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明心见性的要旨》 第四部分 五十六

133《明心见性的要旨》 第四部分 五十六

00:00
11:11
◎ “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笑而未曾笑,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同上)
◎ “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同上)
◎ “若能返照,了了见贪瞋痴性即是佛性,贪瞋痴外更无别有佛性。”(同上)
◎ “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於此彼岸也。若见彼岸异於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同上)
◎ “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於圣人。”(同上)
◎ “若见生异於死,动异於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於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烦恼与涅槃,同是一性空故。”(同上)
◎ “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同上)
◎ “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同上)
◎ “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场。”……“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同上)
◎ “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迷时有佛有法,悟无佛无法。”……“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心得涅槃时,即不见有涅槃。何以故?心是涅槃。若心外更见涅槃,此名著邪见也。”(同上)
◎ “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同上)
◎ “若论至理,一佛尚无,何得有三?此谓三身者,但据人智也。人有上中下说,下智之人妄兴福力也,妄见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断烦恼,妄见报身佛;上智之人妄证菩提,妄见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内照圆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与万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此即解脱心,成於大道。”(同上)
◎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同上)
◎ “森罗万象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同上)
◎ “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同上)
◎ “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同上)
◎ “但有心分别计校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同上)
◎ “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事中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事即法者深。纵汝种种运为跳踉颠蹶,悉不出法界。若以法界入法界,即是痴人。凡有施为,皆不出法界心。何以故?心体是法界故。”(同上)
◎ “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同上)
◎ “有阿谁须修道?若无阿谁,即不须修道。阿谁者亦我也。”
◎ “逢物直达,知其本源,此人慧眼开。”(同上)
◎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即一切处无处,即作处无作处,无作法即见佛。若见相时,即一切处见鬼。”
◎ “若见忆想分别,即受镬汤炉炭等事,现见生死相。”(同上)
◎ “无忆想分别,即是法界性。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又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同上)
 ◎ “可惜一灵物,无始被境埋。”(丰干语)“论心话明月,太虚廓无碍。法界即无边,一法普遍该。本来无一物,亦无尘可拂。若能了达此,不用坐兀兀。”(同上)
◎ “无来无去本湛然,   不拘内外及中间。
一颗水精绝瑕翳,   光明透满出人间。”(拾得语)
◎ “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廓然神自清,含虚洞元妙,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寒山语)“不识本真性,与道转悬远。”“一念了自心,开佛之知见。”“性月澄澄朗,廓尔照无边。”“不假寻文字,直入如来地。”“不念金刚经,却令菩萨病。”“前后体非殊,异中无有异。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真佛不肯认,置力枉受困。不知清净心,便是法王印。”“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勉你信余言,识取衣中宝。”“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天真原具足,修证转差回。弃本却逐末,只守一场呆。”“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贪财爱淫欲,心恶若豺狼。共语如木石,嫉妒似颠狂,不自见己过,如猪在圈卧。不知自偿债,却笑牛牵磨。”“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躯。”(摘寒山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