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65岁那年,被宋孝宗召进京城,担任一个很古怪的官职:膳部[shàn bù]司郎中。膳部司,御膳房的膳,部门的部,司令的司。郎中,就是古装剧里对医生的称呼:“请郎中号号脉,我儿这病有没有见好?”
不过,陆游并不是医生,他要当的郎中,是一种官衔儿,位居尚书、侍郎、员外郎之下。假如说,尚书相当于部长,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员外郎相当于司长,那郎中就相当于处长。也就是说,宋孝宗让陆游去膳部司当处长。
膳部司又是一个什么衙门呢?它是礼部的下属单位。在唐宋两朝,中央有六个部:管人事的吏部、管财政的户部、管国防的兵部、管建筑的工部、管司法的刑部,以及管文化教育和外交工作的礼部。
礼部下面又有四个司,分别是礼部司、主客司、祠部司、膳部司。礼部司负责文化教育,主客司负责招待外宾,祠部司负责各种祭祀,膳部司则负责为前面三个司提供饮食方面的后勤服务——当礼部司宴请新科进士、主客司宴请外国使臣、祠部司为皇帝祖先准备供品的时候,膳部司的工作人员都要到场,负责操办所有的饭菜、酒水和供品。
换句话说,膳部司就是礼部下面的饮食服务总公司,陆游这个新上任的膳部司郎中就是饮食服务总公司的中层领导。让一个大诗人去饮食公司当领导,开什么玩笑?
还真不是开玩笑。遥想当年,诗圣杜甫的祖父、近体格律诗的开山鼻祖、杜审言杜大人,就在饮食公司当过领导。杜审言当的是膳部司员外郎,比陆游这个膳部司郎中高一级。
宋孝宗之所以让陆游去做膳部司郎中,绝对不是侮辱,而是出于信任。宋孝宗比陆游小两岁,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喜欢读陆游的诗。换句话说,他是陆游的粉丝。
另外,宋孝宗跟陆游还有一层亲戚关系。这层亲戚关系说起来有点儿七弯八绕:陆游有一个姨妈,是宋仁宗第十个女儿秦国公主的儿媳妇。而秦国公主是宋高宗最敬重的太姑奶奶,宋高宗又是宋孝宗的义父。
总结起来就是说,陆游是宋孝宗的义父的太姑奶奶的儿媳妇的亲外甥。真够绕的~宋孝宗知不知道这层亲戚关系?他当太子时就知道了。实际上,陆游小时候进宫拜见秦国公主,还跟宋孝宗见过一面,两个小伙伴还在一块儿玩过。
宋孝宗既是陆游的粉丝,又是他的小伙伴,为什么不早点儿提拔他,非要等到陆游六十多岁的时候,才让他去当这个官位不高,并且工作琐碎的膳部司郎中呢?
这不怪宋孝宗,只能怪陆游自己。
其实,宋孝宗早就提拔过陆游,他刚当上皇帝,就把陆游调进枢密院担任编修,相当于国防部的机要秘书。但是陆游不领情,当着大臣的面儿,揭宋孝宗的短,说宋孝宗过于宠信早年当太子时的幕僚,纵容幕僚跟宫女打情骂俏,有损朝廷的威严。宋孝宗一生气,就把陆游赶出了国防部,下放到镇江当小官去了。
之后,陆游一直在地方上当官,再也没机会重回京城。直到陆游65岁那年,宋孝宗也到了六十多岁,想把皇位禅让给太子,想起陆游的才华以及当年跟陆游的交情,心一软,算了,让你老小子回来吧!于是把陆游安排到了膳部司。
宋孝宗为什么不让陆游担任更高的官职呢?因为此前陆游在地方上也没有当过一把手,最高只做到通判,也就是副市长,级别不够,只能平级调动。
好了,现在故事来了。
陆游刚刚当上膳部司郎中,宋孝宗就退了位,太子宋光宗荣登大宝。老皇帝退位,新皇帝登基,这可是国家大事,地方官要上表道贺,东边的朝鲜和南边的越南要派出使臣,就连北方的金国也要派代表到场。
各国的使臣来到临安城,礼部当然要出面接待,用一场规格很高的宴席来款待外宾。这场宴席由谁来操办?当然是膳部司操办。陆游作为膳部司郎中,当然要亲自上阵。
在其位就得谋其政,陆游在膳部司一把手的指导下,率领一帮下属忙活开了。选派大厨,指派杂役,采购食材,准备餐具,布置场地,制定宴席规程,跟其他部门做沟通,忙得不亦乐乎。
然后呢?一场盛大的国宴正式开场了。
宴席开了场,陆游还不能闲着,因为他们膳部司还有一项工作:负责监督整场饭局的饮食安全,既要防止不法分子在饭菜里下毒,又要保证菜肴和酒水保质保量,以免外宾们吃坏了肚子。
在那场宴席上,宰相、副相、礼部尚书这些大领导,陪着外宾觥筹交错。陆游和他的同事呢?坐在大殿的一角,一边吃饭,一边检测着饭菜的质量。陆游官职不高,没有机会跟外宾交谈,他心里很难受。陆游为什么难受?是因为准备这场宴席太过劳累吗?不是。是因为没有机会陪外宾喝酒吗?也不是。他之所以难受,是因为他看到了金国使臣。
几位金国使臣坐在首席,指手画脚,趾高气昂,而负责陪客的南宋大臣只能唯唯诺诺,看金国人的脸色。我们知道,陆游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一辈子都跟金国势不两立。
陆游刚学会走路的时候,金兵就攻进了开封,灭掉了北宋。陆游跟着父母向南逃难,先逃到绍兴老家,金兵打到了绍兴;他又跟着父母逃到浙江东阳,在东阳度过了整个童年时光。
陆游当的是文官,可是他一直都渴望走上战场,跟金兵打一仗。他四十多岁的时候,主动请求去四川和陕西交界的地方当官,因为那里是抗金前线的西线。他在西线给军区司令王炎当文职参谋,在起草军事公文的同时,还不忘学习骑马射箭、使刀弄枪。
陆游能把一杆几十斤重的大铁枪使得虎虎生风。有一回他率领亲兵巡查阵地,傍晚回营,路上撞见一头猛虎,他竟然抡着铁枪冲了上去,一枪扎进老虎的嗓子眼儿,单枪匹马杀死了一只老虎。
这件事是陆游一生的骄傲,后来陆游在他的很多诗里都回忆起这件事。他在诗里说:如果朝廷跟金国决战,我陆游马上投笔从戎!但是在他80岁之前,南宋朝廷始终不敢跟金国决战,只敢防守,不敢进攻,每年给金国送去大批的岁币和丝绸,用钱来买平安。陆游愤懑,憋屈,不开心。他辛辛苦苦准备的国宴,坐在首席的却是金国使臣,他心里好受得了吗?肯定不好受。
不过陆游很理性,他爱国,但他不是愤青。他活了六十多岁,参加过抗金西线的防守工作,知道南宋跟金国比起来,军事实力还有很大差距。陆游更懂得外交礼仪的重要性,如果他耐不住性子,冲到金国使臣跟前,捋起袖子揍人家一顿,那就成了南宋外交史上最不光彩的一笔,马上就会给朝廷和人民带来灾难。
所以陆游只能忍,一直忍到国宴结束。
陆游80岁那年,皇帝换成宋宁宗,领班宰相是韩侂胄,君臣二人野心勃勃,派出几十万大军进攻金国。陆游高兴坏了,他年迈无力,没办法参战,于是把大儿子送上了战场。可非常不幸的是,那场伐金的战争遭到了惨败,南宋被迫再次向金国求和,被迫用更屈辱的条件和更多的岁币来换和平。
六年以后,陆游在愤懑和忧愁中去世。临死前,他把儿子们叫到床前,吟了那首著名的《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对金国的战争一再失败,原因有很多,今天我们不再探讨,我只想赞颂陆游在那场国宴上的表现。他懂得克制,知道以大局为重,是真正的爱国者。
懂得克制,是很重要的品质,不仅仅是外交场合,在生活上,在工作中,我们要想做一个成熟的、负责任的成年人,有时候也要学会克制,因为冲动不仅误国,也会误了家庭,误了事业。
学会克制。想起来王天风对明台说“你有克制的自由”。
玉见莉 回复 @君奕铭风: 播了七年的《伪装者》,我这两天才开始看
刘老师读陆游这首诗读得太有感情了,眼眶湿润!
只有九十集吗可以有新专辑吗?舍不得( •̥́ ˍ •̀ू )
陆游真“虎虎生威”!
说穿了是接待处呗
示儿读的太感人了。泪目
陆游~钗头凤写的真好啊~一词传颂千古
君儿,我来啦
榛果糖 回复 @DRXIE谢: 喂喂,叫得太亲密了
示儿读的太好了
《示儿》读得太好了,那种悲愤又有所期待的感觉完全感受到了,刘老师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