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的旧世界》讨论“英国脱欧”,我们陷入了哪些误区?

【社科】《新的旧世界》讨论“英国脱欧”,我们陷入了哪些误区?

00:00
18:14

作者:王亮

主播:Sofa


推荐书目 


《新的旧世界》

作者: [英] 佩里·安德森

译者: 高福进 / 杨晓玲

版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



全文文稿 



脱欧之后,英国与欧盟进入脱欧过渡期,英国失去欧盟成员国资格,但仍需遵守欧盟规则、缴纳欧盟预算费用。按目前安排,过渡期至今年年底结束。其间,双方将就未来贸易关系进行谈判。2月9日,英国政府表示,希望在英国脱欧后建立多达10个自由港以刺激经济。英国政府表示,它已经启动了为期10周的磋商,旨在今年年底前确定自由港的地点。

 

1月31日晚,英国正式脱欧,结束其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英国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的三年多的“脱欧大戏”正式落幕;同时也是英国与欧盟(及其前身欧共体)之间四十多年(1973-2020)纠结关系的终止。

 

但对于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千年关系史来说,这仅仅是个小片段,双方的纠结还会继续下去,对世界的影响也在继续。本文作者长期关注英国脱欧进程,以及与欧盟的纠葛,对于英国脱欧的讨论,他从自身的观察提出了四大常见误区,文章试图从这几个容易出现的误读入手,来回顾刚刚发生的“英国脱欧”,以及欧盟背后携带的人类“共同体”梦想。在作者看来,脱欧并不会将英国导向分裂和衰落,但对于建立共同体的梦想而言,英国的离开不是这场大戏的终结,而只是一个开始。


 

 

在分析“英国脱欧”之前,我们做一点基础功课,简单回顾下欧洲一体化的思想和实践。对国人来说,这个过程之所以如同“雾里看花”,是因为我们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这两大作为古代世界代表东西方文明的类型差别太大。有观点甚至认为中国自秦皇汉武之后走的大一统道路与欧洲那种分裂破碎的小国林立很难有交集。

 

实际上,古代的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天主教会,都曾经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象征。但是近代进入地理大发现以来,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结合宗教改革,加之欧洲主要国家陆续崛起,轮番占据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导致欧洲一体化仅存在于学者们的想象中。直到经历了二十世纪的一战和二战后,美苏崛起导致欧洲国家失去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欧洲国家的危机感才真正促使在现实中启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此后大致经历了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欧洲共同体(EC)再到欧盟 (EU)这样几个大阶段。

 

 

与这几个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论解释,大致有两种:主张技术官僚主导的超越国界的功能主义(米特兰尼、厄内斯特·哈斯等)和主权国家间合作的“双层博弈”(穆拉夫斯基等),简单地说,就是超国家一体化和主权国家政府间合作的两种倾向。二战后至今的欧洲一体化,其实就是在这两种理论和实践的纠结中不断前行的。

 

一方面,我们认为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甚至具有了某些主权国家的特征(例如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盟成立的条约和作为欧盟宪法修改版的2009年的《里斯本条约》)。另一方面,欧盟仍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其内部整合程度不但没法与中国这样的传统单一制国家相提并论,甚至比美国的联邦制都要相差很远。

 

主权国家现实和超国家理想之间的差距,与新世纪以来的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有很大关系。理论的不足与实践上的危机,使近年来欧盟主导下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充满了未知数。


 

伴随着欧盟内部一体化程度提高,欧盟(包括其前身欧共体)也在不断接纳新成员国,像英国就是1973年欧共体第一次扩大时加入的。经过多次扩大,至今欧盟已经有27个成员国(英国退出之后),地跨欧洲西部、北部发达地区,以及中部南部相对落后地区。

 

经济高度发达与相对落后地区的整合,老欧洲与新欧洲(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划分)的一体化,也对欧盟主导下的欧洲一体化提出了挑战。甚至在英国学者佩里·安德森所著的《新的旧世界》中,认为这一时期的欧盟,比起上世纪最初的欧洲共同体,更加令人“感到失望”。

 

而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欧洲共同体的“乌托邦”理想来说,英国的脱欧不是一场戏剧的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1

 

误读一

英国脱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些观点认为,英国与欧盟的分道扬镳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看法在英国脱欧大局已定后更是有市场。但如果简单回顾下英国脱欧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总的来讲,脱欧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意外,三年多的脱欧历程也表明不能简单用“非走不可”来找原因。

 

三年脱欧历程跌宕起伏,总是让我们猜到了开头猜不到结尾。这三年多里面共计涉及三位首相(卡梅伦、特蕾莎·梅、约翰逊)和两次大选(2017、2019,而且均为提前举行),其间还有不断出现的要求举办二次“脱欧公投”的呼声,英国民众对脱欧的态度,大体保持在脱欧和留欧各占一半。政界精英和普通民众态度的复杂组成以及变化都难以用一句“非走不可”就能解释。

 

虽然在当代英国政治生态下极其困难,但如果英国政界精英能有些担当,不为短期的选票利益所诱惑,可能根本就不会开启2016年的脱欧公投。脱欧派和留欧派各占一半的民意,则意味着这三年来无论怎样举办公投,结果都是双方非常接近,哪方获胜都有可能。

 

再者,英欧之间的矛盾也绝非不可调和。如果说现在英国脱欧起因于双方的矛盾,尤其是2010年以后的矛盾,其实英国与欧陆国家之间的纠结关系也有千年历史了,英国加入欧盟(包括其前身欧共体)之后的四十多年里,双方也多次上演危机戏码。比较突出的有:1975年工党政府的脱欧公投、上世纪80年代保守党撒切尔政府时期的英欧预算与返款纠纷、新世纪以来的英国不加入欧元区以及难民问题等。矛盾冲突总是有的,可是能维持四十多年的关系也说明英欧双方并非一点调节能力都没有。可遗憾的是,随着近些年欧盟体制越来越快速走向一体化甚至存在向一个联邦制国家发展的可能,而且越来越“布鲁塞尔化”,欧盟的官僚机制也越来越难具备之前的调节能力了。反过来看英国,受到世界范围政治民粹化倾向的影响加之其“光荣孤立”的传统,也难以接受欧盟这种集权倾向。

 

 

大家常说的“国家利益至上”,更像是一个口号而带有诸多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的那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也是出自于英国(19世纪中期的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可政界、商界、学术界等各界精英和普通民众眼里的国家利益,却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这里面既有立场不同,也会有知识结构思维习惯的区别,甚至有些认知偏差的因素影响。

 

以至于,在2016年脱欧公投之前,脱欧派和留欧派都宣称自己支持的做法才是对英国有利的。而很多普通民众,甚至连英国与欧盟之间有多少法律文件都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利益只是各方用来解释自身行为并且动员大众的一个口号,而难以成为具有广泛认可的量化指标。当然,这样说并不是想把英国脱欧解释为一个纯粹的偶然性事件。但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复合体,而在当代西方代议制下,这种偶然性不能被忽视。

 

 

 

2

 

误读二

脱欧以后,英国会走向分裂吗?

 

持英国分裂这种观点的人,多少有些“天道轮回”的想法,毕竟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帝国,在上世纪二战后的非殖民化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多次暗中破坏、挑拨离间,制造了大量的后殖民时代的问题,例如印巴克什米尔问题和中东巴勒斯坦问题等。现在轮到英国自己了。

 

确实,在脱欧之后,这是对英国,首先是对约翰逊政府的一大挑战。因为英国首相约翰逊已经表示,脱欧即不可能沿用之前的欧盟相关规则:一方面英国要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当然首先是和欧盟)谈判新的贸易协议和规则;另一方面由于北爱尔兰的特殊情况,英国本土内部一定会出现仍沿用欧盟规则的北爱尔兰与英国其他部分之间的国内边界。除此之外,近年来与英国中央政府渐行渐远的苏格兰,其政界精英也进一步提出了扩大自治权限,甚至独立建国的要求。要知道英国脱欧公投之前的一次大公投就是关于苏格兰是否独立的公投。而在英国脱欧公投中,苏格兰地区的“留欧派”在当地占到了三分之二的多数。这就导致英国脱欧背后,其实又出现了这两个国内问题。

 

 

从英国国内来看,由于地缘和人文因素,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必然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是通过暴力手段强行独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首先是英国中央政府所不能容忍的,同时英国即使不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了,处理自己内部的“家务事”力量上还是绰绰有余的,整个西方世界也难以接受武力(包括恐怖活动)造成其国家内部分裂。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苏格兰,即使对英国脱欧非常不满的欧陆国家,也不能在支持苏格兰独立问题上走得太远,而很多欧陆国家自身都有类似于苏格兰这样的问题,即地方与中央政府有较深矛盾。但是苏格兰问题,有它内部的特殊情况,除了千年来的人种、文化纠纷外,近年来的北海油田资源更关键。苏格兰地区精英阶层判断,如果苏格兰能独占北海油田资源,再去与欧盟统一大市场对接,会成为一个富裕的小国。这样的考量当然导致苏格兰问题相对于北爱尔兰显得更加棘手。不过还是那句话,苏格兰“硬脱英入欧”对于英国中央政府和欧盟来讲都是难以接受的结果。

 

但是,我们可以抛弃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考虑第三种可能性——“挪威模式”。也就是说苏格兰还留在英国内,但是其市场规则仍保持与欧盟一致,甚至可以与欧盟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一方案既有它的合理性,也会带来英国版“一国两制”的现实挑战。如何在英国脱欧大局既定的情况下处理好“一国”(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留在英国)和“两制”(两地仍然沿用欧盟规则并且分离趋势可能继续上升)的关系,现在看来还没有现成的答案。

 

 

 

 

3

 

误读三

脱欧以后,英国会选择“五眼联盟”吗?

 

一般来说,“五眼联盟”指的是英国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五国情报部门之间的合作,在这里特指英国和英语国家之间的关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会用在英语国家很多法律规范和生活习惯等基本一致的经历来支持其论点,或者找到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来佐证。这确实有些道理,但是又有些似是而非。

 

英语国家内部的制度和规则虽说是一个大类型,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差别也已经不小。美国的独特选举人团制度,可以造成选民票数占少数的有巨大争议的特朗普当选,但这种情况在英国是难以见到的。

 

“三环外交”提出的时代,彼时二战刚刚结束不久,英国虽然有了衰败的趋势,但是其在英联邦内部的影响力还是十分巨大的。可随着殖民帝国烟消云散,英国地位急剧衰落时,连其内部的苏格兰都有自己的打算,又怎么能奢望只靠着一个同种同文就能保持与几个英语国家的密切关系?从现实的利益考虑,加拿大首选的是要处理好和美国的关系,澳新两国则是一边美国一边亚太。英国对这些英语国家也很难有昔日的影响力。

 

 

“英美特殊关系”也难以再现。美国外交同样也是要基于现实利益考虑的,英国若是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继续不断下降,那么对于美国的战略合作价值也不是很大。有观点认为,英国正是不想简单捆绑在法德两国主导下的欧盟战车上,想有更多的外交战略选择,才是造成脱欧的原因之一。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做,英国也将失去对欧盟的影响力。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在面对英国和欧盟这两个西方阵营内部合作伙伴进行评估时,显然英国难以成为美国的战略合作首选。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外交政策会表现出在欧盟时期不曾有过的灵活性。

 

 

 

 

4

 

误读四

英国脱欧以后,会加剧衰败吗?

欧洲一体化会失败吗?

 

在国际问题领域,做长线预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比这要容易的,是做一些感性判断的观点。在英国脱欧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英国负气出走加速衰落论”和“欧洲一体化失败论”就成为这方面的代表言论。

 

脱欧以后,英国是否会衰落?关于“衰落”,可分为自身水平绝对下降和国际上相对位置下降这样两种情况。英国作为近代以来老牌强国,其经济总量、综合国力以及大众生活水平、政府治理水平上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不至于迅速走向衰败。但是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英国的地位,乃至整个欧洲的地位都不如上世纪二战前那么重要了。2019年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欧洲仍然是第二位(仅次于德国高于法国),但是在世界排名却被印度超过而退居世界第六位,而且与第一梯队的美中两国相比,差距也越来越大。本来现在的世界格局中,要成为一线强国需要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相当数量的人口。英国当然不具备这些条件,但是英国在二线强国里还是有它独特的优势,例如外交战略、金融、英语软实力。如果脱欧以后的英国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好自己的优势,至少可以在二线强国里站稳脚跟甚至有所提高。

 

 

脱欧以后的损失,在于失去了欧盟的统一大市场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欧洲军”,英欧壁垒甚至英国内部与北爱尔兰、苏格兰的边界会对英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可见,脱欧带来的影响有得有失,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也将是未来对英国的巨大考验。

 

说到欧洲一体化,欧洲统一是数千年来的贤者之梦,真正启动,却是二战后欧洲在世界格局中失去中心地位之后。从抱团取暖延续其既有利益,甚至通过一体化谋求新的利益角度看,即使达不到中国的统一程度也至少要向美国方向努力,这在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就在于欧洲一体化从启动开始,就困难重重。进入新世纪以来,更是遇到了欧债危机和难民问题这样的困难,也有“欧盟宪法”和“民主赤字”这样的担忧,加之不断增加的成员国,造成更加复杂的内部利益整合困难。

 

今天的欧盟体制也确实难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解决这么多的问题了。在英国出走之后,欧盟内部新的利益整合和制度调整也将持续开展,这也是对欧盟总部以及法德两国的大考验。整合好内部资源,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才是欧盟未来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也是更多国家加入到欧盟主导下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吸引力来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IUIq

    想问个问题,英国脱欧对世界现存的经济政治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望大神或主播看到后回复一下,谢谢。

  • 唐2安

    这样的政府有远见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