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 以无事取天下

南怀瑾 | 以无事取天下

00:00
18:12

修习禅那如何修呢?佛在这里告诉我们观心法门。观什么心呢?观后天妄想心,在静中反观自己的起心动念,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念头,一个一个都很清楚,心中了知“生住灭念”。我不晓得诸位的经验如何?真正的修行没有不观心的,对自己的思想念头来去要清清楚楚才是修行。有很多人记忆力不好,修观心法门,记忆力一定会好起来,越放松,影像越容易留;越空越容易装下东西。


修行人要做到心念随时空,禅宗祖师教我们修行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心中不求什么事。常常有人告诉我明天要怎么样怎么样,我烦起来,就告诉他:你好多余,明天有没有我还不知道呢!管他明天干嘛?这就是无心于事。还要无事于心,所有的事不装到心里头,过了就算,发脾气,要发就发,我发起脾气比谁都大,一边发脾气一边心里还在笑。有同学问我某人这件事怎么处理,我说骂都骂了,还要怎么处理?骂他就是处理了嘛!你还要他怎么样?错了已经错了,你打死他也错了,错了还挽得回呀?


对于每一个念头还须懂得分辨善恶,对于自己心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念念清楚,在《瑜伽师地论》里称为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这就是修心、修行。许多人学佛修行对于自己讲的话都搞不清楚,都没有好好的观心,都不晓得观照自己的内心。念念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才是正修行之路。你们想求智慧,求福德,要如此修法。为什么呢?把心观察清楚,这就是智慧;假如对自己的心念不清楚,那是细昏沉,因为落在细昏沉中,所以智慧发不起来。怎么说这也是修福德呢?对于自己心念的是非善恶都清清楚楚,把恶念拿掉,善念增加,功德自然增长。所以,观心法门有如此重要,尤其号称学禅的朋友们,特别注意这个法门,连这个最基本的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禅?不要自欺欺人。


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
*****


“无事而生定”,真正打坐修定,就是说你的心里一天到晚觉得无事,心中无事嘛,就真正得定了。为了达到心中无事的境界,打坐是训练自己的初步方法,不要认为打坐就是定,就是修道;如果打起坐来,心中还是很忙,又念咒子,又搞什么气脉啊,守什么窍啊,这里守那里守,生怕身上跑掉一块骨头那样!这不是在修道,是坐在那里心中开运动会,坐驰!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孔子这一句话,把修道的方法也告诉你,“无事而生定”。


真正的定,所谓做到无事,是于事无心,于心无事;这才真得到定了。定啊!并不是说你万事不管,盘腿坐在山上,心中无事那叫道;那个是半吊子道,半道;要于事无心,能够入世做事情,心中没有事,这就是工夫了。一天到晚地忙,可是心中没有事,于事无心,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过了就没有了;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心中不留事,这样才是真做到无事。无事嘛,就是定了。


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
--------------


人世间没有一样不颠倒,众生颠倒,知见不正,样样颠倒。不颠倒,就成佛了。佛是什么?中国禅宗祖师说佛是无事的凡夫,没有事的平凡人,哪个人能够做得到?都是无事生非,都在颠倒之中。如何才不颠倒呢?明代大诗僧苍雪大师有首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这才不颠倒!这才有资格参禅。


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
*****
 
所谓“心”的现量境界,是我们没有起意识思维,更没有动用知性的分别思量作用时,即没有睡眠,也没有昏昧的情况,好像无所事事,但又清清明明的存在,那便是“心”的现象。例如,明代苍雪大师的诗说: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事实上,当我们心中无事,意识不起作用,当下忘去“所知”的分别活动,好像空空洞洞愣住一样,这便是“心”的现象。通常一般人,尤其是大忙人,偶然一刹那之间,有时候,都会碰到这种情况,不过,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时,反而会起恐怖,自己会怀疑自己脑子有问题,或是心脏停止活动。便自寻烦恼,凭一知半解的医学常识,找医生,量血压,检查心电图,大多就因为自起恐慌而真的生病了。事实上,这起因是一种人我自己的心理病。如果在这种状况中,坦然而住,反而得大休息。不过平常没有经验,对自己没有认识,没有信心的,刹那即成过去,是不可能长久保持这种现量状况的。


原本大学微言》(东方出版社)
--------------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句偈子,作为同学们的参考:“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下句则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有时且念十方佛”,说明全心全意念佛,将佛深深印在心上。“无事闲观一片心”,念佛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杂想空,佛号也空。此时真正进入念佛境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同于《维摩经》云,“心净则国土净”,净土自然现前。


《定慧初修》
*****


希望你们今后的修持,尽可能的还是走禅净双修的路子,有禅有净土,这个禅不是禅宗的禅,是静坐禅修的禅,“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这样才能稳当。同时也可以以此自利,以此利人,自利利人都很方便。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


“以正做人,以奇做事,以无事创业”。“无事”如何能创业?这就是真本领了。试看,一个人躺在床上睡觉,真正是无事,那会不会创业?“以无事取天下”这句话,是老子学术思想的精华所在,这要特别注意。有一种人,有道德、有学问、又无心于取天下,但他的道德修养,反为天下所归。我们中国上古史中有榜样,尧、舜、禹乃至于周朝的文王父子,尤其是文王,都是“以无事取天下”的。最高的原则是道德,是无所求,对百姓毫无所求,这就是“以无事取天下”的道理。
*****


“为无为,事无事”,这是说,一个人看起来没有做什么事情,可是一切事情无形中都做好了。这是讲第一流的人才,第一流的能力,也是真正的领导哲学。下面加一句“味无味”,世界上真正好的味道,就是没有味道的味道,没有味道是什么味道?就是本来的真味,淡味,那是包含一切味道的。
 
世界上的烹饪术,大家都承认中国的最高明,一般外国人对中国菜的评价,第一是广东菜,第二是湖南菜,第三是四川菜,等而下之是淮扬菜、北方菜、上海菜等。这种评论是很不了解中国的烹饪。真正好的中国菜,无论标榜什么地方味道,最好的都是“味无味”,只是本味。青菜就是青菜的味道,豆腐就是豆腐的味道;红烧豆腐,不是豆腐的味道,那是红烧的味道。所以,一个高手做菜,是能做好最难做的本味。有一个学者朋友,也做过校长,大家都晓得他会做菜,但他不轻易为人做菜。临时到他那里,他只好自己动手了。随便一个蛋放上一点盐巴,东一下西一下地炒,味道就好吃得很。那是靠火候,就有很好的本味。
 
中国人讲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来往,平常很平淡。但这并不是说冷漠无情;朋友碰到困难,或生病之类的事,他就来了。平常无所谓,也许眼睛看看就算打招呼了,可是有真热情。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淡如水”,友情淡得像水一样。大家都喝过水,试问水有没有味道?粗心大意的人一定说水没有味道,那就错了。水是有味道的,什么味道?“淡味”,也就是“无味”。
 
老子上面讲了“为无为,事无事”,我们容易懂,但后面为什么加一句“味无味”呢?难道老子教我们当厨师吗?这句话,其实也就是解释上面二句,说明真正的人生,对于顶天立地的事业,都是在淡然无味的形态中完成的。这个淡然无味,往往是可以震撼千秋的事业,它的精神永远是亘古长存的。比如一个宗教家,一个宗教的教主,在我们看来,他的人生抛弃了一切,甚至牺牲了自我的生命,为了拯救这个世界。他的一生是凄凉寂寞、淡而无味的。可是,他的道德功业影响了千秋万代,这个淡而无味之中,却有着无穷的味道。这也是告诉我们出世学道真正的道理,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学问修养,以及修道的原则。
 
很多青年人到处在学打坐、学佛、修禅,以及研究一切宗教,找科学超生命的力量。这样的年轻人,中外都有,但都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就是方法上错了,都是以有为法去做,因此,不能接触到最高的道体。所以,必须要“为无为,事无事”,学道也要“味无味”,以这个原则,慢慢才可能接近形而上的道体。所以,不论是想打通任督二脉,或者是用其他各种的方法,都是有为法,都是“无事生非”。像一则笑话说,《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妈妈是谁,回答姓“吴”,因为“无(吴)事生非(飞)”。诸葛亮的妈妈是谁?周瑜说,“既生瑜何生亮”,所以诸葛亮妈妈姓“何”,周瑜的妈妈姓“纪”。这个笑话也是说明,很多人学道学佛上不了路,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既生瑜”、“何生亮”、“无事生非”,不能做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境界。因此,虽然在修道,却离道越来越远。


佛家把空的修法,作为最高的修法,因为无坚而不摧。道家的观念,是用至柔之阴,也是无坚而不摧的道理。做人与做事,遇到难处,天天在想这件事如何解决,却永远解决不了,越想越糟,最后钻到牛角尖里去,处理得还是一塌糊涂。这时最好把一切放弃不管,让它完蛋;但是真让它完蛋,那个蛋偏偏不完。老子说,由此原理,可以知道无为之有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靠不住,真正的真空则无为,无往而不利。


老子他说》(东方出版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幽灵禅杖

    感恩南师,感恩主播

    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回复 @幽灵禅杖: 感恩善友,祝福慧增长

  • 听友214561038

    呕心沥血哺育大众功在当代利于千秋

    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回复 @听友214561038: 是的,南老师告诉我们做人的胸怀。感谢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