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匣子:中国人过年走亲戚的标配
直到90年代初,中国人过年串门儿,走亲戚,标配的礼物,就是拎一个点心匣子。要是去医院看病人,送点心匣子烟酒什么的就不大合适了,标配是拎几瓶水果罐头。
那时候小孩特别高兴的两件事,一件是跟着大人去医院看病人。到了医院别的不干,两只眼睛就死盯着病床边上的小床头柜。那里边装的全是罐头,病人看见有孩子来了,最起码得当场开一个罐头。
再一件高兴的事就是过年,家里来客人。那段日子,只要家里来人,肯定不能空着手,但凡上门这主手里有个点心匣子,家大人还没怎么着呢,小孩当场眼睛就得一亮,抢着把东西给接过去。
家里大人说,点心匣子不能动,留着送人,一般也不会当天就给送出去,多少都得在家存几天。点心匣子跟家放着,怕小孩乱动,怎么办呢?一种办法是搁在柜橱里,外头上锁。
最折腾人的就是搁在柜顶上,再不就是过去那种老房子,有房梁,搁在房梁上。点心匣子放在家里这几天,见天儿盯着这匣子。就盼着父母万一不串门了,这匣子没准儿就能自己留着吃了。
点心匣子最多跟家放上十天半个月,父母也是换上新衣服,拎上这点心匣子,再搭点别的东西,上别家家串门去了。
点心有三宝,桃酥,槽子糕,萨其马
眼下要想吃个点心匣子,不算什么难事,去超市花100来块钱就能买一个。回家打开盖一看,除了带馅儿的就是奶油的。
这类高级点心过去的点心匣子里边没有。就拿80年代来说,北京二环以里最常见的点心匣子就是槽子糕为主体,稍微点缀两块酥皮点心和两块萨其马。
出了二环的京郊农村,点心匣子的水平就更低了。桃酥为主体,点缀两块槽子糕。直到30多年以前,中国老百姓平时过日子常吃的点心也就3种。萨其马,槽子糕,外带桃酥。
老北京有句俗话,离了你这个臭鸡子儿,我还就不做槽子糕了。大概意思就是说,甭管什么事,离开你,爷们儿照样玩得转。
槽子糕各地的叫法也不一样。我小时候北京也管它叫鸡蛋糕,简称蛋糕。蛋糕在北京为什么又叫槽子糕呢?
明清两朝北京紫禁城里边有好多太监。太监您都知道身上缺零件,忌讳类似鸡呀、蛋呀这类字眼。当时的北京老百姓就得想办法,找别的字代替。
槽子糕是把白面、鸡蛋、糖这些东西加水调在一块打成面糊。再把面糊倒在一个一个圆的小槽子里,进烤箱烤出来的,所以就叫槽子糕。
点心过去是句骂人话
萨其马要是再升级弄个造型就叫蜜供。您听马三立先生说的经典段子《开粥厂》,讲到过年的时候,开头就说年歇五尺高的蜜供,北京正明斋定做。
正明斋这个买卖眼下还在。公元1864年开业,最早的老店在前门煤市街。全称叫正明斋饽饽铺。
老北京人管点心不能叫点心,得叫饽饽,因为过去有种酷刑叫凌迟,为了让犯人少受罪,动刑的时候,趁周围的人不注意,先跟犯人心口上扎一刀,有个专门的说法就叫点心。
明朝嘉靖年间,绍兴有位大才子徐渭,写了个剧本叫《雌木兰替父从军》。里边有句台词是最早白纸黑字用了“饽饽”这两个字,说的是“才叫小环买得几个热饽饽, 你拿着路上也好嚼一嚼”。
不到100年以前,所有用面做的吃食,在北京都可以叫饽饽。饺子也可以叫煮饽饽。现在您去京郊农村,农民还有这样的说法。贴饼子不叫贴饼子,得叫贴饽饽,简称饽饽。
饽饽铺得玩儿“暗箱操作”
现在您去商店买点心,全是玻璃柜台,卖什么点心都能看见。以前的饽饽铺不一样,玩的是“暗箱操作”。点心都跟红漆描金的木头箱子里放着,箱子全带盖。
为了不落,土平时都是盖着盖儿。主顾进了店要什么点心,直接跟掌柜的伙计说,人家开开箱子现给您拿。
因为那时候真正能吃得起点心的都是大户人家,兜里有俩儿闲钱。饽饽铺卖的都有什么点心,自己平时愿意吃哪几样,心里都有数。
真要是说闲的没事,就想进饽饽铺转转过过眼瘾,人家还不乐意接待。点心装箱子里盖着盖的意思就是闲人免进,咱们互相别瞎耽误工夫。
眼下这日子口,搁在过去正是饽饽铺最赚钱的时候。以前的大户人家,不光平时零着买点心吃,逢年过节赶上个红白喜寿事,还讲究供饽饽桌子。
眼下您去山西、陕西那边,老百姓赶上重大日子都得蒸花馍。人家主要是为了看也不是不为吃。有一种年糕塔就是拿年糕做成各种造型,摆成一堆。主要也是为了上供不为了吃。
老北京的饽饽桌子跟这个意思差不多。先得有张木头方桌,然后各种点心装在铜盘子里往桌子上放。一层放满了再往上摞一层,摆成一个塔的造型。按当时的规矩,一个饽饽桌子最少得摆三层点心,最多可以摆到二十一层。
搬砖的副业是搞烘焙
饽饽桌子每到过年还有个季节性很强的品种,就是马三立先生说的蜜供。蜜供一般只能是过年,或者说入了冬以后才有人做,夏天不成。
做蜜供饽饽桌子,饽饽铺的伙计就没那技术了,必须请外援。就是传统的泥瓦匠。眼下建筑工地还是这个规矩,每年入了冬,大概12月以后基本就停工不干了。
传统的泥瓦匠也是这样,冬天必须得停工。传统的泥瓦匠冬天差不多就两种副业。一个是走街串巷卖萝卜。
直到90年代末,卖萝卜还有这么个讲究,就是得拿萝卜刻一朵花,用竹签子挑着,插在那当幌子。
100多年以前卖萝卜的更讲究,光会刻花还不成,必须能拿萝卜刻出各种造型来。普通人没这个手艺,泥瓦匠会砖雕刻花,冬天正好刻萝卜。
再一个副业就是去饽饽铺帮着做蜜供的饽饽桌子。泥瓦匠平常都是砌惯了砖头,抹惯了灰的主,让他拿萨其马做个造型,盖个小白塔。那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做蜜供饽饽桌子比普通的饽饽桌子更省事,盘子都不用,直接就是光板桌子,刷干净了,大堆的萨其马往上招呼,泥瓦匠跟砌砖抹灰一样,弄出造型来。
这种饽饽桌子做的时候本身就不是特别卫生。做好了还得放在家里摆着,从年三十儿摆到正月十五,连落灰带落土,脏的就没法说了。等到正月十五过完年撤下来,真不嫌脏愿意吃这个的还是家里的小孩。
印象深刻的是两盒糕点匣子,两瓶橘子罐头,两桶麦乳精,两瓶酒,好像是过年送礼标配
王冰0 回复 @Mrs偶然: 太喝过了,甜的很,小颗粒,现在想想应该是糖精,喉甜!小的时候觉得那个盖子是真难打开,得用个钥匙或刀撬开
核桃酥 5块,麻酱块2块。白皮若干,萨其马2块,玫瑰糕4块,马蹄酥4块,蜜麻花,
谦大爷 想听您讲一讲 艺考生 年轻人学艺术 想让您聊聊
真纸 回复 @泛青侃侃: 讲讲落榜的吧
北京的糕点,好像印象里就没好吃的
佳期V 回复 @莫莫_6re: 那您是没吃到好吃的糕点
印象深刻的是妹妹胆大总能偷吃到好东西
我叫季柏常 回复 @瑞然_p8: 那是有你兜底
太真实了,和我小时候一样一样的,最后我练就了一手绑点心匣子的技能
相声演员的魅力就是:即使是物质匮乏时代的辛酸岁月,被他们说起来也是那样的妙趣横生!
听于老师聊天,从形象到声音,总觉得生活中也是个好脾气的人
我听完之后,饿了怎么办啊?
听友416366687 回复 @芝士芝士球: 吃
谦哥您得是多有生活?小时候那点儿出息全给您抖搂出来了!忒真实!
___Qma 回复 @Totnana: 45岁以上老北京应该基本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