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 色难

南怀瑾 | 色难

00:00
04:20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姓言名偃,吴人,少孔子四十五岁。他来问孝,孔子便说,现在讲孝道的啊,只知道能供养父母,使他们老年生活安定就好了。殊不知人生不只是为了生活,况且动物中如犬马,它们也天然地会活着,人们蓄养犬马,不是也只给它们生活吗?如果认为只要以安定生活,便尽了人的孝道,那和对待动物又有什么分别呢?人的尽孝,主要有个“敬”字,敬是性情真诚的表现,也就是人性的美德。如果缺乏了这种精神,不能使人自在安乐,那就根本不知道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了。

下文跟着是孔门弟子子夏的问孝,孔子的启示,等于答子游所问的补充说明,也就是解释孝道中敬字的表现。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就是表面的态度和颜色,人们当然也做到了孝父母,有事呢,子女便先做了,有好的酒食呢,也先奉献给父母吃了。可是在做的时候,那种态度和颜色,是苦苦咧咧,或者冷冰冰的,勉勉强强的,那就是“色难”,父母吃下去,也会不消化的。他说:“曾是以为孝乎?”是说,这样也叫作孝吗?扩而充之,人之所以为人,无论持身齐家或治国,学问修养达到诚敬的程度,固然很难,如态度和颜色,能做到“敬”字,也已经很不容易了。有许多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确也诚心做好,可是当他在做的时候,那种态度和神气,实在使人受不了。以那种态度处事对人,纵然是做好事,他的后果也是很难堪的。所以这一则,也放在《为政》篇中,孔门弟子的用心,是很值得深思的。


——南怀瑾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迷朵朵迷

    坚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