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1:樊星|与厄运抗争的强者史铁生

我与地坛1:樊星|与厄运抗争的强者史铁生

00:00
20:1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武汉大学的樊星。


今天来谈谈史铁生和他的散文《我与地坛》。史铁生这名字就挺硬气,他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从清华大学附中毕业,1969年就去陕北插队,也就是说他是一位知青作家。那么,什么是知青?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热词。那年月大学停止招生,一拨又一拨的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就上山下乡,这些人就是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史铁生去陕北插队,在21岁那一年有一次在山里放牛,遭遇了暴雨和冰雹发高烧以后,竟然出现了腰腿疼痛的症状。后来因为腿痛住进了医院,却再也没有站起来了,只是一场淋雨就无端瘫痪了双腿。


后来回到北京,有一段时间,他曾经非常绝望,年纪轻轻的就成了残疾人,看着母亲为自己操心,到处求医,总是失望,他曾经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曾经回忆说,双腿瘫痪以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的雁阵,就是大雁拍的阵列,他会突然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他的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一边偷偷地听着他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才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说:听说北海的花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吧。她总是这么说。因为她喜欢花,可是自从史铁生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时史铁生的回答却是不,我不去!他狠命地捶打自己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赶紧扑过来抓住他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地活,好好地活……”可史铁生却不知道母亲的肝病已经到了不治的程度,她常常肝疼得整夜整夜睡不了觉,直到她猝然倒下的那一刻,她想到的还是有病的儿子和还未成年的女儿。


史铁生的家就住在地坛附近,相比天坛、地坛不那么有名。地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后来慢慢就荒芜了,到了1980年代以后才恢复修缮。史铁生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写的那座废弃的古园就是曾经荒凉的地坛,他在那里度过了许多孤独、寂寞、冥思苦想的时光,也在那里参透了人生命运的真谛。1974年,他好不容易在北京一家街道工厂找到一份工作,在仿古的家具上画山水和花鸟,每月就30块钱工资,他每天只干半天,一个月下来只能领到15块,这活他干了7年。他曾经在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中讲述过,在街道工厂当临时工的体验,写出了生活的沉闷、无聊。


没想到不久以后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真是祸不单行。后来他不得不辞去街道工厂的临时工作,呆在家里,一门心思地写作,走上这条路可不容易,许多人都有写作的爱好,也常常会发表一些作品,但如何写出有个性也有名气的作品,却一言难尽。史铁生从海明威、汪曾祺的小说中得到启示,多数人的历史都是由散碎平淡的生活组成的,硬要编排成个万转千回、玲珑剔透的故事,那只会与多数人疏远。文学应该能使读者联想起自己的生活。后来苍天不负有心人,她的处女作《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在文学热高涨的1979年终于发表了,但他的成名却是在两年后的1983年,因为发表了怀念插队生活的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下子感动了很多人。


在这篇小说中,他饱含深情的回忆了插队的生活,那些在艰苦年代里或者平凡生活的陕北老乡,他们爱唱民歌,也与朝夕相处的牲口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饱含深情的回忆意味着他已经告别了绝望。一个人只要还有美好的回忆,就不会对生活绝望。在获奖的那一刻,是朋友们抬着史铁生的轮椅把他送上了领奖台,可以想见那一刻他是多么地开心,多么地激动。他说过:在离开陕北的时候自己明白了,乡亲们就是以那些平凡的语言、劳动、身世,教会了我如何与命运抗争,现在一提起中国二字或者说祖国二字,我绝想不起北京饭店,而是马上想到黄土高原。在这宇宙中有一颗星球,这星球上有一片黄色的土地,这土地上有一支人群:老汉、婆姨、后生、女子,拉着手,走,犁尖就像唱针在高原上滑动,响着质朴真情的歌。这是许多当过知青的作家有过的共同情感,就是:虽然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光是在下乡期间度过的,虽然那个年代里乡村的贫困令人刻骨铭心,可好不容易返回城里以后,他们魂牵梦绕的还是在农村的峥嵘岁月。史铁生告诉读者?他说: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走运的事,企图以走运来维持乐观终归会靠不住。不如用背运来锤炼自己的信心。我总记得一个冬天的夜晚,下着雪,几个外乡来的吹手,坐在窑前的篝火旁,窑门上贴着喜字,他们穿着开花的棉袄,随意地吹响着唢呐,也凄婉,也欢乐,祝福着窑里的一对新人,似乎是在告诉那对新人,世上有苦也有乐,有苦也要往前走,有乐就静静地乐。雪花飞舞,火光跳跃,自打人类保留了火种,寒冷就不再可怕。我总记得那是生命的礼赞,那是生活。这就是说是那些底层的农民告诉了他生活的真谛。


经常想想他们,也许是史铁生从暴怒无常到后来变得豁达睿智的重要原因。当然了,还有文学上的成功。在1980年代,因为一篇文学作品的轰动而改变了作者的命运,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传说非常多,那是一个许多青年做着文学梦的年代,至今令人怀念。虽然今天的网络上也常常产生一举成名的作家,可这毕竟不能与1980年代一篇佳作可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那样的轰动效应相比,毕竟在今天文化热点此起彼伏,各种时尚转瞬即逝,人们对各种轰动效应也显得见多不怪了吧。


史铁生成名了,在残疾人中可以说他还是比较幸运的,可是豁达也好,淡定也好,更糟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的肾病后来发展到尿毒症,多年里他都不得不靠一周去透析三次来维持生命,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痛苦的经历。他曾经自嘲说:自己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才写作。他只有在每次透析之后的第二天上午才有精力坐起来写作,每周可以写作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12个小时。所以尽管非常困难,每次就写几行字非常慢,但他也一直在坚持。


在这样的艰难中,他断断续续地写出了散文《病隙随笔》,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们经常说生活中有人务实,有人务虚,这个务虚就是对精神的探讨。直到2010年岁末,因为脑溢血突然的离开人世,所以他的一生格外坎坷,也格外令人感动。在今天大家普遍觉得压力山大的生存环境中,吐槽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情绪,种种的不如意使人们觉得压抑。可是一位残疾人,他却通过自己的苦苦思索,感悟了活着的不易,甚至因此产生了对于人生命运非常豁达的认识,写出了充满爱心与智慧的好作品。


所以每当大学生要我为他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推荐史铁生的作品,因为现在的大学生中稍稍遇到一点挫折,比如失恋、考试挂科、受到老师的批评等等,就痛苦不堪,甚至离家出走自己了断的。这样的事情经常听说,我就想是不是应该常常想想史铁生:他是残疾人,与不治之症抗争了那么多年,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他曾经回忆说,有一次看卓别林就是美国的喜剧大师,看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这个电影里面女主人公要自杀,却被卓别林救了,这女的说:你为什么要救我?你有什么权利不让我死?卓别林的回答让史铁生终身难忘,他说:急什么?咱们早晚不都得死。这句话让史铁生的心中怦然一动:是,咱们早晚不都得死,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不管怎么说,不管怎么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既然是这样,那何不先看看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你看这就是一个例子,它说明一次偶然看电影也能够改变对于生死的看法。所以从此不论遭遇怎样的苦楚,也都应该笑对死神。有一位作家他曾经感慨说,命运将史铁生限定在了轮椅上,剥夺了他的外部生活,他只好往内心走去,用思想做脚,越行越远,命运就是以疾病先天的遭际,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种种手法,选定人担任各种角色。史铁生曾经发过天问:为什么是我?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知道因为是史铁生,所以是史铁生。是啊,世事常常没有道理可讲。常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吧?可是生活中有时也不一定,恶也未必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还有,大家都知道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很好的励志格言,可是在生活中大家注意到没有,也常常可以看到有志者在变幻莫测的世事中迷失沉沦这样的悲剧。所以说世界、社会、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20世纪的物理学不是也产生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吗?


测不准,可见科学有时也不那么准确。所谓世事无常,所谓人生充满偶然,还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还有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这是老子的话。还有天意从来高难问,这是宋代的一位词人叫张元干,他的很有名的句子,还有现在很流行的翻脸比翻书还快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等,都是这个意思吧?都说明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有了这种意识才不会忘乎所以,也才不会偏执狂热,而能够有心理准备去经得起风吹浪打,谨慎一些,从容地生活,多少成功人士,他们都经历过命运的打击。但是另一方面,偶然还有另一层的意思,意味着生活中充满各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有时狂风暴雨过后,天空中会出现彩虹,有时错过一次良机,也许会令一次好运邂逅。因此遇到挫折困难,保持淡定的心态去迎接新的转机,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就像苏东坡在一首词中写到的那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什么叫宠辱不惊?什么叫刀枪不入?什么叫胸怀宽广?什么叫笑傲江湖?什么叫仙风道骨?这些就是。多年前记得我参加过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我向会议提交的论文就论及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宗教观,其中就谈到了史铁生的宗教情怀。开会期间,一位法国汉学家找到我,他问在当代中国的青年学者,像你这样欣赏史铁生的有多少?我回答说:我没有做过相关调查,但是好些作家一提到这个人都肃然起敬。汉学家说:我也非常喜欢史铁生,就觉得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大家心情普遍比较浮躁的环境中,还能产生这样优秀的作家,具有这么博大的情怀,非常了不起。


由此可见,史铁生的影响已经远及国外。史铁生身残志坚,这很容易使人想到另一位身残志坚的原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他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影响过从原来的苏联到中国的无数革命青年,其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投身革命,在战争中负了重伤,后来修铁路,在艰苦的劳动中又身染重病,一直到最后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绝望中他也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最终还是通过口述的方式写出了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而这正是作家本人创作的一部小说。


奥斯洛夫斯基去世的时候才32岁,可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却成为影响深广的红色经典。其中充满了革命年代的青春热情、浪漫精神,令人感动。而史铁生在与残疾的顽强搏斗中,通过写作走向了成功的故事,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的经历非常相似,可见人类中的确有一种精神,那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好,今天这一讲我们介绍了作家史铁生的人生道路,还有他与疾病抗争的精神。下一讲我们来介绍他非常有名的散文《我与地坛》,看看他是如何写地坛,如何把一个荒凉的、很普通的园子写得魅力无穷的。


这部作品为什么感动了很多人?他在文学上有怎样的感染力呢?欢迎大家继续聆听。


我是武汉大学的樊星,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断翅的青叶儿梦

    不是说,他是被机器压断的双腿吗?

  • 吾谁与归范仲淹

    讲史铁生怎么这么多无关的

  • 仙境兔灵

    急什么~咋们早晚不都得死?~……

    仙境兔灵 回复 @仙境兔灵: 哈哈~很有意思的一句话~~

  • 踏雪拾叶

    洗涤一下身心灵,听了倍感温暖。亚历山大的世界还有一座文学岛屿,供人散心鼓荡心绪,迎接不确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