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长沙博物馆 | 商代乳钉纹编铙:中国最早的能成套演奏的青铜乐器

88 长沙博物馆 | 商代乳钉纹编铙:中国最早的能成套演奏的青铜乐器

00:00
11:29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长沙博物馆的文物主讲人吴婉。上下五千年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云南元谋等地发现的古猿人化石可知,大约从100万年以前起,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当最早的人类开始制造原始工具和集体劳动的时候,原始音乐的幼芽便在他们的劳动节奏和劳动呼声中萌发了。今天,长沙博物馆通过这套馆藏的商代乳钉纹编铙带您一起窥探古人们的音乐世界与精神世界。


商代乳钉纹编铙


早在周代,据《周礼》记载,中国古代乐器分为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和竹,分别指的是钟、磬、埙、鼓、琴瑟、笙等。其中金,是指金属乐器,大多由铜或铜锡混合制成。商代,出现了一种打击乐器——铙,就是这类金属乐器。这种铜铸铙的横断面为扁形,铙边成棱形。先是单个的,后来逐渐发展为大小不同、三五成组的编铙。


商代乳钉纹编铙


1993年6月7日,在宁乡县西南老粮仓乡师古寨山的西北坡上,当地农民发现一个有古器物的土坑,之后上报上级文物部门进行发掘,在这一椭圆形的土坑中,最终发掘出10件铜铙,这就是今天长沙博物馆馆藏的编铙。


与其他地方铜铙出土的情况一样,土坑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化遗物,土坑的坑口长1米,深1.5米,10件铜铙分四层平置,下面三层每层3件,最上层1件,距离地表仅有0.5米,在10件铜铙之中,有9件铜铙的形制,纹饰基本相同,但是大小相次,应该为一组编铙。


这一套编铙,甬作管形,内空通腔,外部有旋。钲部每面各有3排乳钉。各铙甬部,篆间,鼓部等处多饰有云雷纹。其中编号为7号铙鼓部还饰有虎纹,老虎嘴部大张,昂首向前,尾部略卷,向后翘起,四脚微伏,有蓄力跳跃之姿,形象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局部


编铙作为编钟的前身,原是原始社会末期象征氏族贵族权力的礼乐器,用陶土制成。迄今为止所见的远古实物是1955年在陕西长安客省庄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铙,距今约4000多年。在中国青铜文化大发展的商代,青铜乐器大为增多,出现了铙、钲、鼓等不同的种类。


铙同时又称钲和执钟,主要用于军旅和祭祀活动中。据史籍记载,铙是退军时用以停止击鼓的。《周礼》说“金铙以止鼓”,是军队中用来指挥进退的器具。而这类被称为“大铙”的青铜器,比一般铙要高大厚重,虽然看起来与西周之后甬钟完全相同,应是悬吊使用的,可是出土的时候并不在墓葬,而是被埋在浅土坑中。大多单独出现,口经常朝上,其主体纹饰的正确位置也是朝上,因此学者大都认为朝上是其摆设时的实际方向。


长沙博物馆馆藏的象纹大铜铙重量达221.5公斤,若使用悬挂的方式,架子就要做得非常高大和坚牢,恐怕不容易做得出来,故认为它是竖立土中,或植立架上使用。由于不是随葬品,研究学者们认为这批铜铙是因祭祀山川或自然鬼神的礼仪需要而掩埋的。


商代乳钉纹编铙


从音律方面来看,这套编铙有着非常显著的“一铙双音,三度音程”的特征。一铙双音,就是说同一铙体发出的“双音”现象。分别敲击铙体的“侧鼓”及“正鼓”部位,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相互构成大三度音程。这里说的大三度音程是指123、1——3,两音之间的关系就是大三度音程。而编铙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先秦时代的人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和青铜器的铸造水准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地步。                      


很多人会好奇,同一铙体上如何发出双音?或者如何确定两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其实让铙发出铸造者想得到的乐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铜铙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商代,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发现了侧鼓音的存在,并且在编铙的铸造过程中,对于正、侧鼓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可能也经过了选择。


另外,编铙的侧鼓部并不像西周时期的甬钟那样有特殊的标志,也没有明显的敲击痕迹,因此据学者推测,当时的人们对于侧鼓音还没有完全掌握,故而也未能正式将之应用于音乐演奏。因为正式地使用侧鼓音,不仅需要经过一个反复试验、筛选和掌握的摸索过程,甚至要牵涉到更为复杂的音阶调式的问题。


从测音数据上看,可能是由于铜铙初现时的制作工艺,以及个别铜铙破损的情况,音准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各铙基本能够奏出基音,勉强可以构成一组四、五声音阶。编铙的正鼓部位和侧鼓部位有些均能测出大三度的音程,但是有些又能测出大二度、小三度的音程。


而后来发展的编钟,利用调音槽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双音的音高也更加准确。商周时期铜铙的音乐性能还不是非常完善,偏高的音域使得它们可能在实际奏乐中很难担任主要旋律角色。铙体刻有的纹饰及铭文,强调了器主的身份,这样的形制特征,使得编铙很有可能与其他青铜礼器一道,作为仪礼性器物供奉。


铙的最初,其仪礼特征更重,音乐特性次之。铜铙也是偶出于重要贵族墓葬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编铙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商铙的一钟两音,不仅扩大了该乐器的音阶,打宽了音域,节省了制作材料,而且排列起来空间缩小,更加便于演奏,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音响更加美化。


编铙不但是具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而且也用于与编磬、埙的合奏。有了铙的标准音高,各种不同的乐器始可得以相互校音,以保证合奏时的音准。从目前发现的商代晚期的鼓、编磬、编铙和埙等乐器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其编制及配器方式当应组成这样的乐队,埙担任高声部主旋律,编磬、编铙则各有一组用于演奏中声部调式框架的伴奏,鼓则加强节奏重音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


灿烂的先秦音乐文明,在商代中晚期的铙出现后达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时期,从中原商文明传播到南方的铙,体积从小而大,编铙数目由少而多,俨然发展出了一脉堪比中原地区又具有自己独特含义的音乐文化。经过3000多年的时光,成套双音编铙在宁乡起伏的山丘之中重见天日,为世人带来了这来自上古的神秘乐音。


著名音乐家谭盾先生就将这套编铙运用到了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中,在秦王宫殿中敲击编铙的情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让观众了解到这样一种有别于编钟却也能敲出雄浑悠扬乐声的古代乐器。让我们仔细聆听那远古传来的声声铙乐,感受那份虔诚与庄严。


好了,关于这件铜铙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欢迎你来长沙博物馆亲眼看看这件国宝。我是长沙博物馆文物主讲人吴婉,我在长博等你,感谢您的收听。


【入群指南】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15600055881,备注:国宝来了,通过后提供已购或购买截图。

【入群福利】

加入课程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沟通交流,更有机会获得

博物馆最新信息分享
最新课程抢先试听
入群互动答疑
博物馆限量周边

等等福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玉无瑕_n9

    占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