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也曾想做个好人!咸丰是从何时起堕落的

52也曾想做个好人!咸丰是从何时起堕落的

00:00
20:36

【背景】


上一集咱们说到,咸丰在用人上面的眼光,可谓是一塌糊涂。朝廷里不靠谱的人,基本上都被他用了个遍,靠谱的、能办事的大臣,反而都被他拖了后腿。这就导致他在位期间,内忧外患接连不断,一直到他死,问题都没得到解决。甚至于到了咸丰朝晚期,这位少年天子干脆撂挑子不干了,一头扎进温柔乡,不是玩女人就是看大戏,完全无视掉自己皇帝的身份和职责。因此,很多人认为咸丰不仅是个昏聩无能的皇帝,而且还毫无责任感。


咱们不可否认,咸丰在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城后,确实是跟失了魂一样,把军政事务一律甩给了肃顺、奕䜣、曾国藩等人处理,他自己则迷恋上了热河行宫的生活。这种花天酒地的生活,进一步透支了咸丰本就孱弱的身体,直接导致了他因病而死的结局。


【正文】


咸丰的这种选择,在后人看来不可理喻,但对于当事人而言,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既然我登基以来,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那我还费什么劲呢?


话说回来,这咸丰曾经也确实是努力过,想要去做一个有道明君的。我们翻看史料,也不难发现,咸丰他在心态彻底爆炸之前的那些执政举措,虽然水平不咋地,但是起码态度是端正的、积极的。和朝中许多浑浑噩噩的大臣相比,更显出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


咸丰三年,也就是公元1853年的5月,太平天国派出了一支两万人规模的北伐军,目标是攻占北京,将咸丰推下皇位。别看这支部队的人数不多,里头可都是太平军从广西起义以来,一路南征北战的精锐。他们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北上,一路打到了天津附近。当时,太平军要攻占北京的消息,甚至连远在英国的马克思都听说了,可见此次北伐的影响之大。


在这样危如累卵的局势下,北京城里乱成了一锅粥,十几万百姓逃离京城,许多大臣也请假离开朝廷,活脱脱一副“树倒猢狲散”的景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咸丰召集北京的高级官员,商讨如何应对。在会议上,很多人劝咸丰放弃北京,要么迁都,要么逃往关外,避免重蹈明朝崇祯皇帝的覆辙。总而言之,大臣们的意思就是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既然北京城看架势是守不住的,不如赶紧收拾收拾跑路,免得被人一锅端了!


要是依着咸丰后来那个性格,估计不用大臣们劝,他早就做好出逃的准备了。可是这个时候的咸丰不一样,他宁可像崇祯那样吊死在树上,也不愿意苟且偷生。他对大臣们说,国君死社稷,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要我坐以待毙,不可能!于是他下旨,集结北京的精锐部队,让惠亲王绵愉、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带兵出城,阻击太平军。为了鼓舞士气,咸丰还在紫禁城的乾清门外举行了一场出征仪式,给他们打气。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咸丰自己心里也是没底的。因为之前派过去的部队,无一不被太平军打得丢盔弃甲,许多逃兵甚至是要着饭逃回北京城的。如果这次派出去的军队,也是一样的下场,那不光他咸丰难逃一死,连大清的江山社稷也要跟着玩完。好在太平军虽然英勇顽强,但劳师远征之后,他们的战斗力也已大不如前。加上僧格林沁又是一个聪明人,一改清军之前和太平军硬碰硬的打法,利用人数优势对其围追堵截,用持久战的方式,成功遏制住了太平军的攻势。


经此一役,僧格林沁名声大噪,被咸丰加封为亲王,世袭罔替。焦头烂额的咸丰,也将僧格林沁视作挽救危局的关键人物,对他一再委以重任。此时的咸丰确信,在僧格林沁这样的贤臣辅佐下,他这位明君,一定能解决内忧外患,成为大清朝的中兴之主。

 

然而,僧格林沁的勇武,终究没能止住咸丰统治期间清朝每况愈下的劲头。就在北伐的太平军被清军彻底扼杀后不久,公元1856年,英国殖民者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战端,攻陷了广州城。第二年,法国也借口传教士被中国处死,与英国联合派兵入侵。


可尽管洋人船坚炮利,军队战斗力远胜太平军,这一次咸丰反而没太当回事。在他看来,洋人不过是化外之地的蛮夷,所图的也只是钱财而已。对于这些除了打仗一无是处的蛮子,只要他略施小计,就能将其玩弄于鼓掌之间。咸丰的傲慢态度,直到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兵锋直逼北京,使清朝的统治又一次面临危机时,才稍微有所缓和。于是,便有了我们此前讲到的《天津条约》签订前,耆英闹的那一出笑话。


如果到这一步,咸丰肯放下身段,好好去了解一下当时的世界局势和外交规则,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最大的耻辱——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或许就可以避免。但是咸丰此时依然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的九五之尊,不肯降尊纡贵,接受洋人进京与他平等交换国书的要求。这便正中了英法两国的下怀,为他们进一步勒索中国提供了绝佳的借口。1859年6月,英法联军再一次进攻大沽口,但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再是软弱的谭廷襄,而是咸丰手下的头号战将僧格林沁。此战僧王也确实给咸丰争气,不但挡住了洋人的进攻,还击沉了三艘炮船,赢得了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对外的第一场胜利。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场胜利对于清朝而言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招来了更大的祸患。它既让咸丰对清朝的军事实力产生了盲目的自信,也令英法两国下定了扩大战争的决心。1860年,英法联军集结了两万余人的部队,再次入侵。这一次,僧格林沁在战略上犯了大错,以为洋人只会海战,不会陆战,把部队全部布置在了大沽口,放任敌军在北边的北塘登陆。8月21日,大沽口失陷,24日,天津失守。


见此情形,咸丰再次派大臣前去议和,但看破清朝外强中干本质的英法两国,又岂会善罢甘休!不出意外,这次双方又谈崩了。于是,英法联军在9月8日由天津出发,进攻北京。


直到此时,咸丰的心态其实还没崩溃,因为他手中还握有一张“王牌”,就是僧格林沁率领的精锐部队。这支近三万人的军队,在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歼灭后,已经成了清朝最后一支直接听命于中央的野战军。现在,咸丰要打出这张王牌,彻底击垮来犯的英法联军。为了这一刻,他之前甚至命令僧格林沁放弃了大沽口和天津,目的就是发挥他们陆战的优势。


可是清朝的铁骑、强弓再有威力,终归还是一支古代的军队,怎么能和接受了近代军事训练的英法联军抗衡呢?9月21日,僧格林沁率部与英法联军五千人的部队在通州八里桥展开决战,在人数远多于敌人的情况下,被打得溃不成军。至此,清朝不但丧失了手中最后一支可以直接调动的军队,北京的沦陷,也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一次,咸丰再没有资格、也没有骨气像当年那样效仿崇祯“君王死社稷”了,如果他成为洋人的俘虏,那将是比死还痛苦一万倍的事情!这一刻,咸丰终于明白,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大清,是存是亡,都不再由他们说了算。于是咸丰心态的崩溃,也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欢迎您继续收听《清代皇陵秘闻录》,探索皇陵中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成都高大姐

    ٩(๑ᵒ̴̶̷͈᷄ᗨᵒ̴̶̷͈᷅)و棒棒哒

  • 1828421qlvx

    这是什么电视原声

  • 小臭小子

    不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