不通的,首先要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学他们的政治制度。怎么办呢?就是首先要推翻幕府,建立一个近代国家,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的这么一个政府,通过国家的力量来推动工业化,等到有一定的实力之后再和西方集中对抗,来争取平等地位。所以这两个藩在打仗的前后全跑到英国去留学去了。这些下级武士,我打不过你,我向你学习好不好?等到我学习完了,回来之后,我要推翻幕府,建立一个近代国家,来争取相应的国际地位。
这就是下级武士观念的一个变化,从尊王攘夷转到了尊王倒幕。而且这个时候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也就说到了1867年,比较保守的孝明天皇去世了,新的天皇,也就是后来的明治天皇只有15岁。所以,当时的朝廷贵族和萨摩、长州两藩的下级武士就搞了一个政变,叫“王政复古”,也就是借天皇的名誉,要命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什么叫“辞官纳地”呢?就是辞去将军职务,把领地还给天皇,把政权还给天皇。
年轻的明治天皇(日本第122代天皇,1852-1912)
当然将军有点不高兴了,怎么也得做个小小的抵抗。所以就搞了一个鸟羽伏见之战。但这个规模很小,这么一打,最后的将军德川庆喜就跑到江户去了。所以新政府就组织了一个东征军,打到了江户城下。后来德川庆喜说我们不抵抗了,我们就无血开城,我们就投降了。所以这场内战的规模很小,就进行了一个政权的更替,幕府就倒台了,建立了一个新政府。
当然,新政府提出来三个口号: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什么是殖产兴业?就是大规模地建设近代工厂。什么是文明开化?就是全盘地西化,从普通的生活方式到法治体系的健全,要全面西化,这是两个具体的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富国强兵。所以我们讲明治维新并没那么的复杂,它就是乱砍乱杀的一种传统和善于学习的特性,促使了日本很快地更换了一个政权,来推动近代日本迅速的发展。
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图为日本贵族跳舞、弹琴
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那种尚武的特性和善于学习的传统,促成了明治维新的成功。当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由此导致的大规模地对外侵略扩张,也是它近代成功下的一个阴影。因为后来他们走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后来战争越打越大,越打越多,最后把自己也打进去了。所以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明治维新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当然无论怎么说,它是近代亚洲地区,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它是唯一一个通过学习西方成为世界强国的这么一个国家。所以,作为具有共同历史背景的中日两国,经常被人们拿来进行比较。也就是说两国都是在外来压力下进行变革的。为什么日本成功了,中国失败了?
我们讲它有很多的因素可以去归纳,但是简单地讲,就是中日两国改革的顺序不同,因而导致了结果的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作为后发型的现代化国家,它首先要做的是进行政治变革,也就是说需要首先建立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化取向的中央集权制政府,通过国家的力量,实行强行军事的赶超型现代化,才有可能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脱颖而出。日本就这样,在开国不到15年的时间内,通过一场规模不大的内战——戊辰战争,推翻了幕府,建立了明治新政府。而殖产兴业推动工业化文明开化,实现对外条约、对内法制的近代国家体系,所以很快成为世界强国。
戊辰战争期间,萨摩藩的岛津家族
回过头来,你看看满清时代的中国。鸦片战争之后,先是允许官营企业的洋务运动搞工业化,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才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工商业,同时也考虑到政治体系要变革,所以搞了一场百日维新,但是很不彻底很惨地被搞掉了,失败了。最后还是通过辛亥革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旧的政权,建立一个新政权。但是这个时候的世界历史又到了另外一个节点,和19世纪中期的国际环境完全都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说正是这种改革的顺序的不同,你错过了发展的一个时机,结果导致了两国命运的不同。
当然说起来因素还有很多很多,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这些我们在后来的讲解中会谈到,今天就讲到这儿。下次我们要讲的是日本的宪政建设,也就是近代宪政体制的确立,谢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民族本来就是个半开化的民族,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文化,向别人学,学得也只是皮毛。所以它没有文化的负担,文化上转型相对容易,西方文化强权式介入,它的挣扎期很短,很快就降了。它也是可以道歉的,不过是在英国人一通炮击下。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差距,是以千年计的。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日本还是穴居山野的生番。中国文化之深厚大墙,西方的炮舰也不可能彻底摧毁。
Blucecolin 回复 @毛毛牛bj: 大清亡了,别再这么自大了,当时就因为你这种人太多了才被挨打的
船中八策内容: 1、天下政权奉还朝廷、政令悉由朝廷发布; 2、设上下议政局,置议员参赞万机,万机决于公议; 3、以有才公卿诸侯及天下人材为顾问,赐予官爵,除以往有名无实之官吏; 4、广泛开展对外交往,签订新约; 5、折衷古来之律令,重新撰定无穷之大典; 6、扩充海军; 7、置亲兵守卫帝都; 8、定金银货币与外国平均之法。
小母狼和小五郎 回复 @寒江岚影: 其实是有帮助的。
好喜欢老师讲的日本史
虽然什么时候努力都不算晚,但是还是最好把握住时机。
日本讲得太差,琐琐碎碎,芝麻小事
Blucecolin 回复 @hepg07: 需要一定的日本历史知识基础,老师讲的还是不错的
日本人太过现实且识时务,这就注定了他们善于学习,但不善于创造
👍
日本这块讲的太拉胯了,不想听了
一个国家历史太久,往往会对过去的路径形成路径依赖。在小的环境变化前,通过适当微调还是可以度过困难的,比如历代王朝更迭。但是如果遇到大环境的变化,再坚持固执己见,不能面对现实,演化出新的发展路径,则难免会走向衰落。中国在近代的转型难题,就是因为传统思维过于固化,积重难返,过去的辉煌历史反成为转型的负担。如何在现代化时代实现中国文化的演进,是当代中国的历史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