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新视界第六节:乾卦(二)
请有缘的朋友订阅本专辑,并把我精心制作的这档节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人听得到。
这一节,进入《乾》卦的下半部分。这个节目是“《周易》新视界”,故,用全新的视角,解读《周易》,回到殷商时代的时空,找回文王、周公在写卦辞、爻辞那一刻的真实,是我做这个节目的初衷。
故,上一节我着重讲《乾》卦的历史背景。那时,文王从羑里被释,刚回到西岐。文王把《乾》卦作为代表自己的卦,为他自己写了卦辞:“乾:元亨利贞。”鼓励、祝福自己。
《乾》卦是伏羲氏画卦的第一卦,被后代誉为:一画开天,文明肇启。《乾》卦,其体为“天”,其用为“健”。故,孔子写《易传·象》,理解两个经卦乾重叠的“用”意,为《乾》卦写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象辞”。把《乾》“体为天,用为健”提炼为一句话:“天行健”。这就是“天”的法则,“天道”的精神。君子效法这一精神,就要勤奋、努力,自强不息。
我们学《周易》的最重要目的,是为了感悟“天道”,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以指导自己的一生行动。故,学习《乾》卦,领悟《乾》卦中“天道”的精神,就要牢牢记住《乾》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生并非总是顺境,在处逆境之时,唯有《乾》卦中的“天道”可以帮助你。你必须“自强”,才能“自救”。
历史上,狄仁杰遭遇诬陷而被打入死牢时,他唯一想到的就是自强、自救。他先承认、接受所有捏造之谋反罪,免去了酷刑的折磨,争取到了判秋后处斩的最后时间和机会,通过家人传递一封信给武则天,终于得到武则天的亲自面见,得以洗清冤屈,恢复自由。狄仁杰深谙《乾》的“天道”,人能至健,则事当大通。而至健的努力,又须“潜”而不为敌方所探知,创造“跃”的条件到达君王的身边。
文王被拘羑里而演周易,回到西岐后与周公一起写下了《乾》的爻辞。《乾》卦蕴藏的是文王、周公的核心战略,时刻提醒自己,目标要坚定,又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勤勉而不亢,安而不躁,不轻举妄动,不断积蓄大决战的力量。
孔子作“易传”,在诠释文王的思想时,推其本于天之道,性之蕴,发文王之意,将《乾》之“天道”释为天下君子、学者皆可得其“用”之“诲人道理”的学说,而不唯圣人可用也,此乃孔子之良苦用心。
出于此目的,孔子把《乾》卦的六爻,从人生六个阶段如何处世的哲理上做理解,写下了著名的、指导君子处世的《乾·文言》。后世的学者,都把君子在人生六个阶段的处世指导作为《乾》卦的核心思想。
在这里,联系孔子的《乾·文言》,我们来学习《乾》卦六爻对应君子处世的人生六个阶段的人生哲理。
初九:潜龙勿用。
现代文注释如下:
初九,六爻的最低位,按天、地、人三才的位置来看,初九、九二皆为地,而初九在地的下位,是低于地面的深渊,故可以比作潜伏在深渊下的龙。初九,阳气初生,暂不发挥作用,这是爻位的初始阶段所决定的特点。但“潜龙勿用”绝不那么简单,这是“待时”的勿用。
生命的成长,包括其作为,都有阶段性,也有其“追求”。“勿用”是不求急用,而求其大用,并与时势有关。孔子极为重视《乾》卦中的“潜龙”,故在《乾·文言》中写道: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孔子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是说:“有德行而未被世所用的君子,就如同有德行而隐藏的龙;作为君子,他的意志和心情不会因世俗的观点看法而轻易改变,也不会为了虚名而躁动;君子虽默默无闻,几乎被世界忘记了,但他不因此而烦闷忧愁;君子做他自己喜欢做的、正确的事,做能让他快乐的事,感到忧虑、违心的事坚决不做;世俗的追求和看法也都不会动摇他的心志,这就是真君子。这种君子的德性,不被俗世的成见和看法夺其内心志向,宁静且快乐,正是潜龙的德性。”
对生命有更美好追求、有潜龙德性的真君子,都会在事业的时机尚未到来之时,选择“潜龙勿用”。潜伏时,养气、蕴德,等待着符合他志向的机会出现。君子不会因此而烦闷忧愁,也不会为名利而躁动,心中有志向让君子在“潜龙”阶段能守之而无忧,宁静且快乐。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现代文注释如下:
九二,也为地,但在“地”的上位,故曰“在田”。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龙显现了,贤人的理想可以推行了,大德大才的伟大人物可以显见了。
九二,阳刚居中位,具备“刚中”之德,品格修养已经成熟;故,居此位的龙可以浮出水面,走在田间,显露才华,不必再躲藏掩饰。君子到了这一阶段,其品德、才干被人们所认识,是崭露头角的最好时机。此时,利于“见”的环境出现了。君子,等待符合他志向的机会,等待利于“见”的社会环境,现在,实现理想的时间节点到了,去显见自己的才华吧!
生命的成长,到了有大作为的人生阶段,“显见”的大好时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都出现了,此时不作为更待何时!孔子十分重视《乾》卦中“见”的阶段,故他在《乾·文言》中写道: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中正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孔子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是说:“九二,是有‘龙德’的君子,进而修得‘中正’之道了。他的言语之出,都以体现中正、无偏无邪的话语进行表达,让人感受到他的诚实和可信;他的行为,都以体现中正的行动和对待事物的中正态度来进行,让人感受到他的公正和严谨。即使处在闲暇、无人监督的环境之中,他也把诚实始终存放在心中,让心中纯净无邪的道德虔诚来陪伴自己、监督自己,从而能在一言一行中做到诚信、严谨,抵御不正的心魔的错误引导,以确保句句话语和事事所为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而敢对天上神明说,自己从无“欺心”的妄为。为世人做善事,其言行利于世界走向善良,让世人受益而无任何的加害。德行博大,而又让民众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化百姓于无形,这样的渗透出大德的言行,就是君子具备成熟修养后的德行。《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说的就是九二已经具备可以成为君王的道德啊!”
对生命有道德升华的追求,对社会有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德大才之人,会选择“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在显见之时,要有其伟大志向,其“行正”在于他的“心正”。他的作为,和他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属,就要像老子《道德经》最后一句所说的那样:“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上文中,孔子说的“善世而不伐”,其意思就是老子说的“利而不害”。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现代文注释如下:
九三,位置在六爻的天、地、人三才里,居于“人”的位置,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阳刚之位,处在上乾与下乾的相重之地,自身又不居中位,无地位可言,故着重谈“人”的努力。
九三,君子终日勤奋工作,努力不懈,到夜间,心还总是放不下,还在思虑白天的工作有无差错、疏漏;始终努力、谨慎的坚持,随时反省检讨,并保持着成功前的高度警惕,故尽管处在危险的处境,却可以做到没有咎害。
孔子重视君子的个人努力和修为,在《乾·文言》中写道: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子曰:”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是说:“君子能够学好谋生谋职的学问,又同时提高了德行的修为,这就是他的根基。他讲求忠和信,就能得到给他职位的上司在德行上的赞许和信任。他说话、做事讲求用诚实、纯洁的心来表达和尽力,那他就有更多的机会。一个好的时机到了,他应该全力以赴,致力达到成功。时势不对或不能继续按照符合君子的做事原则来做事了,那就果断终止,保全道义和清誉;知道可以有作为就作为,知道不可以有为就停止,这样就能保存内心的‘真义’,保存一个真我的存在状态。这样即使不能进,也不至于处在危险和不利的境地;君子处事应‘察时而动,见势而退’。是故,君子居上位而不骄纵自己,处下位也没有地位低下的卑忧;故而,勤奋不息,并时刻观察着时势的变化,保持警惕,虽然处在险境,也可以无咎。”九三,君子乾乾,观时变而惕,又有何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现代文注释如下:
九四,进入上卦,逼近九五尊位,故多惧,九四仍居于全卦的“人”位,是经九三“进德修业”的努力,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即奋身一跃的阶段,身下是深渊,要从深渊中直接跃出升空,所需要的能量就要更大。故,勇气、准备、时机三者都不可或缺,君子从初九的潜龙到九四的“跃”,是很自然的升进。九四试图“跃”出深渊,飞上九天,成功就成为“飞龙”,不成功就毅然返身于深渊,继续安身在渊中做“潜龙”。渊者,龙潭也,本来就是龙的居所,故无咎。
九四这一跃,或跃起,或再潜入深渊,均无过错。对于九四,是何意义呢?孔子重视因“时”而决定进退,故在《乾·文言》中写道: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孔子的这段话,是说:“九四的爻位,已经离开下卦进入上卦,处在危疑多惧之地,处在这种位置的君子,知道此时“或上或下”已经没有规律可循,此时决定‘跃’上,绝不是为了某种不正而偏激的念头,进或退,也已不必遵循所谓恒定而不变的原则,能顺进,则一跃成功无需再犹豫,跃而不顺,则同样无需犹豫而即刻返回龙潭,此时,不需要考虑与其他群龙的协同。君子提高德行修为和学习建功立业的本领,就是想赶上好的时机。故而,在此阶段的龙,可以从心所欲,上下有据,来去自由,可进可退,可以拼搏后做飞龙,也可以不成功继续做潜龙,均无过错。”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现代文注释如下:
九五,居三才的天位,故“飞龙在天”。与九二一样,都有“利见大人”的爻辞,利于“见”的环境是一样的,只是九五已居君王的尊位,阳刚的九五,居中又得正,有德又有地位,故九五是乾动的生命最为完美、自由的状态,在天的龙,正如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刚健而自由。
孔子十分重视已居君王之位的飞龙的上治,故在《乾·文言》中写道: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子曰”的这段话,孔子是说:“九五与九二,皆曰‘利见大人’,这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缘故,九五与九二,其‘道’同也,故可归结为同道相应,同道相求,相互的亲附,共谋“平天下”之大业。九五为登上尊位的‘大人’,得到九二潜龙出世的‘大人’的辅佐,会完成很好的上治,自如的居上位而治下,乾上乾下相应相求,得辅而终成。”
九五刚健而自由的完美生命状态,只有得到在下的贤人的辅佐,才会更加的完美,懂得“用贤”之道,特别是使用“大贤”之道,创造最有利的“利见大人”的环境,让“大贤”出世而得大用,这才是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真正意义,让治世大才能得其用,就是飞龙的成功。
上九:亢龙有悔。
现代文注释如下:
上九,自我膨胀的龙,骄傲的龙,为了自我的满足而亢奋,走向迷乱、狂乱的状态。物极必反,亢奋的龙,最终有悔。亢,只知进,不知退的意思。而只有那些心怀大局、关怀万民、有爱心、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主动为别人着想的天龙,才不会成为亢龙。过去的进,已成为过去;现在的退,才是正道。应当知时变、位变而决定自身的进退,不该动时就不动,不给现在的当位者增添麻烦。
生命的成长,盈则不可持久,特别是自盈自满的狂悖,怎能持久?孔子重视居上位者必须具备的仁爱、无私、大度、节制的品德,故在《乾·文言》中写道: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子曰”的这段话,孔子是说:“上九,尊贵而已无执政的地位,高贵而无民众的聚附,在下位的贤人也不再依附上九,这样情况下的上九,如若轻举妄动,做一些与他已退位的身份不相符的事,就会自取其辱,得不到在下的尊重。已离开君王之位,退居太上皇的闲位,应该想到此时此刻其实已处在穷极之地,君子处在穷极之地,就需‘穷则思变’,若不思改变,仍然有行动,追求行动的满足,轻则自取其辱,重则招致灾难。故曰‘动而有悔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现代文注释如下:
用九,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用九,是占筮得到六个数都是“九”,六爻皆变。用九,是在六爻之外另加的一个爻辞。《周易》六十四卦中,唯有《乾》和《坤》,六爻之外另加“用九”和“用六”两爻,以表示《乾》《坤》两卦六爻皆变的特殊情况。
用九的“见群龙无首”,是谦逊、和顺的嘉美状态,这种嘉美的状态,群龙配合默契,无誉无功,善为而无争,故吉祥。
学完孔子的《乾·文言》,理解了君子在人生六个阶段的处世原则之后,回到《乾》卦的本义,不能忘了:《乾》卦蕴藏的是周文王的核心战略,这个战略思想就是时刻提醒自己,目标要坚定,又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勤勉而不亢,安而不躁,不轻举妄动,不断积蓄大决战的力量。
这节讲完了六十四卦的《乾》卦。下节就进入《坤》卦,《坤》卦同样需要两节来完成。
谢谢大家的收听!
原创作品,版权保护,禁止盗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