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逃脱盗陵制裁的孙殿英,结局如何?

66 逃脱盗陵制裁的孙殿英,结局如何?

00:00
20:03

【背景】


清东陵盗案的主犯孙殿英,在当时的中国并不算是一个大军阀,如果不是因为犯下了这桩惊天盗案,或许都不会有什么人记得他。可就是这么一个势力不大的孙大麻子,在犯下东陵盗案之后,不但“一炮而红”,而且在中国接下来的历史里频频出镜,哪里有仗打,哪儿就有他插一杠子的份儿。


我们知道,孙殿英通过贿赂蒋介石等国府大员,非但逃脱了应有的惩处,还利用盗墓得到的财宝扩充军备,得到了许多大军阀的关注。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为了争权夺势大打出手,史称“中原大战”。这场战争历时7个月,双方共动员兵力一百一十多万,参与其中的小军阀更是不计其数,孙殿英便是其中的一位。


【正文】


在战争爆发前,孙殿英眼看反蒋势力强大,毫不犹豫地就投靠了冯玉祥,并得到了所谓“第四方面军第五路总指挥”兼“安徽省主席”的职务。但老奸巨猾的孙殿英明白,这些头衔再响亮也当不了饭吃,要想在乱世之中生存,最关键的还是保存自己的实力。于是到后面,随着战争形势的转变,孙殿英带着部队离开了反蒋前线,跑到了山西晋城一带屯兵驻守。冯玉祥、阎锡山通电下野后,孙殿英摇身一变,又成了张学良麾下的师长。


别看官没以前大了,可孙殿英的本钱却是一点儿也没少。他手下的人马,当时一共有五万人左右,为了维持这支队伍的开销,他在驻地种植毒品,通过贩毒筹集军饷。这样一来,孙殿英非但没有因为站错队而遭受损失,反而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1933年1月,日军出兵山海关,进逼河北、热河。面对全国人民强烈的抗日呼声,蒋介石不得不派军队在长城一带抗击日军。在山西东山再起的阎锡山,早就看孙殿英这根墙头草不顺眼,欲除之而后快了,于是他借此机会,以“洗刷盗墓的污名”为由,把孙殿英忽悠上了北上抗日的道路。


在这里,孙殿英做了他人生中屈指可数的一件好事,他率领部队在赤峰、通辽一带和日本人激战,一度阻滞了日军前进的步伐。但是好景不长,孙殿英在长城抗战结束后,又犯了老毛病,带着人马跑到了包头一带,想等到冯玉祥、阎锡山他们再和蒋介石打仗的时候,看谁出的价码高,就再跟着捞一把。


他的这点小九九,自然逃不过蒋介石、阎锡山等人的法眼。为了除掉孙殿英,阎锡山想出来一条毒计:他向蒋介石提出,让孙殿英到西北地区担任“甘宁青三省屯垦督办”,并且对孙殿英许诺,为其提供军需支持。当时的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是被称为“四马”的马鸿逵、马鸿宾、马步青和马步芳的地盘,阎锡山这招“驱虎吞狼”,目的无外乎是要消耗孙殿英的兵力,除掉这个心头之患。早就领教过孙殿英的反复无常的蒋介石,当然也乐得落井下石,不光同意了阎锡山的提议,还暗中通知宁夏的马鸿逵早做准备。


自打盗掘清东陵以来一路顺风顺水的孙殿英,没能看穿蒋介石和阎锡山的阴谋,结果不光在银川城下损失惨重,还被逼的差点再度落草为寇。最终还是阎锡山本着“做人留一线”的原则,派兵把孙殿英和他的残部捞了回来。经此一战,孙殿英成了光杆司令,只能夹起尾巴在太原郊区的晋祠镇寓居。


不过,赔光本钱的孙殿英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像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一样,苦苦寻觅着翻盘的机会。对他而言,好在当时的中国形势动荡不安,只要有战争,像他这样的军阀就不愁找不到表演的舞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早在一年多前就被宋哲元任命为冀南保安司令的孙殿英,终于看到了转机。日军全面侵华后,孙殿英又被宋哲元任命为冀北民军司令。他打着这个旗号,在房山一带收容从北平城溃退下来的士兵、警察甚至土匪,很快便有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随着日军的步步紧逼,孙殿英带着人马也撤回了山西晋城,而他的队伍也扩充到了两万多人。


有了人马,孙殿英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1938年的夏天,他像十年前一样,用从东陵盗掘的珍宝贿赂了蒋介石眼前的大红人戴笠,并经其介绍见到了蒋介石。在蒋介石面前,孙殿英不但百般讨好,还捶胸顿足地对自己过去的两面三刀表示忏悔。我们不知道蒋介石是不是因此真就原谅了孙殿英,但他显然是觉得在孙殿英身上还有很多可供利用的价值。


于是,蒋介石在谈话后,给了孙殿英一个暂编第五军的番号,后来又将其转正为新编第五军,归由第三军团长庞炳勋指挥。蒋介石的这番举措,不仅令孙殿英感恩戴德,更让他觉得蒋介石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靠山。


1943年4月,日军在太行山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针对在此地驻防的孙殿英部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意图拔掉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地区的这个唯一的根据地。消息传来,孙殿英大惊失色,因为他此前为图自保,早已和日本人搭上了线,暗地里还安排过自己的亲信旧部去给日本人当伪军。


现在有很多人说孙殿英在抗战前期和日本人的种种暧昧行为,是早早地就为当汉奸做好了准备,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符合他一贯的办事原则。因为他之前在各家军阀之间跳来跳去,目的都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维持自己的独立性,并且从中攫取利益。而带着部队当伪军,对他而言是远没有窝在太行山当土皇帝舒服的。


反正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孙殿英和他的部队在这次“扫荡”中投降了日军是不争的事实。当了汉奸以后,孙殿英不光没有愧疚之意,反而干得挺起劲,还帮日本人出谋划策,诱降了自己的老上级庞炳勋。这两人虽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当时在国军里的地位也都不低,因此对于他们投降的事,日本人很是重视,还把二人分别封为伪军第二十四集团军的总司令和副总司令。可反观重庆那边的媒体,对于这两人投敌的事情,却连一个字都不跟大众提及,全当没发生过这么大的一件事情。


这个情况看上去十分反常,但如果你了解国民党当时对伪军的态度,就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了。因为许多当了伪军的国民党军队,就是在蒋介石的默许甚至是支持下投降的!孙殿英当然也不例外。为了让蒋介石相信他的诚意,孙殿英还保护了当时派驻在新五军的中统、军统人员,让他们安全地离开了沦陷区。既然如此,重庆国民政府不但不对孙殿英的投敌行为加以追究,还按时给他的眷属和余部发工资,那就简直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


到了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蒋介石为了和共产党争夺胜利果实,将孙殿英等一批伪军头目,委任为各“先遣军”的总司令,让他们在各自的地盘上牵制八路军,协助国民党的特派员搞“接收”。1946年2月,蒋介石更是跑到豫北,在新乡特地召见了孙殿英,鼓励他继续为蒋家王朝卖命,还跟他一块儿拍了一张合影,以示对他的恩宠。


经过这样一番拉拢,孙殿英对蒋介石的好感大增。他不光死心塌地的为蒋介石效力,还主动向上级长官孙连仲请缨,申请率部调防到汤阴,阻止共产党的军队进入江南地区。他以为,国民党在抗战结束后兵力和地盘都远大于共产党,自己只要能在战争一线多刷战功,就不愁在将来升官发财。


精明一生的孙殿英,唯独这次彻底打错了算盘。1947年3月,解放军调集重兵围攻汤阴的孙殿英部,为了减少伤亡,在战前还曾特地给孙殿英送去过一封劝降书。但自恃兵强马壮的孙殿英不但置之不理,还叫嚣道:“现在谈这些太早啦,等我把这三千发炮弹打完再说!”


孙殿英没想到,仅仅过去十天时间,他的部队就伤亡惨重,丢掉了汤阴城外围的所有据点。眼看就要被解放军包饺子的孙殿英,此时也顾不上什么“建功立业”了,他急忙向孙连仲请援,但后者派去的部队,也被解放军以最擅长的“围点打援”战术歼灭。


这一回,再没什么人能够“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孙殿英一把了。心知不敌的孙殿英,此时又想起了自己最拿手的见风使舵。他找来解放军的代表,向其表示愿意投降,解放军方面则要求他对外发通电,声明全军起义。就在这时,命运和孙殿英开了一个大玩笑,当他的秘书为他写好稿子时,汤阴城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他们左找右找,却找不到发报员在哪儿!就在这个当口,解放军已经攻进了城内,孙殿英和他手下的人全部被俘,原本能得到的起义待遇,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沦为阶下囚的孙殿英,并没有像他当初所担心的那样,因为过去的种种劣迹,而受到解放军的虐待。相反,刘伯承在见到他时,还曾亲自为他松绑,设宴款待,希望能够感化这个老军阀,让他重新做人。但习惯了作威作福的孙殿英,压根儿就没这个心思,再加上现实和过去的巨大反差让他十分郁闷,没过多久,这个恶贯满盈的“东陵大盗”,就因忧郁成疾,一命呜呼了。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欢迎您继续收听《清代皇陵秘闻录》,探索皇陵中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轻轻摇曳Ly

    孙殿英居然也算得了善终,唉~

  • 寒风云间

    慈禧的陵墓被盗被毁,也不能全怪孙殿英!她腐朽奢靡享受挥金如土,何曾考虑过天下老百姓的死活?她贪恋皇权干预朝政打击操控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对得起爱新觉罗的列祖列宗吗?她对外国列强卑躬屈膝软弱无能,最终葬送了满清王朝,所以她死后被开棺抛尸纯属报应!

  • 葑哥讲虚拟项目

    想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