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般若品》 惠能的顿悟法门:识自本心(上)

第十三讲 《般若品》 惠能的顿悟法门:识自本心(上)

00:00
11:00

       原文:“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喜马拉雅的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上一次我们讲到佛教的经书有很多,但是每部佛经都是因人而设,各有作用。为什么呢?惠能说:“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修多罗”是梵语,是“经”的意思。“十二部经”指把佛陀所说的佛法,依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种类,又作十二分教、十二分圣教、十二分经(即长行、重颂、授记、孤起、无问自说、因缘、比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这句话是说,佛教里的所有这些经书,都是因人而设置的。佛陀不是无的放矢、一个人在自说自话,而是针对众生的不同情况来说这些内容的。因为众生有了这个烦恼,佛陀才会开出这个药方来。每位众生的烦恼是不同的,所以药方也是不同的。上面已经提到,人有“八万四千尘劳”,所以佛说也有相应的“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佛陀要做到这样,需要大智慧,所以说“因智慧性,方能建立”。可见,所有一切经书,都是因人而设。若是没有了众生这个对象,这些经典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正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人。若无一切人,何用一切法”“万法本自不有”“万法本自人兴”。从这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来,佛教非常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一切说法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来的。离开了人,一切都是子虚乌有,毫无用处。佛教的这种精神也是契合中国本土文化精神的。并且,这里还说得非常实际。人“有愚有智”,愚昧的人遇到烦恼,就应该向有智慧的人请教,有智慧的人则应该毫无保留地给予帮助。惠能还做了个比喻,说愚痴的人,就像小孩一样,有智慧的人就像大人一样,小孩子有不懂的事问大人,大人就应给小孩子解说缘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合乎道义的事。而当愚痴的人忽然间悟解心开,那与有智慧的人也就没有什么分别了。

        虽然每部经书都是因人而设,众生有了烦恼都可以从里面找到对应的佛理来化解。但是,惠能也说了,重要的是要了悟,有了经书不去感悟,不去修行,即便是佛,也会变成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就是说若是在经书里看到一段特别适合于你的佛理,而你又在一念这么短暂的时间里,想通了,觉悟了,即便你是一个平凡的人,这个时候也就已经是佛了。我们平常说的“佛者,觉悟也”就是这个意思。在这里,把迷惑的众生与觉悟了的佛定位得很清楚,要么是迷惑的众生,要么就是觉悟了的佛,不存在中间地带。你迷了,是众生;觉了,就是佛。看得出来,惠能在这里把成佛的标准降低到了让你难以置信的地步。只要一个念头悟了,就马上是佛。若是持续在每个念头上都能悟的话,那念念都是佛。同样,惠能也把成佛的难度增加到了让人无法接受的程度,那就是若是在一个念头上迷惑了,你就马上在这个念头上由原先的佛变成了众生,若是在每件事上念念都是迷惑的,那你也念念是众生了。所以,成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要做众生,还是要成佛,决定权在你自己。

        接着惠能就说了:“故知万法尽在自心。”故知,就是所以才知道的意思。万法,是指一切的念头,包括了悟的念头与迷惑的念头。知道什么呢?知道一切念头的出现原来都是从自己心里生出来的。既然如此,“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顿见”就是立刻可以见到。见着什么?见着了“真如本性”。这是一个外面世界再大、再花哨,都与我无关的清净状态。所以,要从自己的心这个根源上找问题,只有把心控制好了,不让心胡思乱想,在外奔驰不休,把它给降伏住,让它一直处在一个清净的状态中,自然也就见到了“真如本性”。

        下面提到了一部佛经《菩萨戒经》,这部经又名《梵网经》,是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所译。戒是这部经最受重视的一部分。《梵网经》所说的戒,称为梵网戒,最大的特点,就是消除了在家与出家的区别。强调学佛最大的目的是启发自己的佛性,若是在家劝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恭敬佛法僧三宝,并处处慈悲济世,践行菩萨道,就与出家做和尚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谓“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部经所说的“戒”,也称为“佛性戒”。这个说法,与惠能一贯的主张是不谋而合的。近代太虚大师提倡的“人间佛教”,大概与此也有一定的关系。这部《菩萨戒经》在《坛经》里有很高的地位,除了《金刚经》《维摩诘经》之外,算是提及的第三部印度经书。所以,惠能就引用《菩萨戒经》上的话,说“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就是说我本来的自性是清净的,没有污染。只要牢牢记住,并坚定不移、信心具足地按照这一点去做,就可以成佛了。按照这种说法,成佛就变得很简单了,而且对每个人都非常平等。我见到自性,就成佛;你见到自性,也一样成佛。可以不问你的出身、来历、贫贱、富贵,不问在家、出家,没有任何的约束与规定,只问你想不想要,如果想要就马上可以实现成佛的“梦想”。所以,这种成佛精神也是比较“平等”“自由”的。

        成佛虽然很平等,只要见着了自性就可以,但是,惠能说,那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他说要“即时豁然,还得本心”。我刚才讲了,惠能的思想也受到了印度的佛经《维摩诘经》的影响,这句话就出自《维摩诘经》。“即时”,就是不要等一等,要马上、即刻。等一等说明还有迟疑,还不够自信。不能等,要“一超直入如来地”。你想那些拔刀持剑者狭路相逢之时,在出招拆招之际,说“我要想一下,等想好了,你再出招”或“等我想一下再去拆招”,这么一想、一等,脑袋还会在头上吗?一等就不行了,那“豁然”就会跑得无影无踪。这个“豁然”就是突然开悟、贯通,是意想不到的,也不知道怎么就“还得本心”,知道我的心是个什么样了。这真是妙不可言,非亲自体验一番,用语言文字怎么说都是说不清楚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永永0099

    一念通一念成佛,念念通念念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