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李渊的逆袭(下):解读“屈己求可汗之援、卑辞答李密之书”
 1.26万
试听180

6. 李渊的逆袭(下):解读“屈己求可汗之援、卑辞答李密之书”

00:00
31:39

李渊的开国史也存在不光彩的地方,被后来修饰掩盖过。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李渊为了起兵,曾向当时的突厥称臣;第二,李渊曾经写信给当时势力强盛的李密,拥戴李密做皇帝。当然最重要的修改,是李世民把自己在建国当中的重要性极度夸大了,而把自己父亲李渊的角色抹去,似乎整个太原起兵都是李世民的主意。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渊的秘书温大雅写过一本书《大唐创业起居注》,详细记载了从太原起兵到攻占长安的过程。不知什么原因,这本书居然漏过了清洗,保存到了今天。拿《大唐创业起居注》和《旧唐书》对照,就会发现两者的记载差距很大。


我们先来讨论李渊称臣突厥的问题。东突厥此时极为强大,横行中亚并且控制着从辽宁到蒙古的广大地区。李渊要从太原起兵进攻长安,必须解除后顾之忧。最好的,是得到突厥的支持。一般来说,中原分裂,争相讨好外部势力,就会使得整个战略局势朝着有利于外部势力的方向发展。北齐和北周彼此争斗时,都想得到突厥的支持,争相讨好,以至于突厥可汗说:“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隋朝崩溃,中原陷入内战,竞争的群雄,也纷纷希望得到突厥的支持。比如刘武周,在山西西北部称帝,突厥册封他“定杨可汗”;梁师都起兵,突厥始毕可汗册封他“大度毗伽可汗”;李子和起兵,让弟弟去突厥做人质,突厥册封他为“平杨天子”,李子和不敢接受,改为“屋利设”(设,是突厥官号)。其他诸雄,甚至像窦建德,都跟突厥保持密切合作关系。李渊也不例外,他向突厥称臣,以争取长城以外的支持。


《通典》记载:“及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凌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俱北面称臣,东自契丹,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之,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大唐起义太原,刘文静聘其国,引以为援。”后来唐太宗攻灭东突厥,有一段议论,记录在《旧唐书》里:“太宗初闻靖破颉利,大悦,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但实际上,主持跟突厥联络的,正是当时的李世民以及和李世民亲近的刘文静。


李渊派刘文静出使突厥,自为手启,卑辞厚礼,对始毕可汗说:“欲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惟可汗所择。”李渊力排他的顾问们的意见,用了下对上行文的“启”字,辞气甚恭;这表示,他和其余某些叛乱比如刘武周一样,在名义上成为突厥人的藩属。突厥可汗复书说,如李渊自为天子,愿以兵马相助。这里面有差距,李渊是想以隋朝忠臣的面目出现,正如他后来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扶持代王登基一样,他跟刘武周他们不一样,这时候还没有决定马上自己称帝。但是突厥的始毕可汗要求他自己称帝。李渊此时有些犹豫,而李世民和刘文静的势力在私底下议论:“公若更不从突厥,我亦不能从公。”所以李渊可能在表面上还是接受了突厥的建议。


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李渊起兵打的旗帜。我们知道隋朝在五德终始理论里自认是火德,火德尚赤,也就是红色。突厥尚白,所以是白色。李渊呢,起兵用的是绛白旗。什么是绛白旗,就是一半红色一半白色。什么意思呢?白色在谶纬里有其思想背景。同时,这表示李渊不纯臣于突厥,也不纯臣于隋朝。这么说,好像李渊有点像“伪军”了。但是这的确是当时的情况。本来是“建武王所执白旗,以示突厥”,但是李渊坚持要加入红色,“宜兼以绛杂半续之”,所以李渊的大军,旗帜是红白相间,有点像今天波兰的国旗。


另外一点,我们以后再详细谈,就是李世民和突厥的关系。陈寅恪先生认为,李世民与突厥关系密切,在唐高祖时代,他被认为是挟突厥突厥自重。至少,我们从史料中知道,李世民和突厥的颉利、突利可汗是结拜的兄弟。按照突厥的习俗,有“香火之盟”。


关于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一事,其实史料记载非常明确,并不需要考证。但是1950年代初,陈寅恪先生专门写了《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在文末动情议论道:“呜呼!古今唯一之‘天可汗’,岂意其初亦尝效刘武周辈之所为耶?初虽效之,终能反之,是固不世出人杰所为也。又何足病哉!又何足病哉!”就是说,虽然李唐建国借助突厥力量,但是十余年之后就把突厥打倒,“初虽效之,终能反之”,真是“不世出人杰所为”。


在和突厥订盟之后,李渊于大业十三年七月在太原起兵,向关中进发。李渊的军事行动得到了突厥的支持,始毕派人送马千匹,驻在楼烦的突厥阿史那大奈也率兵相助。


需要指出的是,官方史书将李渊描述为一个平庸的人,而将建立李唐的功劳大部分都归在李世民的名下,也是一个精心编造的故事。很多重要的情节都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因太宗本人的坚持而编造出来的。比如说《旧唐书》就说李世民和刘文静是太原起兵的主谋。为了劝说李渊起兵,甚至让裴寂动手脚,以晋阳宫的宫女跟李渊睡觉,李渊不得已才参与起兵。


好在唐高祖的幕僚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幸存了下来,让我们更真切地了解到李唐建立过程中的真实情形。根据温大雅的记载,策划起兵的就是李渊本人,也是李渊自己带领军队攻占了隋都大兴城。在温大雅笔下,李渊是一位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早在起兵之前,李渊就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他是唐国公,被派到传说中唐尧的故地太原,当唐公李渊接受新任命时,他认为他的爵衔与职务的巧合简直是天降吉祥。而且他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而且《起居注》还提到民谣《桃李子歌》及该关于“李氏将兴”的谶言,李渊的反应是:“吾当一举千里,以符冥谶!”(《大唐创业起居注》)相反的,李世民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的记载中,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甚至比起他的哥哥李建成来说,也并不突出。最先攻入大兴城的,是李建成的部队。


唐兵最初遇到隋军的强烈抵抗,并且在通向潼关要塞的汾河流域途中被夏季的大雨所阻,李渊下令他的军队暂停前进。此时他又接到已经雄霸关东的李密的书信,李密在信中称李渊为兄,希望能合作灭隋。李渊为了拖住李密不干涉他进军关中,他写了一封卑辞的书信,假意拥戴李密。这封信写的热情洋溢而谦卑:“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司牧,非子而谁!老夫年余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惟冀早应图箓,以宁兆庶。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意思是说,当今除了老弟,还有谁有资格当皇帝。我李渊年老,只愿拥戴你,将来能共享富就满足了。李密得到信,很开心,示其部下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也!"于是不虞义师而专意于世充。任由李渊向隋都进发而不加阻拦;但这个决定使李密后来为之后悔无及。(《资治通鉴》卷一八四)


李渊进军的同时,其在关中的亲属也纷纷起兵响应,李渊之女平阳公主和其丈夫柴绍起兵迎接。到了十一月,李建成的部下雷永吉部率先攻破城墙,占领了长安。占领首都后,李渊遥尊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改立年幼的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到了第二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李渊于五月废黜杨侑,建立唐朝,改元武德。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元吉封为齐王。


李渊从晋阳起兵到长安称帝,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李渊称帝时,群雄纷争。北方边境有李轨、薛举、梁师都、郭子和、刘武周、高开道;黄河流域有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孟海公、徐圆朗;江淮之间,有杜伏威、李子通、陈稜;江南一带,有沈法兴、林士弘、萧铣。面对这一形势,李唐的战略方针是,首先巩固关中根据地,然后进军关东,逐步统一全国。到了武德七年,李勣讨平徐元朗,至此,唐朝基本消灭了割据的群雄,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旧唐书》的“史臣曰”是唐朝政府(李世民)对李渊的最终评价,认为他“屈己求可汗之援,卑辞答李密之书”,建立大唐,是了不起了的功业。但是“不有圣子,王业殆哉”,谁是“圣子”?就是李世民自己啊。李世民把功绩都揽到自己头上,认为如果李渊没有他这个儿子,王霸雄图,早就化为尘土了。

精选用户评论
  • 邙洛山

    主要是对老百姓宣传,李渊都起兵了,不在乎隋朝怎么想。对隋朝来说他就是反贼

其他用户评论
  • 气寒西北白万剑

    老师讲的过去现在未来,quote了《一九八四》

    邙洛山 回复 @气寒西北白万剑: 👍

  • Chen小超人

    这一集听了两遍,终于听懂老师反复强调的陈寅恪的关于李渊称臣这个事。

    1399836jknb 回复 @Chen小超人: 我也是全部听完后回听才貌似明白😊

    暖风街灯 回复 @Chen小超人: 指和苏联的关系吗?

    Chen小超人 回复 @邙洛山: 嘿嘿。老师的课在听第二整遍,有些听不懂的,就多听几遍。谢谢老师无私的分享课程。

    查看全部5条回复
  • 描图鸭嘴笔

    李渊的胸怀和格局属实差了点,真是次次都杀降,李靖也好几次差点被他杀掉。要是李世民不是他的儿子,立完那么多军功肯定也被杀掉了。从李世民从高丽撤退时,还给安市城守将赏赐,可以看出两个人格局气度差的太远了。要是没他二儿子,李渊真比当时其他诸侯强不了多少。

  • 高藏虎

    历史是意识形态的学问,这个提法很好啊

    邙洛山 回复 @高藏虎: 🙏

  • 18611317sew

    破1000了

    邙洛山 回复 @18611317sew: 就是玩玩,自我梳理、跟大家交流一下

    18611317sew 回复 @邙洛山: 就是好奇最后能到多大的数字,还有评论的活跃度和订阅人数对首页推送会不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