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的最佳典范是谁呢?是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塑造出你我共同认可的世界观的牛顿。1665年夏天,英国爆发严重的瘟疫,也就是臭名昭著的“黑死病”,牛顿当时就读的剑桥大学和其他学校都纷纷封校,直到1667年的春天才再度开学。当年肯定不会有什么网课,至于学校有没有要求各位在家停课不停学,谁也不知道,但好学生牛顿回到乡下的母亲家中后,却继续一个人钻研他的学问。一些历史记载把1666年称为牛顿的奇迹年,据传牛顿正是在家庭农场上发明了微积分,想出了运动定律,并且看到苹果落地,或者,更戏剧点的说法是,被掉落的苹果砸中脑袋后,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的。万有引力理论不是一个你可以在突然间顿悟的绝妙概念,而是一整套的研究。那是构成整个新科学概念的基础,即使是牛顿那样的天才,也需要经历过多次的脑力激荡,投入多年的心血去探索想法,才会逐渐明白那些想法的潜力,从而带来进步的。实际上连牛顿本人当时都还不是后来的牛顿学说的信奉者,他依然认为等速运动是源自于运动物体的内部而不是现在我们都知道的惯性,他所谓的“重力”是指来自于物件材料的某种固有属性而不是后来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地球所施展的引力。那时他所提出的概念只是一个开端,并且那个开端还让他对很多事情感到困惑不解,但也正是这些困惑,构成了20年后那本伟大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基础。
好吧,大部头确实需要时间,但天才如牛顿、勤奋如牛顿,怎么还要再花上20年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套理论呢。原因简直让人不忍直视,因为这期间他跑错了方向,而且,很多研究牛顿的学者都认为,他错的有点离谱了。我们来说说他都跑哪儿去了,首先是光学和数学,其次是神学和炼金术。咦,前两个看上去还好嘛,尽管中断了那些有关运动的想法有点可惜,但好在没有偏多少呀。不过影响牛顿的是它所产生的副作用,因为在研究光学时,牛顿明明受到了前辈胡克的启发但却拒不承认,并提出完全跟胡克向左的理论,这让他俩反目成仇,吵的不可开交。而牛顿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孤僻,不喜欢被人批评的人,所以感到非常的沮丧和厌烦,才30岁出头就冒出了许多的白发,颓废到几乎就要离开科学圈了。于是,他干脆将自己的研究兴趣转移到了另外两个非主流的学术上面,那就是对圣经进行数学和文本分析,以及炼金术。对后来的学者而言,牛顿决定潜心研究神学和炼金术往往令他们感到十分费解,为什么牛顿会偏离本行那么远呢?但如果我们仔细的探究当时的情况,会看到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那就是与世隔绝。就像是伪科学在闭塞的环境中更容易滋长一样,同样的情况似乎也导致了牛顿逐渐走偏。不过,这种与世隔绝是牛顿自愿的,因为他始终没有让任何人知道他在研究宗教和炼金术,他不想冒着遭到取笑的风险,或者甚至因为开放学术讨论而遭到抨击。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到了1684年,牛顿41岁时,他那些在瘟疫期间构思出来的运动概念依然是尚未发表的未成品。这个极其认真的前神童只留下一堆有关炼金术和宗教的混乱笔记与论文,以及依旧令人困惑不解、也不完整的运动理论。甚至有史学家指出,要是牛顿不巧正好在1684年过世的话,我们顶多能够从这些论文里面知道世上曾出现一个天才,并感叹一下他无法完成的未尽之志,至于开创现代智慧的先驱,肯定是不会跟他画上等号的。
还好,命运没有让牛顿落入那样的下场,而是给他安排了一次巧合,从而改变了整个科学史。那个巧合源自埃德蒙哈雷,这个名字熟悉吗?哈雷彗星。哈雷在1684年正好前往剑桥,于是就想顺便去拜访一下孤僻的牛顿教授,向他请教一下当下最热门的议题,那就是对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行定律所反映出来的“平方反比规律”有什么看法。这一问,仿佛按下了牛顿身上的重启键,使他不只在当年的11月就写出《论天体的轨道运动》这篇短小但极具革命性的论文完美回答了哈雷的疑问,更是在之后的18个月里,如物理学机器一般,写出了开创未来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的故事,如你所见,我们都成为了牛顿世界观的拥趸。
不知道你听了这个不太寻常的牛顿故事之后有什么想法呢。对我而言,知道像牛顿那样的天才都有可能错的离谱,令人非常安心,让我又有了犯更多错误的动力,那就是不断去尝试新的事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